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辭職 帶薪年休還能享受嗎?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重現
  2009年4月,王女士進入某電子製造公司工作,雙方簽訂勞動合同,合同約定標準工資為2500元(人民幣,下同)/月。2011年3月8日,王女士向公司提出辭職,理由為公司在用工方面不規範、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同月13日,王女士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在本次糾紛的庭審中,王女士認為,因公司未按相關條例安排其年休假,現要求法院判令公司支付其應休但未休年休假的300%的工資報酬。
  但公司方稱,2011年王女士在公司未做滿整年,不應該享受年休假,故不同意支付王女士年休假工資,要求法院駁回王女士的這一仲裁請求。
  仲裁審理後認為,根據相關規定,王女士在公司工作已滿1年未滿10 年,應享受相應年休假天數。仲裁以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工資2500元/月為計算基數,並按照日工資的200%計算公司應當支付的年休假工資報酬。
  律師簡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辭職員工是否可以享有年休假?年休假工資報酬發放日工資的200%還是300%?
  根據《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一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對於此條款,在實踐中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方式:有的觀點認為,僅在用人單位作為解除勞動合同的提出者時,才需要根據勞動者的入職年限,按照當年已工作的時間折算並支付其未休年休假的工資報酬。對於員工提出辭職的情形,用人單位無需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而另一種觀點認為,解除勞動合同只是一種狀態的描述,無論提出解除的主體是誰,用人單位都應當根據未休天數支付勞動者未休年休假的工資報酬。
  該份判決採用了第二種觀點,認為只要雙方解除或終止勞動關係,無論這種解除是由勞資雙方中哪一方行使解除權而實現的,都應當由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未休年休假的工資報酬。
  根據一、《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根據二、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廣東省企業貫徹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的若干意見》(粵勞社發[2009]7號)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因工作原因當年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的,應在本年度內按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其工資報酬,其中包含職工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收入。日工資收入按《實施辦法》第十一條規定進行折算。」
  從上述條款可以得出:未休年休假的工資報酬實際包括兩部分的內容:一部分為正常工作期間的日工資;另一部分為日工資的200%,該部分具有補償性或懲罰性。在實踐中,由於勞動者正常工作,在工資結算時,實際上公司已經支付了法律規定300%工資報酬中的100%,因此,上述判決以日工資的200%計算公司應當支付的年休假工資報酬的差額。
  律師建議
  企業在遇到上述勞動者自己提出辭職,並要求支付應休而未休年休假的情形,用人單位可以書面告知其休完至離職前的年休假再行辭職,並保留相應書面告知、送達證據。這樣企業就無需按照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其未修年休假工資報酬。這種做法可以在上述情形下更好地維護企業權益,減少企業的補償成本。
  法律援引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實施日期:2008-09-18)
  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經職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其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用人單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但是職工因本人原因且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單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第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按照職工當年已工作時間折算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並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但折算後不足一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
  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廣東省企業貫徹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的若干意見》(粵勞社發[2009]7號)(實施日期:2009-01-23)
  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因工作原因當年不能安排職工年休假或者安排職工年休假天數少於應休年休假天數的,應在本年度內按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其工資報酬,其中包含職工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收入。日工資收入按《實施辦法》第十一條規定進行折算。」
其他文献
在上一期的專欄中,我們提到了大陸許多企業對自己的「國產設計」缺乏信心和不信任,往往導致企業本身「枉費錢財」;同時,令國產設計師產生了「懷才不遇」的挫折感,以至形成一種兩敗俱傷的尷尬處境。  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企業協助成就『中國設計』未來」的建議與構想,希望能協助大陸的企業和設計業兩方,來把握住中國大陸目前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打出「中國設計」的品牌,在國際設計界扮演出舉足輕重的角色!  俗話說「知
期刊
最近品牌集合店在零售行業中悄然興起,並創造了不俗的成績。i.t用「買手制+集合店」的模式創造十幾億人民幣的價值,連卡佛5家店創造全年7億美元的銷售額……業內觀點認為,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當下零售終端競爭日益加劇,百貨由於品牌重複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正逐漸失去大眾的關注,品牌集合店這種業態在此時備受關注和青睞,無疑為零售業升級轉型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大陸品牌集合店尚不成熟  所謂品
期刊
一向以穩健著稱的可口可樂如今也開始「玩起了賣萌」,瓶裝可口可樂換了新包裝,瓶身標籤印上了諸如「高富帥」、「白富美」、「喵星人」等90後新新人類熟悉的網路流行語。可口可樂公司對外稱,這種新包裝被稱為「快樂昵稱瓶」,是可口可樂的新裝。  近年來,大陸的飲料市場競爭如火如荼,果汁飲料、茶飲料、乳酸飲料大戰此消彼漲,而碳酸飲料市場則相對沉默。可口可樂新裝「賣萌」,無疑是想在諸多功能飲料的圍剿下還以顏色。同
期刊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史慶章作為台商大軍中的一員,登陸廣東;2001年,乘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進軍廣西。在做了10年的五金、塑膠生意後,他開始投資農業。沒想到這一頭紮下去,就再也出不來了。史章慶開始以為「做農業可以慢慢來,壓力不會太大,但真正做起來,他才知道農業比任何行業壓力都大」。從2008年至今,史慶章的台灣農場已投入差不多9000萬元(人民幣,下同)。「至於總投資,那是個無底洞」,史慶章說。因為
期刊
從2012年1月到2013年 7月這1 9個月間,中國大陸製造業P M 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指數 50為枯榮分水線。當PMI大於50時,說明經濟在發展;當PMI小於50時,說明經濟在衰退)除了2012年2、3兩個月分別是53.1和53.3以外,其他月份基本在榮枯線50左右徘徊。而同時期的中國大陸非製造業PMI,除了2012年1、2兩月低於53以外,其他月
期刊
企業主為何難找好人才?我認為,主因是「組織合適度」不匹配所致。  一個人能否產出良好績效的關鍵因素,稱之為「工作動機」(Motivation Fit),如果沒有動力,就不容易有較好的產出,更不可能有優異的工作表現。Motivation動力的來源由兩個方面所組成,其一為工作合適度(Job Fit),其二為組織合適度(Organization Fit)。就工作合適度而言,可以依照個人特質、性格、能力來
期刊
「同樣在賣茶,為何有的人可以賣成暢銷的茗茶?」你的茶為什麼就賣不過人家呢?  好名字讓自己好見光  一家自己有茶園的茶莊老闆,他和很多人一樣,遇到了銷售上的問題。我喝了他的茶後,感覺還不錯,但是再看看它的包裝,實在讓消費者買不下去。為了省錢,他就買公版包裝袋,加上商標貼紙,包裝僅此而已,這樣的茶也能賣?  他當然知道找人設計然後自己印包裝袋要花十幾萬元台幣,可是他根本不敢投資這筆錢。那怎麼可能賣成
期刊
差旅費對企業來說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可控成本。真正全面的差旅管理不是「小節約」,而是「大優化」;不是單一的成本控制,而是整體的管理升級。  簡單地說,差旅管理就是企業對員工或者客戶在差旅方面所涉及到的各方面費用,包括機票、酒店、甚至租車等進行採購、報銷和支出,而對於業務網絡龐大、出差安排頻繁的跨國企業來說則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比如GE在中國2011年一年機票採購就達到14萬張左右,約合4000萬美元
期刊
雖然社交網路為一些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紅利,但對於許多中小企業及團隊來說仍然存在著一個無形的玻璃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這些來自社交網路的海量用戶和流量,在微博、微信中遊刃有餘的企業總是少數,大部分都在金字塔的底部充當基石。  對於許多企業和小團隊來說,如何運用好社交網路仍然是一個高難度、讓人手足無措的事情。  選擇難題  首要問題是如何選擇平台?從QQ空間到微博再到微信,新的大型平台的誕生與崛
期刊
2014年1月12日的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兩岸四地貴賓冠蓋雲集,台灣各政黨領袖、30多位民意代表或其助理、大陸各地台商協會會長、大陸駐台企業和機構,以及兩岸四地的媒體同仁,350多人歡聚一堂,共同慶賀《台商》月刊十周年暨《東莞很台灣》新書發行儀式。  現場畫面溫馨感人,不論是紅、藍、綠、橙、黃或什麼顏色政見的政黨領袖,不論是兩岸四地什麼行業位階的商企名流,在這個共融的聚會裏,都能真切感受到《台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