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对待违纪学生,我总是恨铁不成钢,恨不得拔苗助长。学生一旦违反纪律,我就不厌其烦地找他们谈心,一次不成功找两次,两次不成功找三次……可是这样的谈话不但没有效果,学生该违反的纪律一点不落下,找的次数多了有时还招致学生一个又一个的白眼,每当这时总感觉到班主任的尊严又一次受到挑战。为了维护班主任的面子,批评的语气加重了,处罚的力度更大了,而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两败俱伤!
当了年级组长后,同样的问题还是被遇见了,我陷入了教育的困惑中,在苦闷中探索教育的出路。在一次培训中听到专家的一席话:教育孩子的过程是需要等待的,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呀!没有焦虑,没有匆忙,有的只是耐心,有的只是诗意,静待花开。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虽可谓用心良苦,但是由于操之过急,总希望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孰不知学生正像蜗牛一样,需要慢慢的陪伴,慢慢地等待,等待他们的成长,等待他们的花开!
小轩就是这样的孩子,有点小聪明,学习干劲不足,沉迷玩手机,纪律散慢,还有点桀驁不馴,是年级最调皮的学生。班主任的多次的谈话不但没有效果,他还和班主任产生了对立情绪。班主任把问题反映到我这里,一定要我处理了,否则这个班就无法管下去了。我按兵不动,在等待最佳的谈话时机,以免打草惊蛇。有一次晚自习,我去班级巡堂,教室乱轰轰的,小轩在里面讲得热火朝天,看见这情形,我没有专门点名批评小轩,而是把全班都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声口哨,我知道这是小轩开始向我发起了挑战(因为小轩的性格我已经烂熟于胸),心中的怒火顿时涌了上来,狠不得马上调转回头,把他揪出来骂个狗血淋头,或以“以下犯上”的罪名给他一个处分。但是转念一想,这样简单的批评是无效的,我们要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转了两圈等心情平静之后,我把他找了出来,并没有谈刚才讲话和吹口哨的事情,而是跟他说,我并不知道他是普通班的学生,平时遇见他总以为他是重点班的学生,因为他身上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灵气,他的位置不应该在普通班而是重点班,我希望下个学期能够在重点班遇见他,说完以后我就把他放走了。没有批评,没有苦口婆心地谈话,有的只是欣赏。他在原地呆了5秒钟才离开,也许在他心里,师生之间不应该以这种方式交流的,应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或者应该是一顿暴风骤雨……而对于他刚才的挑衅我却提都没提一句,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处理换来的结果是每次见到我都是毕恭毕敬地向我打招呼:老师好!
一个月以后举行了段考,特别看了一下他成绩的排名:年级56名。心里暗喜,果然是棵可以培养的苗子。我想是否该有下一步的动作了,不然班主任该说我不作为了,可是如果专门找他来谈话反而会让他高度警惕,以为他自己又犯事了,这样的谈话效果是没有的。我专门找了一个偶遇他的机会,高兴地跟他说:“小轩,你这次考了年级56名,看来我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嘛,听说你还是你们班的数学小王子哦!加油!”他听了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真想不到这个小魔头还有害羞的时候……当然这段时间班主任照样来告状,不过这样的次数似乎比原来少了许多。这其实就是正面管教告诉我的,在纠正孩子之前建立情感连结,先让孩子在情感上和老师互动,心理认可老师,这样的谈话才会有效果。
当我觉得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准备和他好好的谈一次话的时候,问题又来了。他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要他把手机交上来,他拒绝了。这已经是公然对抗学校的制度了,是该和他正面交锋了,有了前面的感情连结,最起码他不会太抵触吧。这次的谈话一定要有效果,我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对策。我没有找他来办公室,而是下课后和他到了操场,边走边聊,跟他谈了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指出他错误的地方。并且问他是否可以不带手机来学校,他说不行,每天写完作业都要玩一会儿手机,有时只是为了浏览网页,否则学习就没有动力了。看来这真是一个网瘾少年,要立马戒除他的网瘾是有点困难的,还不如一点一点减轻他对手机的依赖。我就跟他说,上课玩手机,既违反规定,又严重影响学习,这样对不对?你有什么可以两败全其美的办法吗?他说我可以写完作业再玩手机,保证上课絕对不再玩手机,而且保证每天只玩半个小时(他是住宿学生),然后就把手机交给宿舍老师保管。我同意了这做法。也许在某些老师看来,就是要把手机收上来才能维护老师的尊严,才能杀一儆百。我认为这只是把一项后果强加给学生,而他心理并没有认同这一做法。我觉得与其要强迫他把手机交上来,还不如让他说出一个他可以接受的管理方法,这是事先和学生商量好的计划,执行起来就没有难度了。这样处理既坚定地让他知道上课玩手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同时又和善地让他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后他真的就践行他的诺言,每天按时上交手机,成绩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个学期以后他就考进了重点班。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高三了,他的目标是考上重点大学生,也还会不时违反纪律,但我已经学会了不急不躁,牵着他去散步,静待花开!
当了年级组长后,同样的问题还是被遇见了,我陷入了教育的困惑中,在苦闷中探索教育的出路。在一次培训中听到专家的一席话:教育孩子的过程是需要等待的,就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呀!没有焦虑,没有匆忙,有的只是耐心,有的只是诗意,静待花开。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虽可谓用心良苦,但是由于操之过急,总希望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孰不知学生正像蜗牛一样,需要慢慢的陪伴,慢慢地等待,等待他们的成长,等待他们的花开!
小轩就是这样的孩子,有点小聪明,学习干劲不足,沉迷玩手机,纪律散慢,还有点桀驁不馴,是年级最调皮的学生。班主任的多次的谈话不但没有效果,他还和班主任产生了对立情绪。班主任把问题反映到我这里,一定要我处理了,否则这个班就无法管下去了。我按兵不动,在等待最佳的谈话时机,以免打草惊蛇。有一次晚自习,我去班级巡堂,教室乱轰轰的,小轩在里面讲得热火朝天,看见这情形,我没有专门点名批评小轩,而是把全班都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声口哨,我知道这是小轩开始向我发起了挑战(因为小轩的性格我已经烂熟于胸),心中的怒火顿时涌了上来,狠不得马上调转回头,把他揪出来骂个狗血淋头,或以“以下犯上”的罪名给他一个处分。但是转念一想,这样简单的批评是无效的,我们要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转了两圈等心情平静之后,我把他找了出来,并没有谈刚才讲话和吹口哨的事情,而是跟他说,我并不知道他是普通班的学生,平时遇见他总以为他是重点班的学生,因为他身上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灵气,他的位置不应该在普通班而是重点班,我希望下个学期能够在重点班遇见他,说完以后我就把他放走了。没有批评,没有苦口婆心地谈话,有的只是欣赏。他在原地呆了5秒钟才离开,也许在他心里,师生之间不应该以这种方式交流的,应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或者应该是一顿暴风骤雨……而对于他刚才的挑衅我却提都没提一句,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处理换来的结果是每次见到我都是毕恭毕敬地向我打招呼:老师好!
一个月以后举行了段考,特别看了一下他成绩的排名:年级56名。心里暗喜,果然是棵可以培养的苗子。我想是否该有下一步的动作了,不然班主任该说我不作为了,可是如果专门找他来谈话反而会让他高度警惕,以为他自己又犯事了,这样的谈话效果是没有的。我专门找了一个偶遇他的机会,高兴地跟他说:“小轩,你这次考了年级56名,看来我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嘛,听说你还是你们班的数学小王子哦!加油!”他听了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真想不到这个小魔头还有害羞的时候……当然这段时间班主任照样来告状,不过这样的次数似乎比原来少了许多。这其实就是正面管教告诉我的,在纠正孩子之前建立情感连结,先让孩子在情感上和老师互动,心理认可老师,这样的谈话才会有效果。
当我觉得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准备和他好好的谈一次话的时候,问题又来了。他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要他把手机交上来,他拒绝了。这已经是公然对抗学校的制度了,是该和他正面交锋了,有了前面的感情连结,最起码他不会太抵触吧。这次的谈话一定要有效果,我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对策。我没有找他来办公室,而是下课后和他到了操场,边走边聊,跟他谈了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指出他错误的地方。并且问他是否可以不带手机来学校,他说不行,每天写完作业都要玩一会儿手机,有时只是为了浏览网页,否则学习就没有动力了。看来这真是一个网瘾少年,要立马戒除他的网瘾是有点困难的,还不如一点一点减轻他对手机的依赖。我就跟他说,上课玩手机,既违反规定,又严重影响学习,这样对不对?你有什么可以两败全其美的办法吗?他说我可以写完作业再玩手机,保证上课絕对不再玩手机,而且保证每天只玩半个小时(他是住宿学生),然后就把手机交给宿舍老师保管。我同意了这做法。也许在某些老师看来,就是要把手机收上来才能维护老师的尊严,才能杀一儆百。我认为这只是把一项后果强加给学生,而他心理并没有认同这一做法。我觉得与其要强迫他把手机交上来,还不如让他说出一个他可以接受的管理方法,这是事先和学生商量好的计划,执行起来就没有难度了。这样处理既坚定地让他知道上课玩手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同时又和善地让他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后他真的就践行他的诺言,每天按时上交手机,成绩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个学期以后他就考进了重点班。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高三了,他的目标是考上重点大学生,也还会不时违反纪律,但我已经学会了不急不躁,牵着他去散步,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