从“缺位”到“归位”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62400 安溪县人民法院 2.安溪县人民检察院 福建 泉州)
  摘 要:目前,品格证据在刑事审判实践中的使用已屡见不鲜,在一些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中也有相关规定,只是尚未在立法中予以正式确认,导致实践中运用混乱与不规范。本文对品格证据的实务应用情况,分析其利弊,进而探讨品格证据的基本定位与规则构建。
  关键词:缺位;归位
  一、与品格证据相关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41岁的北京人廖丹因家境困难,为给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做透析,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先后伪造医院收费单据51张,累计骗取医疗费17.2万元。2012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庭审中,法院综合考虑廖丹全部犯罪动机、主观恶性并已退还全部赃款,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案例二:潘某长期遭受其丈夫王某殴打。2014年7月,王某持匕首威胁先烧光其头发再将其杀死。当王某将匕首放于桌上并转身拿打火机时,潘某以为王某欲杀其,遂拿起该匕首刺向王某颈部,致王当场死亡。法院认为王某长期对潘某实施家庭暴力,潘某因不堪忍受王某殴打威胁而激愤杀人,情节较轻,且根据潘某的犯罪事实、情节及认罪态度,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
  在案例一中,基于被告人犯罪动机,认为被告人“为救尿毒症妻子而私刻公章”,且过去表现一贯良好,从而予以判处缓刑;在案例二中,基于被告人平时表现,认为被告人“长期遭受来自被害人家庭暴力,案发当晚再次遭到殴打,导致激愤杀人,情节较轻”,从而对被告人予以轻判。
  二、对品格证据的法律梳理与实证考察
  我国现行法律未明确提出品格证据的概念、适用情形,但翻阅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文,品格证据的相关精神却已有所体现,如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此外,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中也有关于品格证据的诸多体现,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1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可见,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家庭境、个性特点等品格证据也是量刑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正面与负面:对品格证据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查明案件基本事实
  通常品格证据不能单独或直接证明案件事实,属于间接证据,仅仅是一种旁证。当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缺乏直接证据证明时,就需要将各种间接证据综合起来,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以此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在某些特殊案件中被告人品格证据本身就是案件争议焦点或者犯罪构成要件,主要是刑法上有明确规定的罪名。
  (二)有利于实现客观公正量刑
  审判实践中,对被告人的量刑主要是根据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结合相关的量刑证据,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作出最终裁判。量刑证据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法定量刑情节”,还包括许多“酌定量刑情节”,都会对被告人的最终判罚造成影响。
  (三)有利于增强判决可接受性
  品格证据用于量刑程序中,根据品格证据中所包含的全面充分的内容进行量刑,使作出的判决都有相应的证据加以支撑,增加了判决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判决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四、品格证据的基本定位与构建蓝本
  (一)明确品格证据的概念、分类及形式
  品格证据的基本定义应该是:能够证明一个人的品格特征,从而证明作为案件争议事实的特定品格或者进而推论其依照其品格行事的证据。按照不同的主体可以将品格证据分为被告人品格证据、被害人品格证据以及证人品格证据;而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良好品格证据和不良品格证据。
  (二)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的制度设计
  1.定罪程序:原则排除与例外适用规则
  在定罪程序中可采用原则排除与例外适用规则,当品格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时应当原则上排除适用,除非法律明确规定不予排除的情形。然后通过列举方式,明确可以使用品格证据的几种法定情形:
  (1)被告人提出自己的良好品格证据。被告人或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的良好品格证据时,公诉人就有权提出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来反驳其可信性。
  (2)被告人不良品格证据是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当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具有直接相关性时,应允许公诉人提出被告人的不良品格证据,以证明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但这种情况必须仅限于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现行刑法第201条最后一款关于逃税罪的规定。
  (3)被告人不良品格证据属于相似事实证据或其他间接证据。相似事实证据主要包括犯罪动机、目的、意圖、是否有计划等,多用于证明被告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犯罪行为。
  (4)公诉人提出的证据间接披露被告人不良品格证据。庭审中,公诉人提供的其他证据可能会间接披露被告人的不良品格,但因该证据与被告人的可信性以及所指控犯罪之间没有相关性,只是为了对案件的附带性情况进行说明,以帮助法官更好地理解案件,故该证据可予采纳。
  2.量刑程序:原则适用与例外排除规则
  量刑程序中应当明确原则上允许使用被告人品格证据,因为对被告人完成定罪之后,量刑轻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对犯罪本身已无实质影响。对于被告人不良品格证据,一般也可以由公诉人在量刑程序中提出,方能全面地评估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科学合理地確定最终刑罚,达到矫正罪犯与实现刑罚个别化的双重目的。
  3.证据收集:推行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为公正、客观、全面地对被告人的品格证据进行收集、考量,还需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综合其他国家已实行并证明可行的最好办法是推行量刑前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已经试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形成社会调查报告递交合议庭,作为量刑时的参考依据。
  4.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特殊规定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犯罪往往是偶然的,多出于冲动,对该群体的犯罪应当区别于成年人对待,可以在立法中对未成年被告人品格证据进行特别规定。
  五、结语
  品格证据的立法需求不仅是理论界的呐喊,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刑事审判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单一的品格证据或许只是影响公正裁判的细微因素,但叠加起来可能会对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乃至生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而,应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刑事品格证据规则,规范与保障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合理运用。
其他文献
(510320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广东 广州)  摘 要:“法律是什么?”作为法哲学中经典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哲学界,然而,在这一经典问题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为恼人不休的新问题,那就是关于“法理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方法论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近三十年来英美法哲学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以哈特为代表的法律实证主义法学派主张法理论乃是一个一般性、描述性法理论,而以德沃金为代表的非法律实证主义则主张法理论是
期刊
(550025 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贵州 贵阳)  摘 要:2013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刑诉修正案)的出台,在新增了关于出庭作证的法条,在制度上有所创新。笔者通过调查,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证人制度;出庭作证  为了规范证人出庭问题,解决我国现阶段证人出庭的司法现状。201
期刊
(226007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 江苏 南通)  摘 要:物权变动对于商品交易的流转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罗马法中,动产物权变动先后经历了了“要式买卖”、“拟诉弃权”和“交付”等形式。这对近现代各国民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产物权变动要件在罗马法中的发展演变轨迹表明,随着商品交易需求的不断发展,动产物权变动逐渐脱离形式主义的桎梏,确立了合意加交付的变动模式。  关键词:动产物权变动;要式
期刊
(311100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 浙江 杭州)  一、案情简介  2006年8月一天凌晨,刘某、孙某酒后踢门进入杨某的出租房,杨某要求二人退出但遭到拒绝。随后孙某因醉酒熟睡,刘某在孙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奸了杨某,然后刘某叫醒孙某,两人一同离开,杨某随即报警。同月,公安机关以杨某被强奸罪立案侦查,并很快抓获刘某。审查逮捕阶段,检察机关认为孙某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年1
期刊
(410012 中南大学 湖南 長沙)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之余前往景区游玩,但是愈演愈烈的景区门票给人们增加经济上的负担。景区只销售套票而不销售单一门票的方式使得很多游客不得不购买自己本不需要购买的门票。本文从反垄断法搭售的角度对于以凤凰古城为例对于景区门票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景区和当地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景区套票;搭售;凤凰古城;
期刊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西安)  摘 要:在刑事案件中,辩护人也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辩护人的策略选择作为律师行使辩护权的重要内容对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刑事辩护策略因案而异,正确的策略选择是辩护成功的基础,甚至直接影响着案件的最终结果。  关键词:无罪辩护;罪轻辩护;辩护策略  概括来讲,刑事辩护策略就是律师在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所选定的整体的辩护思路和方向,最终目的是最大限
期刊
(710300 户县人民检察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歹徒王某持刀挟子,胁迫其母亲交出财物的案件中,对王某的行为究竟成立绑架罪还是抢劫罪,产生了分歧意见,本文从构成两罪的客观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两罪之间的区别,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关键词:绑架罪;抢劫罪;同一性;当场性;胁迫方法  一、基本案情  一日,某学校学生放学期间,一名持刀歹徒王某闯入一位母亲驾驶的高档汽车,勒着车内八岁孩子,拿着
期刊
(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南京)  摘 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地不断重视,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农村环境问题。当农村环境遭到破坏与污染时,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行政执法部门对农村环境的不重视、执法手段不科学、执法力度不够以及执法相对人的不配合、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农村环境迟迟未能得到有效治理与改善。本文以苏南农村地区为视角,对当前的农村
期刊
(362400 1.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 2.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检察院 福建 泉州)  摘 要:刑事裁判文书的受众对象不仅仅是当事人,现如今一般群众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平台可以查阅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部分作为刑事裁判文书的灵魂,是当事人和群众了解法官内心裁判形成过程的途径,是刑罚基本功能实现的有效渠道。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刑事裁判文书不说理少说理乱说理、说理繁简失当的乱象,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
期刊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学 刑事法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犯罪论体系是整个刑法总论的核心,而构成要件论则构成了犯罪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因此构成要件论对于研究刑法总论意义重大。构成要件概念首先是德国刑法学家贝林在其《犯罪论》中提出的,由此形成了构成要件理论,并将构成要件符合性发展为犯罪论的核心课题。贝林将构成要件定义为犯罪类型的观念指导形象,即客观轮廓。这在今天看来也十分正确,如何理解这一定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