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西奥·达拉爱已成歌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u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还会继续听到他的声音,听到婉转浪漫的《卡鲁索》,
  或许,对于一个歌者而言,这便是属于音乐最大的福利。
  原本,意大利人,特别是博洛尼亚人是想在2012年3月4为卢西奥·达拉来庆祝生日的,这位深受意大利人喜爱的音乐大师将在这一天年满69岁。但事实却是,在这一天,在博洛尼亚,举行的并不是盛大的生日庆典,而是盛大的葬礼,卢西奥·达拉的葬礼。
  2012年3月1日,在距离自己69岁的生日还有三天的时候,正在瑞士进行欧洲巡回演出的卢西奥·达拉突然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和那颗在达拉的胸腔中突然停止跳动的心脏一样,这是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悲伤消息,原本准备的生日欢歌变成了葬礼上的挽歌。葬礼当天,几乎是每七个博洛尼亚人中就有一个出现在圣伯多禄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来送别卢西奥·达拉,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非同寻常的面孔,比如意大利著名摇滚乐手卢西阿诺·利格布、比如意大利中间联盟党领导人卡西尼,比如前世界足球先生罗伯特·巴乔。
  博洛尼亚市将这一天定为哀悼日并降半旗致哀,当地电视台对葬礼全程直播,意大利总统纳波里塔诺发来唁电,就连原定于当天下午进行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博洛尼亚对主场对阵诺瓦拉队的比赛都因此推迟到了傍晚。赛前,博洛尼亚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在达拉的会员专属座位上挂上了球队的队服,队长迪瓦约则献上一束鲜花,球场中循环播放着达拉的歌曲。最终,臂缠黑纱的博洛尼亚球员则用一场胜利告慰了曾在这里陪伴他们度过了无数时光的卢西奥·达拉。
  意大利人为什么如此爱卢西奥·达拉?答案之一因为他的才华,早年间曾经和他一起在博洛尼亚玩乐队的普皮·阿瓦蒂声称自己当年离开乐队的原因就是“始终被达拉的才华所压制”。后来,阿瓦蒂在电影世界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了意大利国内著名的电影导演,好在,他和达拉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嫉妒”而产生裂痕,相反,2005年,阿瓦蒂的电影《女孩们什么时候来?》的灵感正是来源于两人的友情。
  而在“才华”之外的另一个答案则是一首名为《卡鲁索》的歌,当然,这也是卢西奥·达拉才华的体现,但却是最重要、最经典、也最为人所知的体现。
  卡鲁索在成为歌名之前,是一个人名—在欧洲和美洲享有盛誉的意大利歌剧之王,帕瓦罗蒂等人尊崇之至的前辈。在卡鲁索一生的演出生涯中,一共饰演过64部歌剧,饰唱过67个角色,演出过976场歌剧、独唱会,保留曲目有521首。卡鲁索也是世界第一个把歌唱节目录制成唱片的歌唱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大烟鬼,如果哪个歌剧院不允许吸烟,他就拒绝到那里演唱,就连严谨而遵守规矩的德国人也不得不因为他而妥协,卡鲁索在德国演出时,该剧院只好派出一个救火员拎着一桶水时刻跟随着他。
  但卡鲁索的歌唱生涯也正是葬送于此,被香烟损害的肺部令他在大都会演出《丑角》时当场吐血,从那之后,卡鲁索便不得不和妻子一起返回意大利,回到自己的家乡苏莲托休养,直到一年后的1921年因为吸烟引发的胸膜炎而离世。
  1986年的一天,卢西奥·达拉在一次航海途中船只受损,不得不来到苏莲托作短暂停留。在当地人的强烈推荐下,他住进了当年卡鲁索住过的维多利亚精致旅馆,一切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在旅馆的阳台上,看着苏莲托人在此生活的、刀削一般直入大海的万丈悬崖,达拉感受到了属于卡鲁索的爱与哀伤,音乐人奇异的灵感就此焕发,不久后,一首音符间荡漾着浪漫哀伤的《卡鲁索》就此诞生。
  而问世之后的《卡鲁索》展现出的并不是是卢西奥·达拉深藏其中的对爱的渴望、对生命的感叹以及对前辈的缅怀,更是一种属于音乐的巨大能量。无论是古典界还是流行圈,许多歌手与乐队纷纷以各种风格对其进行着演绎、翻唱,其中包括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美国抒情天王乔诗·葛洛班、俄罗斯高音天王维塔斯等,其中,最著名的演绎者当属帕瓦罗蒂。
  帕瓦罗蒂不仅将这首歌收录在自己的唱片之中并狂销900万张,还在“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中邀请卢西奥·达拉与他一同完成了现场演唱。演出当天,少有的以一身白色西服亮相的卢西奥·达拉坐在琴前从容地娓娓道来,帕瓦罗蒂全情投入地演唱,在好似苏莲托海风拂面的旋律中,卡鲁索、达拉、帕瓦罗蒂的灵魂穿越时空合而为一,在无数歌迷的心中,这是中是无法抹去的经典之中的经典,甚至被称为“帕瓦罗蒂最动情的演唱之一”。
  “达拉在一个星期前还在这里为大家献唱。而今天大家还是这里,这个教堂,可是却是对他说永别。此时这个教堂相比于达拉来说是多么的渺小,达拉也将从这里开始了他的第二次生命。”教父用哀伤的语调诉说着人们对卢西奥·达拉的思念和敬意,来为他送行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再也不回看到他在博洛尼亚主广场上喝咖啡的身影,但好在,人们还会继续听到他的声音,听到婉转浪漫的《卡鲁索》,或许,对于一个歌者而言,这便是属于音乐最大的福利。
其他文献
2005年,导演管虎偶然看到陈铁军的中篇小说《设计死亡》,被故事吸引,用妻子梁静的话说:“老虎一发现好故事就沉迷进去了,早晨上洗手间能上一个小时。”    先杀牛,再杀人    这个由一场诡异的谋杀引出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相对封闭的小镇,一群人杀了一个不守规矩的人。想拍成电影,复杂的是寓言性、杀人的方法和如何塑造“一群人”和“一个人”,管虎绞尽脑汁想让这个方法既具备好看、商业性,也具备哲学价值。  
期刊
如今粉丝与明星短兵相接,粉丝可以随意“调戏”明星,明星还得想法讨好粉丝。  摆谱装相,在互动上“性冷淡”,只会惹来骂声一片。  坑爹—娱乐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表述方式,背后的真实含义如下:  “据知情人透露”—其实都是瞎编的。  “电影上映后,获得了极高的人气”—票房成绩不怎么样。  “某某坦言”—就算你信了,我是不信。  过去,“坦言”总带着点儿假惺惺,明星对私生活讳莫如深,现在,他们突然“看开了”
期刊
别只顾着工作,春天了,运动起来,在这个充满颜色的季节,你流汗了吗?    iSergeant    一款通过模拟军队训练,从而辅助我们完成塑身计划的健身类应用。距离感应技术可以记录俯卧撑做得是否标准,只要将安装有该应用的iPhone平放在与胸前垂直的地面,当我们完成一个标准的俯卧撑时,应用就会自动发出号子一般的鼓励声。根据个人长期使用数据,该应用会智能调整每日训练强度,并为你绘制相关曲线图,真是H
期刊
记得五月天去年的一部电影《追梦3D》里这样一段剧情,为了帮小孙女买到一张五月天的演唱会门票,林雪饰演的爷爷四处奔波无门。我曾经蔑视这狗血淋头的编剧,嫌人家极尽夸张之势。但五月天用事实证明了艺术来源于现实:三分钟时间,10万张鸟巢演唱会的门票便售罄。乐团去北京跑通告的时候说道:“我们本来打算来吆喝卖票的,谁知道一下子票就卖完了,这么说我们是可以休息回家了吗?”  当然,加场顺势到来,又一个10万诞生
期刊
兔子、滚蛋、玩耍,成了这个最古老节日的关键词,政要都放下身段“滚蛋”,明星们更是疯狂玩耍。突然想起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毒舌们,我先走一步  过去60年里,美国几乎每个新闻人物都不得不接受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的“盘问”。现在,他们遗憾地向“盘问者”告别。4月7日,华莱士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所疗养院辞世,这位老牌新闻工作者以无畏的采访风格而
期刊
多亏婚姻生活剧量产扎堆,貂尾严重不够,  于是在各种婆媳大战、小男人上位之后,穷二代角色终于有了舞台。  不论电视圈风云怎样变幻,近两年婚姻生活剧注定要成为荧屏上的主角。当涉案剧、宫斗剧、穿越剧、古装剧遭受各种限制,当代都市生活剧无疑是最安全,也是最靠谱的电视剧题材。而自从80后一代集体经历人生跨越,并成长为电视剧的主力消费群体之后,针对80后年轻人的婚姻生活剧便层出不穷。  “奋斗三部曲”初战告
期刊
我是一个相当程度随波逐流的人,  在那个时代,大家去做那些充满理想的事儿时,我也能冲到前头,  到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在追逐名利的时候,我也能在前头比划着。  半年前,高晓松出狱,他发了条微博: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  现在,高晓松忙得四脚朝天。刚从欧洲回来就要去某音乐排行榜颁奖,接着是新书签售,音乐作品演唱会,脱口秀节目录制,新电影上马  高晓松不蹉跎,他开玩笑,“我成长中的故事我都记录了,而
期刊
其实,不是生活节奏太快,  而是你有时候太容易手忙脚乱了。  做事要有条不紊,不过光把希望寄托于好的记忆力是不够的。试试我们推荐给你的这些应用,  别只用手机打电话玩微信,它还能帮你更多。  印象笔记  美国有一句谚语是,大象永远不会忘记。这也是“Evernote”的大象图标的由来。就在一前阵子,它正式以印象笔记的中文名进入中国,从此你不用再苦于国内互联网的限制,因为他们终于把服务器搬到了国内。在
期刊
王伟忠的新书《我住宝岛一村》,是近几年在《今周刊》上的专栏结集。  专栏名为“吹牛老爹”,王伟忠喜欢这种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描述,“中国人长久以来老爹都很严肃,  但是我觉得那个严肃的老爹会耍宝实在是很有意思。”  “谁跟你说我爱耍宝的?”  听到记者提问,王伟忠却又突然正色道。这位“台湾综艺节目教父”做了很多有趣的节目:《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大学生了没》,一手推出了大小S、蔡康永、阿雅、
期刊
必须承认的是,  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学与商业完美结合的优秀范本。  “君子固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在再谈文学,似乎散发出一股清苦味。全中国青年都读诗写诗的时代不复存在,随着商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纯文学的衰败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去年举办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甚至引发出 “文学已死”的感叹。除了“过去文学中那些悲怆、宏大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马原语)以外,文学创作者们还面临着非常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