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应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7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现在许多人已经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了解了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课例。《灰姑娘》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同样是这个小故事,这位美国教师却没有像许多教师那样在讲完故事后直接告知学生其中包含的道理,而是通过不断地提问,如“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等来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美国教师,他通过独特的教学方式,轻轻松松地就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比我们以前可以学到的“做人要真诚、善良”等更多的道理。而经过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教师的德育课之所以能收到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他在德育过程中没有把学生只是当作被动的接受对象,而是将学生看作了具有能动性的主体,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启示我们,要想使德育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就应把受教育者看成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 德育中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必要性
  要想使德育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十分必要的。
  1.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是由道德的主体性本质决定的
  道德具有主体性的本质,“道德的主体性本质主要体现为道德与主体的不可分性,没有主体,便没有道德,即使有了主体,如果主体不服膺道德,不信服道德,也没有道德。”这也就是说道德与主体是不可分离的。道德不能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而必须依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如果主体不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的约束,道德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我们说,在德育过程中,不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感受,把受教育者当作被动地接受道德思想的对象,一味地对其进行道德灌输,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受教育者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如果只是把受教育者当作被动的客体,不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教育者很难自觉自愿地去接受道德的约束。因此,要想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的约束,在德育过程中就应把受教育者当作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来对待,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自觉地接受道德,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2.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是克服传统德育模式弊端的需要
  传统德育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种德育模式过分地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而将受教育者视为被动地接受道德思想的对象。在德育方法上,它过分地强调道德灌输,传统德育“实质上是来自上面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我们说,尽管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积极配合,道德教育是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的。这种过分地强调教育者权威、过分地强调道德灌输的德育模式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受教育者的思想,阻碍受教育者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进而不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而要克服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就不应把受教育者只是当作被动的接受对象,而应把受教育者视为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从而使德育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3.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
  “道德的真正存在并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内在自觉,它不是靠强制性的力量或自动就能发挥作用的。”判断德育有没有效果,不能以有没有道德规则为标准,也不能从教育者角度来判断,而应从受教育者角度来判断。道德教育的效果最终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来体现的,而是要通过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来完成和体现,它是以受教育者的思想以及行为的变化为标志的。如果受教育者对道德没有自觉自愿地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那么道德就无从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尽管道德教育离不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但这只是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道德教育是否真正具有成效,更重要的取决于受教育者能否积极主动地接受、认同道德教育内容,进而依据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要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接受、认同道德教育内容,使道德教育效果有所提高,在德育过程中就不应将受教育者当作被动的客体,而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去接受道德的约束。
  二、 德育中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对教育者的具体要求
  如上所述,德育中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达到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提高德育成效的目的呢?从这位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课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教育者要更新德育观念,开展以受教育者为本的教育
  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课例中,该教师并没有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道德思想,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把学生真正看成了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就让学生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这个课例启示我们,要想使德育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教育者应彻底改变受教育者是被动的客体的看法,教育者应更新道德教育观念,开展以受教育者为本的教育。教育者要认识到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受教育者真正看作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才能真正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才能使德育效果得以达成。教育者要树立以受教育者为本的观念,要树立为受教育者服务的观念,要树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平等的观念,将受教育者当作自己的平等对话者来对待,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尊重,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自愿学习道德的主动性、积极性,德育目标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其在德育中的引导作用
  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课例中,这位美国教师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教育者的引导作用。这位教师并没有像很多教师那样讲完故事后直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的问与答,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这位教师精心巧妙的引导,使得学生们真正从心理上认同了以下道德准则:要做一个守时、爱整洁的人;母亲都要爱自己的子女;每个人都需要很多朋友;自己要爱自己,要做勇敢的自我;要善于批判、善于质疑等等。可见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有多么重要。所以说要想使德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教育者就应充分发挥其在德育中的引导作用。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适时地给予受教育者必要的引导,会使受教育者不走或者少走很多的弯路。
  3.教育者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
  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承担教育责任。美国教师讲《灰姑娘》课例中的这位教师之所以能巧妙地对学生们加以引导,并轻松地依托这个小故事,随机提出“守时守信、注意形象、学会宽容、广交朋友、自尊自爱、大胆质疑”这些别的教师几乎没有提到过的命题,使学生们在十分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道理,与这位教师具有的良好素质是分不开的。这位美国教师正是凭借其良好的素质使得自己的德育课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鉴于此,要使道德教育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教育者就应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承担道德教育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教育者不光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而且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教育者只有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道德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 威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李颖.浅谈主体性道德教育.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1(12).
  [4] 冯建军.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2(5).
  (责任编辑刘永庆)
其他文献
中国科协从2010年开始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该活动以“探究科学·放飞梦想”为主题,集科学、技术和人文于一体,是教育部等部门大力推广的一项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参赛作品分为科学探究纪录片、科学微电影和科普动画3种类型。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自2015年起,我指导学生挖掘自然界
【摘要】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正所谓“吾生也有涯”。对于十多岁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阅历更是少之又少。但文学作品的阅读让他们了解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生的伟大与渺小。为了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坚持做了三个学期的“美文推荐”活动,效果很好。  【关键词】 美文;推荐;听说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C633
春天,美丽的春天。  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  你要知道,我们想念你——大自然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春天——”  高山说:“她刚离开,她刚离开。她担心我冷,给了我一件绿衣。”  我们对着大地喊:“春天——”  大地说:“她刚离去,她刚离去。她害怕我无聊,给我带来一首歌曲。”  我们对着森林喊:“春天——”  树木说:“她刚离开,她刚离开。她担心我睡着,给我带来一股清香。”  我们对着小河喊
【摘要】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针对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背考点。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所以必须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中考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考察越来越严格,要求初中生必须要有更高的诗歌鉴赏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加强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死记硬背式的诗词教学方式,从低年级开始加强诗歌教学,建立有活力、相对开放的教学体系。本篇文章以初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为例,对以趣入境走进诗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以趣入境;诗意;语文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
【摘要】快乐作文教学法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构思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作文创造,搭建作文成功的平台,“快乐作文”就是要让教师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之中,让作文融入体验之中,要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快乐。本文从感悟生活、张扬个性和快乐构思三方面进行了快乐作文教学法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作文;快乐教学;生活;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学习语
感恩,是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给自己的帮助和恩惠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而永恒的主题。“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孩子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是教育之本。”进才中学是一所由爱国台胞叶氏家族捐资兴建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生活在美丽雅典园的进才人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学校积极实施感恩教育,不仅源于对教育本质和内涵的深刻理解,更是
这里是超萌二一四班,一个个萌娃能让你笑爆。瞧!他们来了——  小神仙祖捷通  祖捷通说话速度很慢,同学们都称他小神仙。今天是教师节,我刚到校园门口就被他拦住。  “孟老师——”祖捷通举着小号从校园里冲出来,后边跟着其他鼓号队员。  “无量天尊——”我单掌放在胸前,一边说着一边抬腿往里走。  “站住!你不能进去!”祖捷通伸开双臂,横在我面前,“我们还没敲你呢!”因为辅导员老师交待过鼓号队同学,只要老
器械操控活动是指在徒手运动的基础上操控各种物体。学前儿童在器械操控活动中可发展手眼、脚眼的协调性,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平衡性,培养对物体移动的知觉和控制能力,形成大小、形状、方位等空间概念,提高意志力、坚持性、自信心等。  一、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的相关概念  1.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  器械操控能力(object control skills)是基本动作能力(fundamental motor s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母亲关爱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母亲的“唠叨”。  记得刚上小学那年,我6岁。跨入校园的那一天,妈妈为我准备了上学所需要的物品。因为不放心我,便将我送到学校门口。当妈妈转身准备离去时,我“哇”的一声哭了。妈妈听见我的哭声后停住了脚步,一边帮我擦眼泪,一边喋喋不休地说着:“学校里有很多小朋友,可好玩了;老师们个个都像魔法师,能给你们带来种种惊喜。勇敢一点,做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