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学科群建设的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_ST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学科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提升能力、实现内涵发展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学科群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从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学科群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学科群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关于学科群建设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学科建设;地方本科高校;学科群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性保障。一所高校在国内外所处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它所具有的重点学科的数量、特色和优势。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而言,由于其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学科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的精力更注重于本科教育教学。
  一、地方本科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学科是基本的构成单元,以知识系统为基础。要加强学科建设,必须先了解整个高校的综合实力以及学科建设的现状,全面梳理自身存在的不足。地方本科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地方本科高校前身大多为单科性或师范类专科学校,由当地的大、中专学校合并升级成为本科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也仅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所以在办学实力上会出现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科门类不够齐全;学科结构不太合理;学科实力有待提高;学科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等。
  2.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地方本科高校由于人才的相对匮乏,难以整合出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不足,导致科研实力跟不上,进而难以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学术团队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学科的发展。学科建设往往离不开学术研究,而科研项目是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的一项重要体现。一般来说,传统的学科建设以培养或引进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为建设学术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基于地域、经济、学术水平等因素,地方本科高校在引入高水平师资方面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进而无法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以至于无法促进学科的发展。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不足制约着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3. 教学、科研硬件設施较差。由于地方本科高校过去办学基础薄弱,大部分高校还是专科的底子,地方政府资助较少,国家拨款不足,导致办学经费短缺,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4. 难以达成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由于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不同,无法做到平衡、协调发展,综合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整个学校的资源较为有限且分散,资源得不到共享以及充分利用;优势学科的学术研究往往是单兵作战,无法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学科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5. 学科专业建设未融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新的知识、技术与方法必须要得到充分体现。而在新知识经济时代,复合型人才一直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力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学校提供的跨学科、全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而有的地方高校由于学科水平不高、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培养模式有待优化。
  6. 对学科建设不够重视。地方本科高校很少注重学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一直被“重教学轻科研、重专业轻学科”的办学理念所限制,过于注重以往的优势学科,很少关注新兴的、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学科,导致学科结构的优化和学科间的协调不到位,加之学科建设缺乏专职的管理机构、人员和制度,导致学科建设成效不明显。
  二、组建学科群的优势和意义
  学科群是将联系比较密切、内容相互关联的学科集合起来,其中各学科之间资源可以共享、优势能够互补。在这个集群中,有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其中主干学科一般为重点学科。学科群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其组成学科之间应符合知识的逻辑相关性,各个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组建学科群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点:
  1. 促进学科间的发展。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以往的学科建设都是单兵作战模式,受制于原有的学科局限性,缺乏对学校资源的整合及优化。学科群的作用就是打破各学科的壁垒,促进学科平衡与协调,优化学科结构,将学科融合、渗透催生出新的研究方向。对于新兴交叉领域的研究探讨,能够保持和促进原有和新兴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
  组建学科群也可以解决高校原有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学科虽然紧跟社会发展,但是缺乏竞争力,在师资建设上缺乏层次,很难争取到重大科研项目,从而影响学科建设。通过组建学科群,可以优化学科配置,促进学科发展。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往单一学科培养人才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科群的方式培养。学科群不拘泥于单科学科的课程知识,能够使不同的学术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使课程结构更为合理。广博的知识体系能够打破学生的思维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更深入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为新观点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 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科群的建设有利于把学校有限的教学、科研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能够达到学校师资队伍和科研条件的共享,杜绝科研场所的闲置浪费以及科研设备的二次购买,有利于优化学科间的资源配置,从而带动一些比较薄弱学科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 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科研创新能力。学科群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而且能够带动薄弱学科的发展。高层次人才研究新兴的、有发展前景的课题,既可以促进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进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5.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的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责任,与地方联系紧密是其优势所在。地方发展离不开各类高层次人才,地方对人才的重视能够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学科建设,从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学科群建设的思考
  一所高校所具有的整体资源是有限的,不同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梳理学科群中各学科的现状及优势,规划好学科群的建设规模,准确把握学科群在同类高校中的地位,深入分析学科群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构建学科群发展框架时有必要打破传统院系设置,确立学科群主攻方向。学科群可以将多个学科吸引进来,能搭建学科间的沟通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而且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学科群的核心不仅在于学科间的集成,还在于跨学科团队的建设。培养一支跨学科团队是建设好学科群的首要目标。加大对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在科研项目启动、团队建设、人员安置、生活等方面加大资助力度,實施专职科研岗政策。在学术团队内部,必须营造跨学科的知识转换氛围,使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想法和观点,鼓励联合申报课题项目,协同开展科学研究,达到知识成果的顺利产出和共享。一方面,积极组织并推荐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在学术机构和组织担任职务,提供专项经费和政策支持,对现有创新团队的科研项目进行配套资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科研资料的开放力度,进一步打破现有部分科研平台为部分学院专用的格局,使其成为多学科研究平台。
  与此同时,在学科群的建设中,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性、融合性等特点,会导致在学科群团队内部出现一系列问题和冲突。比如学术团队组建、科研管理机制和学术成果共享等问题都需要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管理和协调。根据学科群建设要求,高校要建立以学科群首席负责人为龙头,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共同组成的学术团队;理顺包括行政管理、科研管理、资源调配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在学科群内形成规范、合理、团结、高效的工作氛围。另外,学科群的建设中可以引入以学科群领导小组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学术委员会为监理人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推动学科群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学科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规划,考虑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学科群的建设规模,并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一方面,进一步理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合理有效地整合相关学科,形成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其他学科为支撑的系统。另一方面,在着重发展核心学科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他学科的扶持,坚持强弱平衡,保持同步发展。实现学科群的梯队式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社会适应性,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科群的综合发展。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而言,从单学科发展到学科群建设既是学科自身演化的必然结果,又有利于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能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的学科建设必须遵循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了解并把握学科群的本质,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在重点研究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元一体的培养模式,并且使学科条件、学科团队、创新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得到提升,为发挥学科优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四海.学科群: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实选择[J].高教探索,2008(5).
  [2]李永久.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性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丁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误区与策略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大学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开放项目(项目编号:HGFGZX2015K0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我校对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相关建议等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我校对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现行课程设置比较满意者占52.5%,48.1%的学生认为人文社科类课程应在第一学年开设,认为在第一、二学年应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生分别占42.4%和39.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建议中,选择课堂讲授法的最多,占77.8%,师
期刊
摘 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创新创业的视角下探索家庭医生教育培养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视角;家庭医生;教育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家庭医生制度,他们在卫生安全、资源利用、服务制度等方面都做得相当完善。我国目前也在大力推广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并针对问题不断完善。  一、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家庭医生制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
期刊
摘 要:《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學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通过建设三类大学,促进安徽省高校良性发展。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高校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找准契合点,探索有效路径。  关键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皖教高【2014】17号) 更注重对大学的分类
期刊
摘 要:青年教师的创新素养直接影响着未来教育教学创新效果,所以青年教师的创新素养亟待提高。促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展示出更高的创新素养才能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青年教师;创新素养;有效策略  一、落实专业培训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在讲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时,教师不仅要和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如今,各大高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无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时代;创新创业;教育  新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认知水平,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在这个以创新为重点的时代,信息化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加丰
期刊
摘 要:为了使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清晰明了的认知,对大学生涯的学习做到合理系统的规划,对专业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能力解决,就需要在已有的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专业引导教育。  关键词:电信类;专业引导;分阶段;多模式  一、电信专业引导教育的现状  专业引导教育是指,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意识结合本专业进行有目的引导,通过多种模式让大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专业及课程有充分了解,产生兴趣,使学习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在阐述了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后,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改革中学校建设的重点内容。与本科院校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模
期刊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对国家的形势和政策更加了解,有助于国家政策的落实。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其他课程的教学无法代替的。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方面还需要落实,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  形势与政策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其主要的教育目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而创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将项目驱动应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措施。  关键词:项目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现今,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国家还设立了专项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应该重视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大
期刊
摘 要:本文在路径依赖理论指导下,对当前小学入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小学教育改革研究需要重视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路径依赖;小学改革;教育改革  纵观我国40年来的教育改革,不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双基”建设还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的素质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都难以避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其影响因素何在?路径依赖理论为我们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