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馨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也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吵架,打架,一定会在孩子心中或多或少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着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
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破裂,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原有的家庭温馨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教育的畸形,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
例如, 北京“大学生伤熊事件”中的主人公刘海洋,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但同时他也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二十多年,他却用几瓶硫酸毁灭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深刻的暴露出他畸形的人格。
当班主任这几年来,身边的所见所闻使我越来越感觉到: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正逐渐成为我们现代教育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两个单亲学生,他们一个随母亲过,另一个跟父亲一道生活,他们的父母工作都非常忙,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属于沉默寡言型的,无法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关爱。
这样,孩子即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也享受不到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更得不到像别的孩子一样的家庭温暖。因此,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阴影。
这些孩子在家庭烦恼中成长,在痛苦挣扎中学习。他们对自己逐步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悲观情绪,性格孤僻,缺乏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更渴望有人为他们“拨云见日”,使他们能重新证明自身的价值。作为班主任,点亮他们那心头的明灯,开启他们那沉重的心扉,是理所当然和义不容辞的。
在对单亲孩子的教育中,正确的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对单亲孩子的施教过程中,有时班主任自以为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可有时他们并不怎么领情:我们认为自己对学生是一片爱心,一片真诚,我们给他们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是宁死不从。
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呢?学生为什么会那么强烈的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在于我们给他的方式。对此,我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有一些心得。
一、班主任是最主要的力量
单亲学生都不免有一个共性,他们往往都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和“文饰性”,他们固执的认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诉说心中的积压的苦闷,所以我们应努力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巨大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怨恨,充满民主和关爱的环境。
俄国教育学家曾经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带给人们无限温暖,让人快乐。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缺乏爱、需要爱的学生,是改变他们的重要手段。
因此,班主任应“捧出一颗爱心”。用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去扶植那些表面看似冷漠而实际上强烈、极敏感的自尊心,给他父(母)般的关爱,以情动人,与他们做好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
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要善于破译童心,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并为下一步爱的行动奠定基础。
二,学生群体是最重要的力量
朝夕相处的同学,特别是班干部,是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实施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小助手的作用。单亲家庭孩子如果处在充满排拆、充满歧视的集体环境中,只能让他们永远抬不起头,进而更加孤独、甚至走向集体和社会的敌对面。
反之,平等亲和、团结互助、充满友爱的班级体环境,则能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自然的融入集体,并从中体验真诚、友谊的幸福,享受集体的温暖、进步的快乐。
有一句歌词说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确对待和帮助有不良心理的同学,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信任,消除排斥心理。当他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体验到自身价值和尊严时,就会以崭新的心态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情绪就会受到积极性情感、气氛的感化。
三,家庭是最基础的力量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家庭的破裂。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应及时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时同步。在家庭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关爱。并且希望并要求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的暴露,那样会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
并注意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应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遇事多与孩子商量,从而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幸福。家长也一定得防止因为觉得家庭的不幸,使孩子失去的太多,而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温馨的情境,使其不良心态得到调节,自卑心理得到矫治。只要教师用真情感化家长,使家长感受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那么家长一定会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我们教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尤其是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们,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明媚阳光的照射,甘甜雨露的滋润,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胶州市第十九中学)
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破裂,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原有的家庭温馨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教育的畸形,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
例如, 北京“大学生伤熊事件”中的主人公刘海洋,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但同时他也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二十多年,他却用几瓶硫酸毁灭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深刻的暴露出他畸形的人格。
当班主任这几年来,身边的所见所闻使我越来越感觉到: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正逐渐成为我们现代教育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两个单亲学生,他们一个随母亲过,另一个跟父亲一道生活,他们的父母工作都非常忙,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属于沉默寡言型的,无法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关爱。
这样,孩子即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也享受不到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更得不到像别的孩子一样的家庭温暖。因此,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阴影。
这些孩子在家庭烦恼中成长,在痛苦挣扎中学习。他们对自己逐步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悲观情绪,性格孤僻,缺乏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更渴望有人为他们“拨云见日”,使他们能重新证明自身的价值。作为班主任,点亮他们那心头的明灯,开启他们那沉重的心扉,是理所当然和义不容辞的。
在对单亲孩子的教育中,正确的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对单亲孩子的施教过程中,有时班主任自以为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可有时他们并不怎么领情:我们认为自己对学生是一片爱心,一片真诚,我们给他们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是宁死不从。
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呢?学生为什么会那么强烈的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在于我们给他的方式。对此,我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有一些心得。
一、班主任是最主要的力量
单亲学生都不免有一个共性,他们往往都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和“文饰性”,他们固执的认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诉说心中的积压的苦闷,所以我们应努力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巨大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怨恨,充满民主和关爱的环境。
俄国教育学家曾经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带给人们无限温暖,让人快乐。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缺乏爱、需要爱的学生,是改变他们的重要手段。
因此,班主任应“捧出一颗爱心”。用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去扶植那些表面看似冷漠而实际上强烈、极敏感的自尊心,给他父(母)般的关爱,以情动人,与他们做好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
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要善于破译童心,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并为下一步爱的行动奠定基础。
二,学生群体是最重要的力量
朝夕相处的同学,特别是班干部,是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实施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小助手的作用。单亲家庭孩子如果处在充满排拆、充满歧视的集体环境中,只能让他们永远抬不起头,进而更加孤独、甚至走向集体和社会的敌对面。
反之,平等亲和、团结互助、充满友爱的班级体环境,则能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自然的融入集体,并从中体验真诚、友谊的幸福,享受集体的温暖、进步的快乐。
有一句歌词说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确对待和帮助有不良心理的同学,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信任,消除排斥心理。当他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体验到自身价值和尊严时,就会以崭新的心态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情绪就会受到积极性情感、气氛的感化。
三,家庭是最基础的力量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家庭的破裂。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应及时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时同步。在家庭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关爱。并且希望并要求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的暴露,那样会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
并注意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应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遇事多与孩子商量,从而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幸福。家长也一定得防止因为觉得家庭的不幸,使孩子失去的太多,而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温馨的情境,使其不良心态得到调节,自卑心理得到矫治。只要教师用真情感化家长,使家长感受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那么家长一定会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我们教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尤其是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们,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明媚阳光的照射,甘甜雨露的滋润,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胶州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