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语文高考写作中文体意识的强调,逐渐引起了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更多关注的就只停留在是否具备议论文“三要素”的这一层面,那么,学生的作文基本走向“给论点——找论据——简单印证”这样的模式化,严重缺少思考,没有灵魂。而真正好的议论文应该是能够有新颖独到的论点,再能借助一定的论据进行更加深入的辨析,进而展开层层深入的说理论证。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议论文 深度 三要素
高考语文试卷,作文模块半壁江山,举足轻重,而写作的文体从以往的“文体不限”到2010年江西省率先提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11年福建省紧随其后。从此,文体意识在考场写作中逐渐被强化,而从近几年福建省高考考场作文来看,写议论文的学生人数占绝对的优势,几乎相当于记叙文数量的五倍以上。写的人多,那么议论文的写作也就随之成为了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也不断地被探讨被完善。
《考试说明》的写作要求在基础等级评价中已是明确指出“考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等文章还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文体要求。论述时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许多年来教学者的解读重在强调了传统议论文写作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即使是高考满分作文也出现许多走模式化而缺乏真正思想,没有深度,没有灵魂的文章。
先看几篇往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或叫做“优文”中出现了的问题。首先是2006年福建省语文高考“留一点空白”的话题作文,有一篇优卷是《点点空白,悠悠情思》,不可否认这位考生的知识面很广,因为该生在文中从一开篇就逐段列举了“无字碑”“维纳斯”“中国画”“琵琶女”四个不同领域的事例,每个事例都用极其抒情的语言进行陈述,如“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本文就议论观点是很明确:“要留点空白给自己,给别人,这是思想上的跃进。”但现在看来,文章一味堆砌事例,事例表述并未能体现自己的思考,更多只在于情感的抒发,这有悖于“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的考试要求。
可见,议论文的教学或是写作都急需在“深度”上挖掘下一番苦功了!徐志摩在诗中吟咏:“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们的议论文教学过程也应该在不断摸索中不断去完善。当然,学生规范化的议论文写作让我们看到了一片绿草生机,但是这片草下的根有多深?能否长成一片草原?我们教学者还要继续“漫溯”,慢慢“求索”,寻求教与学的相生相长。同样,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也不能简单只停留在是否有“三要素”,应该在传统三要素的前提下,继续追求在思想层面上有更深入的思考,勇于向思维的纵深处去探索;在事例的援引上无需多,而是重在典型而且引述恰到好处;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说理论证力求层层深入,去展现一个有思想的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去成就具有灵魂的议论文写作。
那么,在“向更深处漫溯”的路上,如何找寻到“星辉斑斓”?又如何在“斑斓”里唱响灵魂之歌?我想依然可以回归到三要素的基础上来。
首先,在觀点的提炼、确立上,尽量避免人云亦云,要敢于质疑,敢于发问,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2012年福建省高考作文材料“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如果顺着材料,没有做深入剖析,那么就直接立意为“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然后举出众多奉献或人生价值的事例,对材料做简单的验证,若稍加质疑,就能追问出:“有限的时间里就一定要以路程长短论成败吗”“重效率在任何领域都适用吗”……
再看2013年的福建高考作文材料《忧天》:“……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材料的正面指引是要写“扎根”,可是有一篇优文《我愿为七月流火,荧荧而熄》中的观点确立就别出心裁:“我愿做一颗流星,而不愿做置身于黑暗的树根。我向往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在冰冷宇宙中游荡。”
其次,在向着纵深处挖掘的过程中,从论据的选择上也是可以做到新颖而有深度。同样2013年福建省高考优文《大地行者》开篇就从哲学的高度入手,论述“人,终究都是大地行者,脚踏实地才是人,无所依附,终使人惊恐”,论据的选择多在哲学伦理的领域,自然就显得比一般的学生更有深度更有厚度。再如2014年福建省省考作文“莠草精神”,厦门的优文中,学生在论据的选择上,将视觉放在了知识分子、社会的小人物身上,这样的选材就比一般同学的名人事迹来得更加新颖独特一些。
的确,议论文要深入,论证的过程一定是一个层层展开,辩证思考的过程。就如《“开卷有益”质疑》这篇文章,开篇就质疑开卷是否都有益,论点确立上就与众不同了。接着就“开的什么卷”“怎么开”,行文中将读者可能存在的疑惑都尽量地想到,并一一予以答疑解惑。最终在层层论辩中使得读者明确:原来“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有益之卷,并努力地把卷开活,让卷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 “三要素”始终都是议论文写作的根本,而在追求议论文写作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紧紧抓住“论点、论据、论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思考、辩证。使得学生在青青绿草深处自由漫溯,并能在一片斑斓星辉里唱响属于自己的灵魂之歌!
【参考文献】
【1】余岱宗.高中议论文的审题与论证
【2】福建高考大纲
【3】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
【4】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近几年,语文高考写作中文体意识的强调,逐渐引起了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更多关注的就只停留在是否具备议论文“三要素”的这一层面,那么,学生的作文基本走向“给论点——找论据——简单印证”这样的模式化,严重缺少思考,没有灵魂。而真正好的议论文应该是能够有新颖独到的论点,再能借助一定的论据进行更加深入的辨析,进而展开层层深入的说理论证。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议论文 深度 三要素
高考语文试卷,作文模块半壁江山,举足轻重,而写作的文体从以往的“文体不限”到2010年江西省率先提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11年福建省紧随其后。从此,文体意识在考场写作中逐渐被强化,而从近几年福建省高考考场作文来看,写议论文的学生人数占绝对的优势,几乎相当于记叙文数量的五倍以上。写的人多,那么议论文的写作也就随之成为了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也不断地被探讨被完善。
《考试说明》的写作要求在基础等级评价中已是明确指出“考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等文章还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文体要求。论述时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许多年来教学者的解读重在强调了传统议论文写作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即使是高考满分作文也出现许多走模式化而缺乏真正思想,没有深度,没有灵魂的文章。
先看几篇往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或叫做“优文”中出现了的问题。首先是2006年福建省语文高考“留一点空白”的话题作文,有一篇优卷是《点点空白,悠悠情思》,不可否认这位考生的知识面很广,因为该生在文中从一开篇就逐段列举了“无字碑”“维纳斯”“中国画”“琵琶女”四个不同领域的事例,每个事例都用极其抒情的语言进行陈述,如“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本文就议论观点是很明确:“要留点空白给自己,给别人,这是思想上的跃进。”但现在看来,文章一味堆砌事例,事例表述并未能体现自己的思考,更多只在于情感的抒发,这有悖于“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的考试要求。
可见,议论文的教学或是写作都急需在“深度”上挖掘下一番苦功了!徐志摩在诗中吟咏:“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们的议论文教学过程也应该在不断摸索中不断去完善。当然,学生规范化的议论文写作让我们看到了一片绿草生机,但是这片草下的根有多深?能否长成一片草原?我们教学者还要继续“漫溯”,慢慢“求索”,寻求教与学的相生相长。同样,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也不能简单只停留在是否有“三要素”,应该在传统三要素的前提下,继续追求在思想层面上有更深入的思考,勇于向思维的纵深处去探索;在事例的援引上无需多,而是重在典型而且引述恰到好处;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说理论证力求层层深入,去展现一个有思想的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去成就具有灵魂的议论文写作。
那么,在“向更深处漫溯”的路上,如何找寻到“星辉斑斓”?又如何在“斑斓”里唱响灵魂之歌?我想依然可以回归到三要素的基础上来。
首先,在觀点的提炼、确立上,尽量避免人云亦云,要敢于质疑,敢于发问,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2012年福建省高考作文材料“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如果顺着材料,没有做深入剖析,那么就直接立意为“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然后举出众多奉献或人生价值的事例,对材料做简单的验证,若稍加质疑,就能追问出:“有限的时间里就一定要以路程长短论成败吗”“重效率在任何领域都适用吗”……
再看2013年的福建高考作文材料《忧天》:“……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材料的正面指引是要写“扎根”,可是有一篇优文《我愿为七月流火,荧荧而熄》中的观点确立就别出心裁:“我愿做一颗流星,而不愿做置身于黑暗的树根。我向往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在冰冷宇宙中游荡。”
其次,在向着纵深处挖掘的过程中,从论据的选择上也是可以做到新颖而有深度。同样2013年福建省高考优文《大地行者》开篇就从哲学的高度入手,论述“人,终究都是大地行者,脚踏实地才是人,无所依附,终使人惊恐”,论据的选择多在哲学伦理的领域,自然就显得比一般的学生更有深度更有厚度。再如2014年福建省省考作文“莠草精神”,厦门的优文中,学生在论据的选择上,将视觉放在了知识分子、社会的小人物身上,这样的选材就比一般同学的名人事迹来得更加新颖独特一些。
的确,议论文要深入,论证的过程一定是一个层层展开,辩证思考的过程。就如《“开卷有益”质疑》这篇文章,开篇就质疑开卷是否都有益,论点确立上就与众不同了。接着就“开的什么卷”“怎么开”,行文中将读者可能存在的疑惑都尽量地想到,并一一予以答疑解惑。最终在层层论辩中使得读者明确:原来“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有益之卷,并努力地把卷开活,让卷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 “三要素”始终都是议论文写作的根本,而在追求议论文写作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紧紧抓住“论点、论据、论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思考、辩证。使得学生在青青绿草深处自由漫溯,并能在一片斑斓星辉里唱响属于自己的灵魂之歌!
【参考文献】
【1】余岱宗.高中议论文的审题与论证
【2】福建高考大纲
【3】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
【4】历年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