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做一体”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教学的主要思想方法。通过学习领会陶行知教育理论内涵,并用其指导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力求提高工作实效,引导学生在孝敬父母的活动中不断成长。
我上过一堂课题是《难报三春晖》的思想品德课。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一项预习作业: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并让父母由衷感到欣慰。同时要做详细的笔记,包括行动计划,效果预测,现实效果反馈,即父母亲笔写的感受,以及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
课堂教学过程:①老师宣布活动开始,并宣布活动要求。②学生小组内部交流,选派一名参与展示的代表。③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地汇报他们孝敬父母的行动计划、行动过程以及父母的感受、自己的感受。④在活动基础上,引导小组进入理论探索学习环节,分小组阅读课文,要求小组成员能够结合实践及感受,准备进行关于“孝敬父母”这一主题的“3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认识的学习成果汇报。因时间有限,分小组进行各层次的准备:一二组准备有关“是什么”的问题寻找和解答,三四组准备“为什么”的问题,五六组准备“怎么做”的问题。⑤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活动评价。
教学后记: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的获得有亲知、闻知、说知,而闻知、说知应根植在亲知里,所以必须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育,必须做到“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其中心是“做”,“做”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让学生体脑并用。用陶行知的话说,教学做只是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的设计及实践结果在本节课中,都体现了对“教学做合一”的落实。陶行知指出:“我们不排斥书本,但不允许他与‘做’脱离关系,而成为所谓教学之神秘物。我们必须有个人经验作基础,然后才能了解和运用人类全体的经验。”具有德育生活化这一特点的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必须注重突出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把知识延伸到生活之中,既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观察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现在很多学生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般停留在单向关系的认识上:父母只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孩子只要求父母对自己给予生活上无限的关爱。这样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建设,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设。教师若直接利用书本知识向学生灌输孝敬父母的道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学,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关系,体验到孩子对父母爱的行动才能形成一种双向流动的暖流,从而家庭和谐。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孝敬父母的道理,总结孝敬父母的方法,才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价值,促进学生在生活德育中学习提高,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学期,我将思想品德课堂设计为实验场,从课前准备到课上组织以及帮助答疑,几乎都交由学生完成,观察到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只要善于引导,完全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达成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减轻教师负担,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实效,和谐师生关系。“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观察到那种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大受学生欢迎: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善于肯定,引导学习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在他们组织的课堂上,他们精神状态饱满,表情生动,每个学生都在积极行动着,时而小组讨论以致激烈的争论,时而小组代表大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而小组成员向全班质疑,时而小组成员将本小组的检测题给其他小组,进行学习成果验收。放眼课堂,观察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和表情,可知学生从中得到了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样的课堂流淌着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符合了当前课改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进行点拨,之后引导知识整合,和陶行知先生“做”为核心的“教学做合一”终于达成了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沧溪中学)
我上过一堂课题是《难报三春晖》的思想品德课。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一项预习作业: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并让父母由衷感到欣慰。同时要做详细的笔记,包括行动计划,效果预测,现实效果反馈,即父母亲笔写的感受,以及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
课堂教学过程:①老师宣布活动开始,并宣布活动要求。②学生小组内部交流,选派一名参与展示的代表。③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地汇报他们孝敬父母的行动计划、行动过程以及父母的感受、自己的感受。④在活动基础上,引导小组进入理论探索学习环节,分小组阅读课文,要求小组成员能够结合实践及感受,准备进行关于“孝敬父母”这一主题的“3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认识的学习成果汇报。因时间有限,分小组进行各层次的准备:一二组准备有关“是什么”的问题寻找和解答,三四组准备“为什么”的问题,五六组准备“怎么做”的问题。⑤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活动评价。
教学后记: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的获得有亲知、闻知、说知,而闻知、说知应根植在亲知里,所以必须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育,必须做到“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其中心是“做”,“做”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让学生体脑并用。用陶行知的话说,教学做只是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的设计及实践结果在本节课中,都体现了对“教学做合一”的落实。陶行知指出:“我们不排斥书本,但不允许他与‘做’脱离关系,而成为所谓教学之神秘物。我们必须有个人经验作基础,然后才能了解和运用人类全体的经验。”具有德育生活化这一特点的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必须注重突出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把知识延伸到生活之中,既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观察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现在很多学生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般停留在单向关系的认识上:父母只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孩子只要求父母对自己给予生活上无限的关爱。这样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建设,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设。教师若直接利用书本知识向学生灌输孝敬父母的道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学,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关系,体验到孩子对父母爱的行动才能形成一种双向流动的暖流,从而家庭和谐。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孝敬父母的道理,总结孝敬父母的方法,才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价值,促进学生在生活德育中学习提高,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学期,我将思想品德课堂设计为实验场,从课前准备到课上组织以及帮助答疑,几乎都交由学生完成,观察到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只要善于引导,完全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达成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减轻教师负担,更有利于提高学习实效,和谐师生关系。“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观察到那种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大受学生欢迎: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善于肯定,引导学习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在他们组织的课堂上,他们精神状态饱满,表情生动,每个学生都在积极行动着,时而小组讨论以致激烈的争论,时而小组代表大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而小组成员向全班质疑,时而小组成员将本小组的检测题给其他小组,进行学习成果验收。放眼课堂,观察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和表情,可知学生从中得到了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样的课堂流淌着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符合了当前课改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进行点拨,之后引导知识整合,和陶行知先生“做”为核心的“教学做合一”终于达成了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沧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