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与劳动实践结合的有效路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6852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遵循“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才能给学生提供验证与发现科学原理的机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课程,通过科学教学引发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但是小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强,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科学教学中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的科学原理,都可以在劳动中进行观察体验,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内化。因此,改革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劳动实践体验,是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有效手段。
  一、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学教学缺乏重视
  学校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也有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小学教育阶段应以语文、数学教育为主,把科学学科纳入“副科”位置。学校的不重视,导致科学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影响了科学教育的顺利开展。而科学教育需要学校具有相对完备的实验器材,需要有劳动实践基地,需要开展科学灵活的实验操作,而这一切在受观念与硬件限制的境况下都难以得到满足,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单纯以讲解灌输为手段而不考虑科学教育的成效。有的学校甚至用其他学科占用科学教育的时间,科学被语数英学科占用。此外,学校的科学知识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使得科学教育形同虚设。
  (二)教学资源不足
  在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活动中,部分地区及学校还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专业科学教师师资缺乏。在开展科学实验及进行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学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科学教学效率难以保障。
  二、科学课教学与劳动实践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紧密联系生活,在科学探究中开展劳动教育
  科学教材的编排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小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相接近,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贴近,具有现代生活气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劳动实践是重要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可以将理论落实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使理论更加扎实,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受到有效的劳动实践教育,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如教学“垃圾的处理”,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垃圾不及时处理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拿着相应工具,到社区、街道、敬老院进行卫生清理,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观察各种垃圾的形成过程,掌握处理垃圾的方法。在学习维护生态平衡时,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一定的劳动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
  (二)开辟劳动园地,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探究一些生命现象,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如三年级上册与下册内容都涉及动植物生长过程的问题,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就会使認知更深刻,学习更有效,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就会有更加切身的体验。而真切的体验来自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会更真切地了解生命的内涵,产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形成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良好品质。而劳动实践体验,学生只有亲自参加劳动锻炼才能获得,教师与家长是无法替代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缺乏劳动实践,那么其精神家园也会因为缺乏心灵的感受而变得荒芜。劳动体验是生命中珍贵的精神享受,而身在城市或城区的学生是很难获取这些体验的。所以,城市及一些城区学校可以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实践劳动的平台。如可以运用校园、空地等开辟种植园、养殖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在劳动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通过劳动观察体验生命的特征。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将理论学习过程与劳动实践过程有机对接,在劳动实践中验证课本,巩固理论。
  (三)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有许多都是关于生命的,引领学生进入了生动活泼的世界。教师不妨引领学生走进农家,走进大自然,让学生领略山川湖泊,观察花草虫鱼,感受生命的灵动与丰富多彩。学生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是不同的,每一朵花都有各自的绚丽,从而融入自然,认识自然。学生在掌握了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并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农村的气息,近距离接触农民,了解农民的辛苦,了解所有的食物都产于大自然,都是经过农民辛勤劳动换来的,从而形成珍惜粮食的节约意识。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进行劳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辛苦,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促进正确劳动观的形成。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巩固与升华科学理论,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说起国家安全,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军事安全、科技安全……今天,牙牙带同学们来了解一下海洋安全.近期,一些沿海渔民频频反映,他们在出海打鱼
期刊
一、习作要求  这一次的习作,你想写什么内容都可以,可以写场面,可以写人,可以写物,也可以写想象。  二、案例展示  激烈的比赛(写场面习作节选)  男子4×400米接力赛开始了。只见我们班的小杰迈着风一样的步伐,迅速向前跑去,很快就把对手甩在了身后,最终第一个冲了回来,首战告捷!跑第二棒、第三棒的同学也用尽全身力气向前跑去,不一会儿,就跑完了一圈。轮到跑最后一棒的小皓了,可能是他太着急了,脚底一
期刊
·走进钦州非遗系列(一)·  钦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现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项。本期开始,小创带大家走进钦州,看看钦州的少年们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哪些努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不同,因此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咱们广西也有很多种
期刊
2017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从2017年9月开始,从一年级开始全面开设科学课。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突出。然而,我们在上百所中小学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科学课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须加以重视。  首先是科学教材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我国现有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科学知识碎片化,缺少系统性和逻辑性,技术与工程内容单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获得体验、寻求方法、提高能力、改变思维。科学老师必须改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做法,要基于“源于教材、贴近生活”的理念设计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得到充分的锻炼,更好地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标。一要优化实验,拓宽实践渠道;二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加快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小学教学问题,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工作,还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
小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贯彻新课标的背景下,基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当前的小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这其实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将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熟练掌握此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开始接触科学世界的奠基石,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且,小学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重要举措。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学科学的内容以及理论,可了解简单的科学常识,并在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形成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想问题的学习态度。在持续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驱使下,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均会获得良好的发展与进步,进而更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科学合理地健康成长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本宗旨,让学生能有更多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探究活动为主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更好大满足,促进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以及科学的现象有更加本质的理解。只有有效地让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距离更加贴近。  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要在教学设计中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而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于一体。演示法则是教师配合讲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