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及其家庭教育意义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xf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能力。奖惩是鼓励儿童适当行为和阻止不当行为的基本方法,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培养的基本策略。幼年是自我控制发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我控制。
  关键词:自我控制情商延迟满足家庭教育
  一、自我控制概念及意义
  在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成绩偏下的学生,绝大多数并非先天智力偏下,而多属于自我控制水平偏低。他们在课堂或在生活的某些时段中,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情,往往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想到什么事情就随心所欲去做什么事情。小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大到网络成瘾、早恋,不努力学习等现象,都反映出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偏低。
  所谓自我控制,就是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能力。优势反应就是最直接、即时吸引力的事物或活动所引起的想要获得或者参加某种活动的冲动。劣势反应则正好相反。如一个8岁的儿童,看动画片是优势反应,做作业是劣势反应,那么孩子要先做作业就需要抑制看动画片的优势反应,这就需要进行自我控制。
  研究表明,自我控制的发生在幼儿出生后6~8个月左右,发展的关键期在2岁左右,而在学龄前就已经基本成型。心理学家克莱门经过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3~4岁时候的自我控制水平与15~20年后的自我控制水平有极高的相关度。因此,自我控制能力培养要从婴幼儿开始,作为家长了解和掌握自我控制原理和培养方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自我控制案例及方法
  (一)自我控制案例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在旅游车上,一个母亲带着六岁大的小男孩坐在司机后排的座位,男孩子生性活泼、好动、调皮、精力充沛,一路上不停地和母亲玩耍。每当母亲不理会他时,他就独自的东摸摸西耍耍,偶尔中他发现用力推拉司机的座椅,司机总会急叫:“别碰!”而这时母亲也立即把注意力回到了他身上陪着他玩,于是,一路上小男孩就经常重复着这一动作,司机很是恼火,母亲更是尴尬,指责教训也一步步的升级,可孩子还是依然故我地重复着……所有在车上的人(包括母亲和司机)都指责孩子说:“这孩子太顽皮了,真难教!”
  这样的情景,在父母养育孩子的长期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一般家长往往更多的是指责或批评,甚至打骂和责罚,但是教育效果总是不理想。
  其实,这是一种控制,偶然间孩子发现了一种能有效控制母亲注意力的办法,于是就经常重复使用。不仅仅是6岁的儿童,每一个人都有控制的欲望,怀特指出:“对环境施加影响如同饥饿、干渴和性这类传统的生理驱力那样,是一个基本动机。”儿童也一样,天生就有控制的欲望,“儿童不仅想做自然环境的主人,而且也希望能够控制社会环境。”年龄越小越固执地要求别人(尤其是父母)对他们注意,这就是被心理学界称之为“可怕的两岁儿童”现象。
  我提醒孩子母亲说:“告诉孩子,推拉司机座椅的危害和干扰司机开车有可能导致的交通后果!”孩子的母亲照着做了,此后孩子也再没有去推拉司机座椅。在此后的行程中,我一直在注意着,孩子几次把手伸到司机座椅,但又马上收了回来。这就是自我控制,每当孩子希望控制母亲注意力的时候,想到了推拉司机的座椅,但是,孩子理解了推拉司机的座椅可能导致的交通后果又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行为,这就实现了自我控制。如果在这个时候母亲懂得自我控制原理,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进行正面的强化,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孩子也就没有那么顽皮、难教了。
  在儿童初期(2-3岁),自我控制教育机会是随时发生的,儿童表现出来的顽皮、淘气、人来疯等现象,往往都是为了控制大人(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注意力,这是自我控制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儿童自我控制水平发展的高低,很多父母经常用指责和批评甚至是打骂的教育方式,试图阻止儿童的不当行为,但常常是事与愿违,对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也带来负面影响。
  (二)自我控制培养方法
  正确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方法,应该采用与儿童年龄特征相应的说理方式,结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等正面强化。
  1.奖惩是鼓励儿童适当行为和阻止不当行为的基本方法。2岁以前的幼儿天真无邪,他敢于用手去抓火,母亲怎么去教育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认知。就学龄前儿童而言,他们必须抓住因果关系,记住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奖励,什么样的行为会遭到惩罚,以便把这类经验迁移到他们的行为情景中,随着幼儿的渐渐长大,脑细胞的逐渐发育和心理水平的发展,对自己发生越来越复杂的指令,就实现了一定的内在控制方式。
  奖励孩子未必是家长明确注意到的物质奖励,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不易被轻易察觉的喜恶表情,都会成为孩子的奖惩。2岁到学龄前,儿童已经能懂得一定的道理,一般用说理结合表扬鼓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自我控制引导,比简单命令式更能够使自我控制内化,促进智力发展,譬如告诉儿童玩电器、插座有危险的道理,比简单的不允许他们去玩,自我控制的内化效果更好。
  2.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培养的基本策略。按照人类心理需求满足方式划分,满足可以分为立即满足、延迟满足和永不满足。父母给予孩子需求的满足方式,对于自我控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孩子还没有饥饿感就把饭送到嘴边,当孩子喜欢某种玩具时,只要手一指或者一哭就立即得到满足,这些做法都容易导致儿童的不珍惜所有,没有感恩心态,缺乏耐性和坚持,形成任性、自私、不接受规则约束等无原则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在精神层面上,如玩耍自由等又受到过度保护而永远得不到满足,这样也就容易形成无助心理,养成不负责任的生活习惯,使责任心的培养缺失。
  延迟满足则在儿童产生需求欲望后创造一定的积极等待时间,并且在满足方式上,让孩子树立目标,建立规则,通过一定的自我努力追求,在心理上积累一定的期待和控制,逐步实现目标,这样慢慢地就实现了自我控制的内化。
  三、自我控制与“情商”
  在很多场合谈教育问题时,经常听到人们说“情商”,甚至有人说:“成功=20%智商+80%情商”。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对“情商”知之甚少。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情商”。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情绪智力”一说,顾名思义,情绪智力的概念只是当时心理学家的智力研究,把原先的智力概念延伸到了情绪领域,仍然在讲智力。后来一位叫丹尼尔·安尔曼的报刊作者写了一本《情绪智力》的书非常畅销,在我国出版商为了增加卖点,把《情绪智力》译成《情感智商》,于是“情商”就这样诞生 了。“情商”的本质是自我控制。如果我们用行驶的汽车来比喻一个人,智商是汽车的发动机,除发动机以外的一切就是现在概念中的“情商”,而自我控制便是汽车的控制系统(包括方向盘、刹车和油门),健康的体魄就好比汽车轮子和车架,在孩子成年之前,家长就是汽车的设计制造者和驾驶员。
  四、自我控制的家庭教育意义
  自我控制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首先,生产发展给家庭生活带来了物质保障,但是仅仅是经济条件好却不一定给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带来保障,这原因就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技能问题。往往丰富的物质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立即满足甚至是提前满足,例如孩子还没有饥饿感,就强行喂饭,孩子并没有需求,吃的、用的、玩的都得到了满足,有时孩子仅仅是好奇地看一眼,家长就立即掏出大把的钱购买,这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正因为物质生活有了大发展,才使如今我们一些孩子缺失了自我控制能力。而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百姓生活一直在温饱线以下,很多需求自然也无法立即满足甚至永不满足,导致我们今天的社会普遍缺乏对自我控制教育意义的认识,对延迟满足的教育技能缺乏必要的经验总结,因此自我控制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盲点。
  没有期待就没有获得后的成功快感。丰富的物质生活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支配下,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乐趣,探索学习的乐趣,从而也必将影响孩子的读书兴趣发展和学习成绩。对于教育,过去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如今的现实是:“穷就穷在教育,富就富在孩子。”从教育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是:“再穷不该穷教育,再富不该富孩子。”生活中,我们应该真正领会“教育”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
  生活即教育。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育者要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这种随机的生活教育,比明确意识的课堂设计教育情境效果要好得多,幼年是自我控制发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实践证明,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例如,童年的孩子喜欢玩耍,那么在认真完成作业后给孩子充分的玩耍自由,是有效培养孩子读书作业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好方法。
  好老师不如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人生的成长过程来看,老师的影响是一时,父母的影响是一世,再好的老师也替代不了蹩脚的父母。要想孩子学习好、有出息,父母的教育技能是不可或缺的,这种技能就让我们从学习自我控制开始吧!
  (作者单位:浙江武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逐渐确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将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发展的基本规划。在这种教育发展的格局中,家长参与并监督学校教育,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将会以制度化形式确定下来。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需求,中国的家庭教育走向专业化之路已是发展的必然。为应对这种需求与变化,提升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教育学会
期刊
由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来自海内外和全国1000多名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参与了论坛活动。与会的专家、嘉宾和各方代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现摘要精华如下: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期刊
“孩子嘛,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作为家长凭什么剥夺这个唯一的童年?”在亨通堂最新策划出版的《放养的女孩上哈佛》一书中,这句精彩的语录让我深感震撼。《放养的女孩上哈佛》由专业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工作的秋野玉茜女士所作,她是留学圈的资深顾问,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让她对家庭教育有很深的感悟。书中通过“哈佛黑天鹅”丁丽晴父母的娓娓讲述,为我们揭开了丁家神秘的家教故事。  在选择“圈养”还是“放养”的教育方式上,
期刊
内容提要:许多农村的孩子成了以电视和电脑为伴的“宅童”。宅童的产生与~孩子本身、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都有重要关系,宅童的问题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与不足,宅童的出现也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缺失的一种表现,解救宅童,全社会责无旁贷,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宅童网络假期家庭教育  2010学年度,我任五(1)班班主任,该班有学生51人,在平时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假期里许多学生悄然变成了“
期刊
内容提要:对本校一、二、三年级33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社会交往和家庭交往教育两方面的情况。结果发现:(1)小学低段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主动热情、能够合作互助,但处理同伴矛盾能力不强,适应并融入新集体的能力较差。(2)“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的出现率低于“非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3)影响小学低段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因素依次为:①家庭交往教育水平;②
期刊
内容提要:每一个孩子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长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有意识调适不良的教育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基。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不良教育心态调适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天使,他们的逐步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
期刊
2011年10月4日上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庭前两只巨大的红色彩球飘在半空中,彩球下挂的条幅上书写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书商报》社共同主办的“港华燃气杯‘亲子阅读·书香中国’的优秀事迹演讲暨表彰会”就在这里举行,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代表出席了大会。  1995年11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初中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年级的差异,不存在父母是否离异的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独立意识父母教养方式  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比如,杨治良等人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
期刊
2006年10月,我们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成立了课题组,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子课题“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长教育的研究”。历时五年,终于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了。现将课题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拟通过情报研究、经验总结、调查研究和理论提炼等方法,收集、分析、提炼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经验和
期刊
内容提要:母亲,因肩负使命而崇高!母教,从推动摇篮到推动地球!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是母亲。在家庭中指导、教育孩子的大部分工作多由母亲承担,母亲在孩子幼年期的教育要比父亲重要得多,所起的作用也大得多。母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状况。提升母亲们的人格修养和教育素质是时代的呼唤和广大母亲们的急切需求。  关键词:亲子教育 母亲 母教 学习 观念  深圳宝安区自1997年以来,大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