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呢?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是:人的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或不健康的。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健康地进入下一发展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者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步入歧途。这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教育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和差异性。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绝对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的双重性,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而已。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据笔者调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约1/4左右的农村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但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但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进而调整自己和班上同学与这位学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给这位学生积极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这样做,该学生就会改变自己,变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反之处理,结果将大相径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和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725018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富强初中)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将原来的《思想政治》改为现在的《思想品德》,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从本质上淡化了纯知识性的学习,更加注重情感体验,思想熏陶和行为训练。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和“探索”。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显然已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新课程呢?吾体会,应该
期刊
努力建设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让我利益不少。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想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
期刊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勇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 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
期刊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在本学科中推行素质教育呢?下面,谈谈我们肤浅的认识。    一、结合学科特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我们认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素质教育是使学生逐步具备知识、能力、思想、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结构。  在知识方面,通过在活动中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社
期刊
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或随堂听课时,常看到教师带着一些教参书,如:新教材优秀教案、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育优秀教案等等,据悉有些还是学校统一配置的。本人信手打开几本翻阅。书中不仅从教学目标到作业答案都有,而且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内容)也写得清清楚楚。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参书学校应谨慎配置,教师更应慎用,否则不仅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且还会失去教师的个性和教育的灵性,同时否定了与学生差异相适
期刊
近年来,全国都在积极倡导和尝试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变迁。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安排,教学思路的变化更为显著。为适应这一变化,从事语文教学,特别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要有新的跨越,进行新的尝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线”式前行的,从音、字、词,直至写作,一线串连,循序渐进。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块”式结构,如:诗词、章法、写作等等,是划分为块的
期刊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问,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考,随意提问。由于没有抓住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
期刊
班风又称班级风气,是班级内大多数同学在情绪、言论、行动、道德面貌和作风等方面的共同倾向。它通过群体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人们常说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这些都是班风的具体表现。优良的班风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形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一种健康的催人奋进的教育环境,它更是班主任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智慧的结晶。它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
期刊
校本教研就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前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放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期刊
班主任工作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作为班主任在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对全班学生全面负责的重任,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纪律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身体素质的强弱,多半与班主任在这个班如何工作和指导直接相关。毋庸质疑,班主任工作不仅千头万绪,而且零星琐碎。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班级管理的规律性,找准了班务工作的着力点,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絮,效率倍增,回顾这些年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