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外语教学和外语习得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输入与情感因素可谓重之又重。本文通过对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进行研究,并根据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对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艺术专业英语教学 输入假说 外语习得
【Abstract】Various factors impact successfu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of which input and affection constitute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esi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by the American linguist Stephen Krashen,aim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in guid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o arts students.
【Key words】teaching of English to arts students the Input Hypothesi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68-02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他提出的“输入”(Input)与“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之说对传统外语教学与研习方法和思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支持,有效增强了对学习主体研究的意识,促使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创造适合的交际环境;为保障保证外语教学的质和量,探讨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入的意义和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层面
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为,语言学习与教学都应遵循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对外语习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监控模式理论和"语言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1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输入语”的假设与过去的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大相径庭。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然后再运用这些句子结构去进行交际。而“ 输入语”假设是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输入语),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2)既有趣又有关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学会外语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情感过滤又低,学生自然就会学会语言。
1.2 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根据这个假说,语言习得者的情感过滤强度因人而异。消极的外语学习态度对语言输入有很强的过滤作用。持消极态度的语言学习者不仅不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输入,即使能够理解语言的输入,也不会习得。相反,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人,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很弱。没有了“情感障碍”这堵墙,“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就会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去,经过“内化” 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二、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招生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特长,对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入学后,学生更重视的是专业课及专业技法训练课程,很多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往往很勉强和被动。表现在课堂上不能积极思考问题和主动学习,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处于较低层次,英语教学的互动实践活动很难开展,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主要兴趣和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以及艺术实践活动上,在英语课上就会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做与英语课堂无关的事情。学生对英语学习心理上的低成就动机、消极定式和思维惰性,这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严峻的考验。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积极热情,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就要求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学有所不同,需审时度势,不能单单停留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如何为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输入” 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兴趣度,低情感过滤的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是摆在我们每位英语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输入”及“情感过滤”假说对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研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不难发现我们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难题都与此有关,所以克拉申的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定会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就目前的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来看,要使学生在低情感过滤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必须在教学选材和英语课堂以及丰富语言学习及实践等多个环节上加大改进和提高力度。
3.1 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外语教学环境应该要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该外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使用该外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如此才能激励学生学习。因此,学习外语首先要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有了学习语言的动机与国际间沟通交流的环境,必定会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使用能力。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一个心理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实践过程。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有效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以及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应是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当今社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必不言而喻,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3.2 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英语的“传出技能,特别是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比较弱,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张文霞,罗立胜,2004,(5))挖掘和补充实践语言的机会和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主阵地,绝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必须运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适合学习的情境。在学习课文前可以安排学生做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学唱英语歌,朗读英语诗歌和小品文,讲述故事,演讲报告等;课堂上,根据教学安排设置相关话题讨论,主题报告等活动,及时表扬与激励。学生只有在融洽和谐的情境中才会乐意亲近老师,做到有话敢说、有问敢提。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英语语言环境是必要因素,没有特定的语境,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因此,英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地创造逼真的、有效的英语语言交际情境来丰富学生的英语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和主动用英语表达思想。
3.3 选好教材,注重文字材料的输入
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假设,要使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语言素材,首先要注重文字材料的输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应从整块的语言材料入手,要重视语言材料的优选,也就是课文的遴选。教学中应以课本为载体,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培养。因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课内学到的基础知识越牢固扎实,就越有利于将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此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强化听和读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教材的编排要合理科学,要地道实用,符合自然习得顺序,应注重输入的质量。所选的语言材料应该难易适中,而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应确保一定量的可理解输入。选用课堂教学的文字材料时,应面向大部分学生,选用能普遍接受的材料,既不可偏难也不可偏易,最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联。语言材料输入有多种来源,具体形式可以包括结合特定语境的时文选读、美文欣赏、专业术语,影视台词以及结合特定语境的听的训练、针对课文的有声阅读训练(即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文字、边理解词句意义),影视对白朗诵等等。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语境和语言材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阅读和听力材料都是扩大输入的重要渠道,因此,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最佳语言输入,重视优化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重视大量的有趣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对教学内容把关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兴趣,还要力争种类丰富,知识涉及面广。学生在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吸收材料中出现的”新”语言。
四、结束语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为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指导,尤其是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强对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学生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乐意学习外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Dulay H.C,Burt,M.K and Krashen. Language Two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3]Moos R.H.& E.J. Teickett. Classroom Environment Scale Manual [M]. 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1974
[4]Penny,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5]张文霞,罗立胜.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 2004,(3)
[6]吴丁娥.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输入”及“情感障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7]魏向红.可理解性输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2003
[8]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2000,(1)
[9]王德杰.对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与教材的探索[J].社科纵横,2005.6,VOL20,(3)
[10]周世忠. 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英语教学 输入假说 外语习得
【Abstract】Various factors impact successfu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of which input and affection constitute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esis,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by the American linguist Stephen Krashen,aim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in guid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o arts students.
【Key words】teaching of English to arts students the Input Hypothesi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68-02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他提出的“输入”(Input)与“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之说对传统外语教学与研习方法和思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支持,有效增强了对学习主体研究的意识,促使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创造适合的交际环境;为保障保证外语教学的质和量,探讨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入的意义和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层面
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为,语言学习与教学都应遵循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对外语习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监控模式理论和"语言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1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输入语”的假设与过去的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大相径庭。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然后再运用这些句子结构去进行交际。而“ 输入语”假设是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输入语),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2)既有趣又有关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学会外语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情感过滤又低,学生自然就会学会语言。
1.2 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根据这个假说,语言习得者的情感过滤强度因人而异。消极的外语学习态度对语言输入有很强的过滤作用。持消极态度的语言学习者不仅不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输入,即使能够理解语言的输入,也不会习得。相反,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人,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很弱。没有了“情感障碍”这堵墙,“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就会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去,经过“内化” 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二、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招生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特长,对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入学后,学生更重视的是专业课及专业技法训练课程,很多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往往很勉强和被动。表现在课堂上不能积极思考问题和主动学习,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处于较低层次,英语教学的互动实践活动很难开展,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主要兴趣和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以及艺术实践活动上,在英语课上就会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做与英语课堂无关的事情。学生对英语学习心理上的低成就动机、消极定式和思维惰性,这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严峻的考验。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积极热情,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就要求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学有所不同,需审时度势,不能单单停留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如何为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输入” 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兴趣度,低情感过滤的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是摆在我们每位英语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输入”及“情感过滤”假说对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研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不难发现我们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难题都与此有关,所以克拉申的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定会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就目前的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来看,要使学生在低情感过滤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必须在教学选材和英语课堂以及丰富语言学习及实践等多个环节上加大改进和提高力度。
3.1 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外语教学环境应该要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该外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使用该外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如此才能激励学生学习。因此,学习外语首先要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有了学习语言的动机与国际间沟通交流的环境,必定会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使用能力。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一个心理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实践过程。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有效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以及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应是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当今社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必不言而喻,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3.2 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英语的“传出技能,特别是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比较弱,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张文霞,罗立胜,2004,(5))挖掘和补充实践语言的机会和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是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
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主阵地,绝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必须运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适合学习的情境。在学习课文前可以安排学生做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学唱英语歌,朗读英语诗歌和小品文,讲述故事,演讲报告等;课堂上,根据教学安排设置相关话题讨论,主题报告等活动,及时表扬与激励。学生只有在融洽和谐的情境中才会乐意亲近老师,做到有话敢说、有问敢提。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英语语言环境是必要因素,没有特定的语境,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因此,英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地创造逼真的、有效的英语语言交际情境来丰富学生的英语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和主动用英语表达思想。
3.3 选好教材,注重文字材料的输入
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假设,要使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语言素材,首先要注重文字材料的输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应从整块的语言材料入手,要重视语言材料的优选,也就是课文的遴选。教学中应以课本为载体,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培养。因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课内学到的基础知识越牢固扎实,就越有利于将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此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强化听和读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教材的编排要合理科学,要地道实用,符合自然习得顺序,应注重输入的质量。所选的语言材料应该难易适中,而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应确保一定量的可理解输入。选用课堂教学的文字材料时,应面向大部分学生,选用能普遍接受的材料,既不可偏难也不可偏易,最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关联。语言材料输入有多种来源,具体形式可以包括结合特定语境的时文选读、美文欣赏、专业术语,影视台词以及结合特定语境的听的训练、针对课文的有声阅读训练(即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文字、边理解词句意义),影视对白朗诵等等。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语境和语言材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阅读和听力材料都是扩大输入的重要渠道,因此,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最佳语言输入,重视优化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重视大量的有趣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对教学内容把关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兴趣,还要力争种类丰富,知识涉及面广。学生在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吸收材料中出现的”新”语言。
四、结束语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为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指导,尤其是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强对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学生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乐意学习外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Dulay H.C,Burt,M.K and Krashen. Language Two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3]Moos R.H.& E.J. Teickett. Classroom Environment Scale Manual [M]. 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1974
[4]Penny,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5]张文霞,罗立胜.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 2004,(3)
[6]吴丁娥.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输入”及“情感障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7]魏向红.可理解性输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2003
[8]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2000,(1)
[9]王德杰.对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与教材的探索[J].社科纵横,2005.6,VOL20,(3)
[10]周世忠. 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