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同行

来源 :周末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他叫莱威,她叫凯瑟琳,两人都20岁了。这里靠近城郊,周围是田野、森林和果园,附近还有一所盲人学校的漂亮钟楼。
  一天中午,分手已一年的莱威敲响了凯瑟琳家的大门。
  姑娘打开门,她抱着一本厚厚的、有很多彩页的杂志,彩页上印的全是穿着入时婚纱的漂亮新娘。"莱威!"她不禁吃了一惊。
  "可以请你一起散散步吗?"他是一个挺腼腆的男孩,说话时显得心不在焉,即使和凯瑟琳在一起,他也是如此。
  "散步?"凯瑟琳说。
  "对,一步在前,一步在后,"莱威说,"踏着落叶,穿过小桥--"
  "我想你应该还在服兵役吧?"她问道。
  "离退伍还有7个多月时间。"这个风尘仆仆的炮团上士满身是土,军装又脏又皱,他伸出手,"可以看看你漂亮的画册吗?"
  她递给他:"我快要结婚了,下星期举行婚礼,莱威。"
  "我知道,妈妈写信告诉我了,但散步会使你更漂亮,这就是我送给新郎的礼物,"莱威说。"带你散散步,然后给他一个漂亮的新娘。"
  姑娘的脸不禁红了:"你能--你能来参加婚礼吗,莱威?"
  "恐怕不能。"
  "探亲假没那么长吗?"
  "探亲假?"莱威正仔细看着两页银餐具的广告,"我不是来探亲,而是开小差回来的。"
  "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莱威。"她问。
  "我看看你喜欢什么图案的银餐具,"他读着画册上那些银餐具的图案,"鸢尾花、天竺葵、传奇故事,还是野玫瑰?"
  "你妈知道你回来吗?"
  "我不是回来看妈妈的。"他告诉她说。
  "那你回来看谁?"
  "你。"
  "为什么赶这么远的路来看我?"
  "因为我爱你,"他说,"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去散散步吗?"
  秋天的树林,满地金黄的落叶,他们慢慢地走着。凯瑟琳又气又恼,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莱威,"她说,"你真是疯了,现在来说你爱我,"她停住了脚步,"你以前从来没这样说过。"
  "让我们再走一会儿吧。"他建议道。
  "哦,不,"她说,"再也不走了,我根本就不该跟你出来的。"
  "但是你出来了。"
  凯瑟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实话,我被你疯狂的举动感动了,我感到很荣幸。"她说,"我不相信你是开小差,但也许你真的是。我不相信你爱我,但也许你的确爱我。"
  "千真万确。"莱威回答。
  "听着,我的确被深深地感动了。"凯瑟琳说,"作为一个朋友,我很喜欢你,莱威,特别喜欢,但一切都太晚了。"她从他身边迈开一步,"你甚至从来都没吻过我。"她边说边用手挡着他,"我并不是说你现在该吻我。只是一切都太突然了,我简直不知道怎样回答你。"
  "再走一会儿好吗?"他说,"今天天气这样好。"
  他们又开始慢慢地走了起来。
  "你期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她问。
  "我怎么知道?"他说,"类似的事我从未经历过。不过,散散步已经很好了。"
  凯瑟琳再次停下来:"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握手,"她说,"我们握手,告别,还是老朋友。"
  莱威点点头:"很好,"他说,"时时刻刻记着我,记着我有多么爱你。"
  凯瑟琳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她转过背去,看着没有尽头的树林,握紧了拳头:"你好像没有这个权利。"
  "我希望有。"
  "别乱想了,如果我爱你,"她说,"我早就会让你知道了。"
  "怎么知道?"他问。
  "你早就会看出来了,"她说,"女人并不善于掩饰她们的爱。"
  莱威死死地盯着她的脸,使她震惊的是,她发现自己说的是实话:女人的确不能掩饰她们的爱。
  现在莱威从她眼里看到了爱。
  于是,他做了应当做的事--他吻了她。
  "你真该下地狱!"当他放开她时,凯瑟琳说,"你不应该这样做!"
  "难道你不觉得很美妙吗?"
  "你期望什么?"她说,"以为我会如痴如醉……"
  "我告诉过你,"他说,"我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道声珍重,道声再会,然后分手!"她说。
  他轻轻皱了皱眉头:"好吧。"
  "对于接吻我并不感到遗憾。"她认真地说,"我会永远记住你,莱威,祝你好运。"
  "30天,"他说,"为此我要蹲30天禁闭。"
  "我……我很抱歉,"她说,"但我并没叫你开小差,干这种傻事,你当然不可能得到英雄似的奖励。"
  她不安地注意到他们又开始走了起来,分别似乎被遗忘了。
  "你真的爱他吗?"他问。
  "我当然爱他!"她激动地说,"不然我就不会嫁给他了!"
  "为什么?"莱威问。
  "够了!"她叫道,又站住了,"你难道不明白自己有多么无礼吗?这不关你的事!"
  "对不起。"莱威再次吻了她--因为她希望这样。
  盲人学校的钟声响了起来。
  "我们怎么离家这么远了,莱威?"凯瑟琳说。
  "一步在前,一步在后--踏着落叶,穿过小桥。"莱威回答。
  "走了这么远,"她说,"现在我真的该回去了。"
  莱威坐在苹果树下柔软的草地上,"再坐一会儿。"
  "不。"她走到离他20尺远的一棵树旁,坐下,闭上眼睛。
  蜜蜂在苹果林里嗡嗡地闹着,凯瑟琳差点睡着了。当她睁开眼时,看到莱威真的睡着了,他开始轻轻地打着鼾。
  凯瑟琳让莱威睡了一个小时,当他睡着的时候,她仔细端详他,全身心地赞美着他。
  日已西斜,晚钟鸣响。"咕……咕咕,咕……咕咕",一只小鸡走了过去。远处可以听到一辆汽车开始发动的声音,熄火,再发动,再熄火,复归于静。
  凯瑟琳从树下走到莱威身边,蹲下来:"莱威。"
  "嗯?"他睁开眼睛。
  "天晚了。"她说。
  他站了起来:"真是一次美妙的散步。"
  "我也这样想。"凯瑟琳说。
  "在这儿分手吗?"莱威问。
  "你准备去哪儿?"
  "搭便车到城里,然后到军事法庭自首。"他回答。
  "祝你好运。"她说。
  "你也好运,"他说,"我爱你,嫁给我好吗,凯瑟琳?"
  "不。"
  他微笑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了一会,然后转身大步走了。
  凯瑟琳看着他的身影在树林间越变越小,心里知道,如果他现在停下来,转过身,如果他叫她,那么自己会奔向他的。她别无选择。
  莱威真的停了下来,他真的转过身,他真的喊了:"凯瑟琳。"
  她奔向他,紧紧地抱住他,说不出话来。
  (《海外文摘》2001年第1期 李建顺荐)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孩子愿意采取不同的方式和他们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各种专业人员一起生活、工作、相互交流。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    趋热之一:老学生增多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平均每16个中青年人就可养活一个享受社会福利保障的老年人。到了2030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膨胀高峰期出生的那一批人年岁都将在66岁至84岁之间。届时,平均每两个青年人就需要养活一个享受社会福利保障的老年
期刊
美国人的捐款几乎是天文数字,每年捐的钱,相当于丹麦、挪威等国家一年的生产总值。美国人的捐献是在进行一场冠军赛,1980年,商业大亨朗埃圳捐了3000万美元;1990年,有线新闻网总裁特纳一鸣惊人,捐给联合国10亿美元,他总共才有30亿美元资产,捐出1/3,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慈善心。在20世纪结束前,美国捐款冠军是微软总裁盖茨,他曾一次捐了20亿美元,更新了美国所有中学图书馆的电脑。    普通人
期刊
在远离村落的深山里,有一条从茂密森林中央穿过的河流。傍着这条河有一狭长的小路。此时,有一位40多岁的男子,顺着蜿蜒的小路拾级而上。  在河边的一棵枝叶繁茂的巨大古树下,他遇到了一位圣人。圣人50岁上下,满脸胡须,拄着拐仗,身着粗布长袍。男子注目片刻之后,向前搭话:“在这种深山老林之中,怎么会有人居住呢﹖您在此地,想必是圣人了﹖”  “言之有理。不过,若我自称圣人大有不谦逊之嫌。从前,这里确有一位
期刊
争强好胜 出人头地    1973年11月7日,赵新峰出生在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镇廖庄村。他上有哥哥和姐姐,作为家中的幼子,父母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由着他,使他从小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上学以后,这种性格成了他刻苦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在那个偏僻的学校里,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把他当做尖子培养,希望将来为学校争光。  1992年,赵新峰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了。同时落榜的同学有的卷着铺盖卷儿
期刊
多年前,化工厂工人源太郎失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美国军官那里学会了擦鞋。他很快就迷上了这项工作,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擦鞋匠,他就千方百计地赶去请教,虚心学习。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源太郎的技艺越来越精。他的擦鞋方法别具一格:不用鞋刷,而用木棉布绕在右手食指和中指上代替,鞋油也自行调制。那些早已失去光泽的旧皮鞋,经他匠心独运地一番擦拭,无不焕然一新,光可鉴人,而且光泽持久,可保持一周以上。更
期刊
2001年3月16日凌晨,石家庄市发生特大爆炸案,震惊国内外,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这起爆炸案的制造者靳如超是两耳失聪、社会关系并不复杂的聋人。  靳如超已认罪服法。他留下了两本日记,约10万字。我们从他那些充满猜忌、仇恨的文字里,可以看到他从不幸走向疯狂的全过程。    对无声世界的猜疑使他陷入仇恨    靳如超生于1960年,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家人吃不饱,兄弟姐妹又多,靠捡破烂为生的父母没
期刊
1999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血案。两对在外打工的年轻夫妻为节省房租,同居一室,在其中一位丈夫的眼皮底下,他的妻子与另一位男人勾搭成奸。为了达到苟合偷情的目的,这两个奸夫淫妇竟上演了一幕人伦丧尽的"杀夫秀":他们先是屡屡将那位可怜的丈夫用安眠药"麻醉",继而又喂其雌性激素药,使他变成了"女人"身,一时失去性功能。就在这位丈夫要为保卫自己的婚姻而抗争时,两个狗男女竟杀害了他! 
期刊
1  "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意境像无底深渊那样令人震撼。  给你一根一尺长的木棒,今天截取它的一半,明天再截取它那一半的一半,后天再截取它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如果你每天都取它一半,那么你一万年也砍不尽这根一尺长的木棒。  是的,它每天都减少了一半,但是它永远不会消失。这真有些恐怖。  它意味着:每天都给你希望,而无尽的希望连缀起来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绝望。  还意味着:如果你每次都
期刊
美国创业    田溯宁1963年生于北京。50年代末,他的父母赴苏联专攻草原生物环境专业,回国后,几十年耕耘在祖国大西北的戈壁滩,直到退休才移居京城。80年代末,毕业于辽宁大学生物系的田溯宁,在拿到中科院资源管理学硕士学位以后,选择了与父母同样的专业,赴美国攻读博士。父母的爱国情怀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柱。  刚到美国,田溯宁的导师便告诉他,“你是美国建国以来第77个草原生物环境专业的博士生”,那意思是
期刊
叶企孙,原名叶鸿眷,号企孙,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一户世代书香门第。他早年就读于上海敬业学校、上海兵工中学;1911年和1913年两度考入清华学校(其间因辛亥革命爆发而辍学);1918年赴美留学,先后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归国,先后执教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代理校长、特种研究所委员会主席、校务委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