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EMBA如何为企业带来价值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高管进行EMBA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学校应根据这些企业高管的需求做哪些具体而又重要的工作?怎么能够让这些企业高管们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多年之前商学院的MBA教育是让所有的精英人士非常向往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近年来我们不断听到各种质疑甚至是否定MBA的声音,如2002年报纸上曾登出这样的新闻:国内一家非常知名的家电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说只能给MBA学员2000元的月薪,而随后的2003年更有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说不会用MBA。这些言论不仅给部分求学者很大的打击,而且也让更多的人心中充满了疑问:是不是现在的MBA教育真的有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疑惑,《对话》栏目特意邀请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名誉院长雅各布、美国宾夕法利亚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哈克等,以及部分曾经接受过MBA或EMBA教育的企业界人士来到《对话》节目,共同探讨。
  双方的期望都太高
  企业之所以对MBA教育泼冷水,大部分原因来自于认为招聘的MBA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不具备脚踏实地的精神。换句话说也就是认为MBA学员对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值太高,往往与企业对他的要求相矛盾,或者满足了高的期望后,而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无法与之匹配。
  一位企业的老总深有感慨地说:“MBA的学生头上戴了一个很高的光环,把自己定位在很高的学生上面。我原来招聘的时候,也找了一个MBA的学生,他进来就一定要当部门经理以上的职位,一定要做什么样的事,因为我是MBA毕业的。我也给了他比较高的薪水,但是实际上他的能力比不上一个班组长的水平,并且他不愿意把自己降下来做实际的工作。所以按照这个道理来讲,这样的MBA的学生我2000都不肯给,我宁可找一个大专生或找一个中专生就可以。”
  同时他还认为这种高期望来自于商学院的整个氛围和教育,因为读MBA或EMBA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就觉得我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候选人,我才不会干那么基层的工作,而这恰好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不过张维迎副院长也指出,“企业同样存在高期望的问题”,很多企业期待招到一个MBA学生以后,什么都能干,干什么都干得很好。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就会由很高的期望转到失望。
  他认为,“太高的期望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商学院培养的MBA学生,到了你企业以后,一开始用就能发挥他最大的效用,你的企业肯定要完蛋。为什么要完蛋?因为任何可以从市场上买来的东西,都不是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这些人完全不需要任何进一步再造、培养就可以做好的话,那你可以招我们的学生,他也可以招我们的学生,那干嘛人家不能竞争过你啊。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有竞争力。从商学院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必须要在你的企业里面得到很好的整合,通过文化、制度和理念的锤炼,使他能够最大的发挥出作用来。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
  走出认知误区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企业与MBA学员双方期望值都过高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MBA的认识都存在某种误区。
  雅各布院长认为MBA不是一个商品,不同学校的MBA学员有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就如同跟他们进校的时候不一样。离校的时候也不一样。所以实际上真正需要关心的是,企业对于MBA错误的使用,或者说这个学员一开始就错误地使用了自己学到的知识。
  “很多企业在雇佣MBA/EMBA的时候,并没有了解他们的文化只是适合某种特定的人。”他们只是不停地说什么对他们的公司是最好的,因此就很容易造成人才市场上的离职和跳槽。所以作为企业来讲,他们需要更多了解怎么样找到合适的人并留住他们。
  而另外一方MBA的学生由于自己之前一直都很成功,所以毕业之后很容易说,“这份工作我不要了,我很容易找到另外一份工作。”他们也就会在市场上跳来跳去,所以商学院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去更多地教育学生。
  赵曙明院长指出了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很多国内企业存在一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从企业来讲他认为我要招最好的商学院的学生,或者是最优秀的员工。你招大专,我就招研究生,这个找MBA,那个就找博士,很多时候找来的人除了做花瓶外什么也做不了。我觉得这是企业的过错,企业用人应该根据岗位不同寻找找最合适的人才,MBA或EMBA毕业生也要根据自身条件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很多嘉宾对这个观点都表示认同,一个企业代表说他们MBA同学在毕业后的聚会时总结出三个正确认识,“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第二,要认识企业,这个企业是不是你要做的,是不是你能做的?可能有的公司给的工资高一点,但并不适合你;第三就是正确认识MBA两年半到三年的学习时间,真正要发挥MBA的作用可能要靠三年以后很长的时间。”
  但是实际上很多MBA学生在毕业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走了不少弯路。所以很多商学院都成立了职业发展中心,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同时也是帮助公司去寻找最适合的人。
  需要的是耐心
  “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老大爷带着他的儿子,去拜师傅学艺。找到师傅以后,师傅就把儿子引到一个湖旁边,告诉他,‘你以后每天早晨起来在这个湖边吹湖,三年以后,湖水就可以翻过来。’从此以后,这个小伙子每天早晨就吹啊吹,吹了两年半以后,他觉得这个湖水纹丝不动嘛,再吹上半年怎么就能翻过来呢?所以他就泄气回家去了。回家以后,父亲很生气,就骂他你为什么学徒不满就回来了。儿子闭上眼睛叹了一口气说,因为太灰心了。结果睁开眼睛时找不到他的父亲了。”
  张维迎副院长用这则寓言故事引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MBA/EMBA毕业的学生,还是我们企业家,都需要记住两个字,就是耐心。
  他说:“我们看所有的成功人士是靠耐心熬出来的,一个读MBA的学生,他应该把这一段的学习看成是他一生当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简单的买一个矿泉水,喝完以后解渴了,过两天又重买一瓶。在光华管理学院,我跟MBA/EMBA的学员说,在这儿我好比给你们安了一个自来水的水龙头,渴了,你可以不断打开,总是有不断的源泉流进你的嘴里面。所以这个耐心非常重要。”
  “还有我们的很多公司,太缺乏耐心,他招到一个人,就希望他马上什么方面都能干,这样的公司也不会成功的。你想做成一个大的公司,你本身就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要培养人才,不光为你自己培养人才,也要为社会培养人才。”
  张维炯教授补充说,“读MBA的学生和用MBA的企业,要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培养人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期望体育学院培养出来的人,马上能当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而他肯定也当不了。现在企业也是一样,做得好的企业,好的企业家,一定是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培养出来的。”
  现在要补什么课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不断加剧,来商学院学MBA或EMBA课程的企业界人士越来越多。新的环境下,商学院应该针对MBA/EMBA学员特别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设计?应该增加哪些新的课程?嘉宾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分别发表了见解。
  
  ——终身学习
  雅各布院长认为从长期角度来讲,我们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不管你曾经得到了什么,不管你过去多成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短时间内你学到的东西就过时了,所以你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作为我们来讲,作为我们学术界的人士,或我们的院长们,或者是一些机构的领导者,我们要确保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计划,对于我们的学生或其他想要来到我们这里学习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
  
  ——技术创新
  张维迎院长认为有必要开一门技术创新课,他说,“我们过去一般好多管理,大都是管理已有的技术问题。但现在的全球化之后,技术进步这么快,怎么使得企业真正随时随刻都在打造他的持续竞争力?我想作为技术创新的课程应该起到作用。比如技术创新这个想法从哪儿来,这个想法怎么进行实施,怎么进行技术扩展,这些对于公司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国外有很多商学院都开设了这个课程,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
  
  ——跨文化沟通
  哈克院长和雅各布院长都比较强调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哈克院长说:“有关沟通的课程,我们确实做了很多投资,其他学校也做了很多投资,并不仅仅是怎么做演讲,如何对着摄像头讲话,如何面对记者讲话。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领导力培训过程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跟别人沟通的话,你就做不好领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方面对我们来讲,并不仅仅是教室里的课程,同时也是课外的一些活动,学生们参加一些俱乐部,和世界各国的学生一起来学习跨文化的东西。”
  雅各布院长以凯洛格的情况来说明对这个课程的重视,“你们可能提到了全球都有一些项目,包括EMBA的项目,来到我们的行政管理中心,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就是谈判。中国人和以色列人谈判,中国人和德国人谈判,中国人和加拿大人谈判,以及中国人和美国人谈判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他们走到一起建立一个团队,用自己的文化进行谈判,然后又进行跨文化团队的搭建,也就是说在每个团队中有中国人,以色列人,有德国人,有加拿大人,有美国人,然后我们再看到他们和其他人谈判是什么样的。我们会有专门搞研究的人来观察他们谈判,来研究如果有跨文化的谈判团队的话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在亚洲人和欧洲人之间进行谈判,亚洲和中东人,亚洲人和美国人之间进行谈判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新兴市场经济
  有嘉宾认为“我们在国外学习,是一些所谓正规军的训练的东西,非常成熟的商业社会的工具,一些分析方法什么的。来到中国往往看到的是游击战的战场,我希望说学校能够开设一些新兴市场的东西。比如在中国,我现在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通常有这种感觉,任何一个东西,你推出来以后,很快就会有低成本的跟进者,你怎么样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非常好地让自己的优势持续得长一点。我发现中国这个时间非常短,马上有很多人来复制你的东西,在国外可能还有比较系统的法律环境,可能这种问题相对来讲会有,但是不会像中国这么严重。作为一个做企业的人,应该如何处理,应该有这样一些课程。”
  对此,雅各布院长呼应说,“我回到凯洛格以后,我会补充新兴市场经济的课程。我们现在也做了这方面的东西,但是都体现在其他的零散的课程中,我从来北京的行程中了解到的一件事,就是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形态中,你是需要不同专长和技能的,如果你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中,或者其他的一个经济体中,你确实需要不同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们以前可能没有考虑得足够多。”
其他文献
随着消费者对“强身健体”的日益重视,医药保健品行业的规模也逐渐的增大,各品牌、各功能的医药保健品品种层出不穷,也带来了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然而,一方面是众多产品在市场上竭尽全力的厮杀,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不恰当的竞争手段又让消费者的信任渐行渐远,在这种情况下,百灵药业针对风湿骨病开发的“新骨态”药品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脱颖而出的呢?  结合目标消费者特点 制定营销模式  通过深入
期刊
卫浴市场日渐繁荣,作为一个英国的卫浴品牌,英皇卫浴秉承了英国皇室尊贵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时尚的元素。英皇卫浴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2005年英皇卫浴战略中心转移,将策略重点放到国内市场,提升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于是,英皇卫浴和我们展开了打造国内顶级卫浴品牌合作。  市场竞争分析  从表面情况看,卫浴市场欣欣向荣,然而市场内部总是暗潮涌动,需要切实的数据说话。相关数据
期刊
笔者在为国内一家著名电动车生产企业进行营销咨询时,对该企业所属全国各地30多家电动车专卖店进行实地辅导,总结出专卖店“四得” 销售法,即“引得进,看得清,留得住,买得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得”销售法不但对于电动车的销售可以采用,在其他产品的销售上也可以移植。我们认为在“驻店”销售中——即只适合店铺销售的产品,如大中型家用电器、汽车、家具、住房等等,可能更为适用。  销售的前提条件:引得进
期刊
随着大中型城市遭遇众多企业抢滩、竞争惨烈、营销费用剧增、投资回报率下降的现实日渐逼近企业,三四级市场的潜力不断被挖掘,如何率先建立三四级市场的网络,以各种方式打入终端、开辟新市场,无疑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由于三、四级市场分布广、居住散、运输费用高。所以在销售方式中很难像城市一样集中,这必然增加了运输成本,这成为网络建设的主要障碍,再者地区购买水平和消费形态差异大,因此我国企业拓展三四级市场面
期刊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脑似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台式机到笔记本,人们越来越显示出对它的亲近和依赖。为了更好地研究电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电脑的消费态度,新秦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为主,对全国展开了“中国消费者Pc系列调查”。    笔记本电脑渐入佳境  新秦今年9月的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购买台式机的人仅占到了46.45%,53.55%的
期刊
名家导读:  这是本栏目第二次选用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的文章。之所以对其人其文情有独钟,一方面因为本文是关系营销理论中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是由于这样一位对营销理论有过重大贡献的大师级人物,在国内尚不广为人知,有必要推介给广大读者。  关系营销作为一种现代营销理念,强调培养顾客忠诚,注重顾客终身价值,着眼于与顾客的长期合作。莱维特用比喻生动、准确地指出:销售仅仅是
期刊
滚筒洗衣机自被引入国内市场,一直以高端姿态示人,使得大部分消费者对滚筒洗衣机倍感陌生。在二十年的历史发展中,滚筒洗衣机叫好不叫座。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滚筒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    滚筒一支独秀,市场缓慢放量  赛诺数据显示,2006年滚筒洗衣机在整个洗衣机市场上的份额为13.9%,较2005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从市场分类型观察,2006年1—7月,在三种类型洗衣机零售量累计增长率
期刊
案例    中关村从不缺乏公司政治,但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故事并不太多,用友软件算是一个。尽管在用友内部,几乎无人见过何经华与王文京两人正面发生口角。但二人“道不同”是无法掩藏的:在对公司是否应当国际化、产品应当选择高端路线还是中低端路线两个战略性问题上,两人无法达成共识。更根本的不和谐在于,虽然为人温和开明,但王文京和国内不少创业者一样,对控制权极度看重,也从未真正实现放权,这让何经华在公司内外始
期刊
一般来说,企业的领导者都有两大基本动力:为产品或者服务实现价值增加;有效地配置企业的各项资源。第一个动力可以从企业的毛利率推断出来。毛利率是由毛利(营业收入减去销货成本)除以营业收入。通常,财务分析师都会将毛利率作为一种评估产品或服务增值幅度的指标。它的测量结果比利润的精确度要高得多,因为利润有时候可以很高,而增值幅度却很小;有时则相反,利润很低,增值幅度却很大。第二个动力则可以从企业的间接费用率
期刊
本土企业曾经的竞争优势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竞争环境,甚至这种优势变成企业成长的陷阱。  2006年已经进入岁尾了,新一轮年终的回顾、未来的展望又将开始。纵观今年吸引眼球的一些事件,有喜有忧,总的来说是忧大于喜。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润滑油三巨头之一的统一、炊具行业的领头羊苏泊尔、化妆品行业民族品牌最后的希望大宝SOD蜜等,大量知名的本土品牌甚至是行业领袖被跨国资本收入囊中,还有许多收购在或明或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