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共安排了25次“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可以划分为5种不同的课型。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总目标(“问题”和“活动”这两个关键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应该在游戏活动中,寓学于乐,融数于趣;在观察活动中,“按骥寻图”“按图索骥”;在操作活动中,以动促思,探究奥秘;在统计活动中,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在设计活动中,突出个性,感受优化。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游戏观察操作统计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围绕数学问题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共安排了25次“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可以划分为5种不同的课型:游戏活动、观察活动、操作活动、统计活动、设计活动。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总目标(“问题”和“活动”这两个关键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彰显教学智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在游戏活动中,寓学于乐,融数于趣
  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游戏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与实践”课就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探寻数学问题,体会相关的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数学素养。
  这类课,苏教版教材一共安排了4个:《有趣的拼搭》《小小商店》《多彩的分数条》《算“24点”》。教学时,应该侧重以下几点:
  1.把趣味性做足。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游戏活动展开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能够激发潜能,提高数学探究能力,放松身心,增强数学情感体验。
  2.把“数学味”变浓。单纯的游戏活动称不上“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围绕数学问题展开游戏活动,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玩”数学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并放飞自我,愉悦身心。
  3.把规则意识带进课堂。学生充分参与游戏活动,离不开规则的约束:游戏如果没有规则,就会丧失意义;活动如果没有规则,就会失去控制。
  4.把竞争意识带进课堂。教师应该积极组织抢答比赛、小组竞赛等活动;创新比赛形式,利用多种奖励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和指导;利用数学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防止无关的因素干扰学生的比赛热情。
  例如《算“24点”》的教学。教师利用扑克牌引入,提问:“你们知道怎么算‘24点’吗?”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每次选取几张牌,使用加减乘除运算,最后算出24。然后,教师组织游戏活动:(1)教师出一张牌,学生出一张牌,并说出能不能算出24,如果能,则说出怎么算;如果不能,则说明理由。(2)同桌每人出一张牌,能算出24,则击掌鼓励;不能算出24,则把牌放回原处。(3)教师引导学生把能算出24的两张牌中的一张换成两张,共三张牌,使其还可以算出24。(4)教师出两张牌,女生出一张牌,男生算24;教师出两张牌,男生出一张牌,女生算24;小组中三人每人出一张牌,第四名学生判断能不能算出24,并说出方法,教师则不停地参与各个小组的游戏。(5)由三张牌扩展到四张牌算24,给想法多的小组加星奖励。(6)教师多媒体出示不固定张数的牌,学生抢答,算得多的小组获胜。
  算“24点”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学生要综合运用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来解决问题。在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中,算24的难度不断加大,学生不断受到挑战,思维不断得到提升;通过有趣的口算练习,可以提高计算能力;通过选择和设计运算过程,可以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
  二、在观察活动中,“按骥寻图”“按图索骥”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观察能力的提高。他们先有观察,而后才有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心理活动的开展。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与实践”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观察一幅或几幅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高度关联的场景图,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或发现、提出相关问题,从而积累观察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意识。
  这类课,苏教版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丰收的果园》《我们认识的数》《班级联欢会》。教学时,应该侧重以下几点:
  1.丰富场景。教师应该精心创设情境,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并适当增加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让场景图更富有生活情趣;也可以让静态的图动起来,抑或配上音乐、声音,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其将目光聚焦到特有的信息上。
  2.有序观察。小学生看图时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强,容易被图中无关的信息干扰,分散注意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一般地,应该从整体观察入手,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结合。具体地,还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实施。
  3.以问索图。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到图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捕捉信息,同时引发数学思考。
  4.看图提问。教师还应该组织一系列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丰收的果园》的教學。课始,大屏幕呈现丰收的果园场景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整体观察,全班交流。接着,动画出示小猴、小鸟、小兔,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们都在哪儿,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语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然后,动画出示运输车队,让学生用“几”“第几”解决问题。继而,提问:“运送苹果的车有几辆?运送梨的车有几辆?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观察,选择信息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自主提问,并请小组内的同学回答;通过讨论,收集数学信息。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借助动画有目的、有步骤地呈现场景,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学习情感。
  三、在操作活动中,以动促思,探究奥秘
  动手操作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让思维看得见,是智慧生成的源泉。以操作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与实践”课往往是在学生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发现数学规律,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培养思维能力。
  这类课,苏教版教材一共安排了5个:《我们身体上的“尺”》《有趣的七巧板》《测定方向》《周长是多少》《绘制平面图》。教学时,应该侧重以下几点:
  1.充分准备。活动器材的恰当选择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活动场地的合理安排可以大大节省活动时间。因此,教师课前应该对器材和场地进行科学的论证、充分的准备。器材应该因地制宜、便于准备、可操作性强。
  2.明确要领。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讲清楚操作的方法要领,使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要强调安全问题。必要时,教师应该示范,之后,可以请某一小组的学生进行复述或演示。
  3.即时点拨。把活动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践与教师的指导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操作不当或者出现偏差时,教师需要再次示范或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地进行指导、点拨。
  4.形神兼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数学思考,避免动手操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避免小组合作的形式主义倾向。从而使得学生动手操作时思维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例如《周长是多少》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用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或其他图形,尝试计算拼成的不同图形的周长,体会:尽管都是由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但是周长不一定相等。然后,在方格纸上给出形状不同的三个图形,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周长,发现周长都相等;再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围出周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说出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不相同。最后,让学生估计和测量教材给出的一个五角星和一张笑脸的周长,并交流估计的过程和测量的方法。学生给出了多种测量方法,这些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这节课,学生应用所学的图形知识开展拼、比、画、量等多种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周长计算方法,提高图形计算能力。
  四、在统计活动中,搜集数据,分析数据
  广义的统计活动是指基于调查、实验、测量,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结论。作为归纳思维的体现,它是发现科学知识和世界真理的重要手段。以统计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与实践”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调查、实验、测量活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调查、实验、测量是获得数据的常用渠道,而分类、汇总是整理数据的主要方法,提出、解决问题则是分析、利用数据的重要方式。
  这类课,苏教版教材一共安排了11个:《了解你的好朋友》《上学时间》《运动与身体变化》《怎样滚得远》《一亿有多大》《校园的绿地面积》《蒜叶的生长》《球的反弹高度》《树叶中的比》《互联网的普及》《大树有多高》(凡是应用统计知识的课,一并划入此类)。教学时,应该侧重以下几点:
  1.确立研究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主题,也可根据教材上所给的内容确立研究主题。选取的主题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探究。
  2.确立研究方法。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思考、讨论、尝试,确立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步骤,并且充分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培养在实践中及时调整方案的意识和能力。
  3.养成数据意识。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对数据保持高度的敏感,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方式,尽可能搜集有价值的数据,再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分析,并利用数据获得结论、预测结果。
  4.灵活安排时间。有些内容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内容可以在课外完成,有些内容可以课内外结合完成。教师不应被时空束缚,而应打破传统观念,开阔视野。
  5.促进学科融合。教学中,应注重数学与科学之间的融合——基于科学设计实验,获得数据;借助数学处理数据,获得结论。
  例如《蒜叶的生长》的教学。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蒜为素材,用蒜叶的生长过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明确研究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蒜叶生长的因素,确立实验方法和步骤:把一些饱满的蒜头分别种在三个盆里,其中一盆放水,两盆放泥土;种在泥土里的蒜,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放在太阳无法直接照射的地方。此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观察、记录蒜叶和根须的生长情况,搜集实验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制作折线统计图,表示蒜叶和根须的生长情况,真实地感受到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提高了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数据分析观念。
  五、在设计活动中,突出个性,感受优化
  针对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是最能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活动之一。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灵活和发散。以设计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与实践”课就是让学生从生活现象或实际需要出发,搜集、整理、分析有价值的信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设计个性化的方案,解决问题。
  这类课,苏教版教材一共安排了2个:《数字与信息》《制订旅游计划》。教学时,应该侧重以下几点:
  1.充分论证。方案设计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设计方案应该包含的内容、应该突出的主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把功课做足,把注意事项考虑周全。
  2.个性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案,体会方案的设计是多样化、个性化的。
  3.甄别优劣。方案设计好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方案,交流方案的合理性;并在众多观点的碰撞中体会方案的优劣,寻找最优方案,形成优化思想。
  例如《制订旅游计划》的教学。从“小芳同学的一家准备去北京旅游”这一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制订旅游计划”的主题,组织学生讨论设计这份旅游计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学生通过交流,认为一份好的方案应包括:时间、地点、旅游线路、交通工具、费用、住宿、餐饮、可玩性……学生根据这些因素,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具体设计,并重点考虑行程的安排和费用的预算。方案设计好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方案的优劣。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本领,选择国内一处景点,设计一份自己家庭的旅游方案。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了设计方案所要考虑的信息,经历了完整的方案设计的过程;并在方案的交流中,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案例研究”(编号:2017JK12-L07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卢彩珠.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 李秋节.义务阶段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 潘小明.小学生统计观念的发展与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7).
  [4] 苏立云.论数学意识及其在新课标中的体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 封静.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其他文献
写下这个题目,心底未免忐忑,似乎在怀疑学校损害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是培育人的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当然不会成为损害学生体质健康的帮凶。不过在教育被异化、功利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教育的本原已经被严重遮蔽,有些现象确实令人担忧: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体育艺术等所谓的“副课”被随意挤占挪用、课余时间被剥夺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违背教育规律、逆学生心身发展规
结合南秋台Ⅱ号隧道工程概况,针对黄土隧道的特性,从洞身开挖、钢拱安装和锚喷支护三方面介绍了初期支护(Ⅱ类围岩)内轮廓线的控制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我们发现,在有些地区,教师的流动趋势呈现单向倒流现象,造成农村师资缺乏现象更加突出,而城镇教师却相对过剩,许多“可造”之才“无用武之地”。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教育均衡化”着眼,积极采取“校际互动”措施,优化教学环境,激发教师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以待遇吸引教师流动。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要保证农村教师的待遇高于城
教育均衡发展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首要战略因素,也是现代民主社会最基本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更是关乎每个个体潜能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以及生命存在质量的重大课题。“直属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其优质发展确实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但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以及基础教育管理权的下放,“直属学校”逐渐导致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新的教育不公的动因。  一、经费投入“特殊”关照,不利于学校教育
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在关注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同时,能更多关注到教师的个人思想、精神状态和工作生活。校本教师培训关心的是每个教师的个人成长,加强的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尽管学校和教师有提高专业素质、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但是教师和学校的需要往往并没有在概念上和行动上促成“校本培训”的务实求精,校本培训
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了一套利用竖曲线计算圆曲线的方法,分析了竖曲线的计算原理,介绍了圆曲线测设的步骤,探讨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指出该法既方便迅速又不需浪费人工,值得推广使用。
对沥青混凝土再生技术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特点,介绍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方式的比较选择,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沥青路面再生具有广阔的市
对混凝土桥梁常用的加固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混凝土桥梁中碳纤维加固用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了解碳纤维加固作用原理及施工特点,以期推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在混凝土桥梁维修
审视当前儿童绘本阅读存在的止于表面的“浅阅读”、止于速度的“快阅读”等问题,探源绘本阅读满足心理需要、归还阅读权利、构建精神谱系、催生精神空间等价值追求,探求绘本阅
一、更新教育理念为了使小学语文和国学教育达到完美的结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再走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应该转向人文情怀和审美倾向的培养。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