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发现地理 让地理学走进生活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地理,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生活与地理常严重脱节,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较为不利。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地理为生活”的理念,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力和热爱地理学科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地理学科;生活化;地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03-02
  一、研究背景
  生活处处有地理,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包含一定的地理知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地理教学要秉承多样化观念,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以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出发点,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较弱,学习地理的情绪低落,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大部分教师的地理教学也主要对教材进行讲解,目的多是让学生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并不太关注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与生活化。因此,笔者以地理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与地理教学实际现状相脱节的背景对“地理为生活”进行研究,在阐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必要性的同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一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地理的眼睛并热爱地理学科提供一些建议[1]。
  二、原因分析
  地理课程是一门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为什么一些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致不高呢?从学生、教师、家庭社会等角度分析,归纳出以下三点原因。
  (一)分数至上,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以人为本”作为其基本的理念之一,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现、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用考试分数来界定学生的能力高低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由于课外调查、参观、实验比较费时费力,在考试成绩方面见效慢,部分教师多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也只是通过讲解、演示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直接感知的体验,认为地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也就失去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地理作为“小学科”存在,不受学生重视
  地理学科一直作为一个“小科目”而存在,尤其是1993—1999年的高考取消地理学科,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在此期间,对地理教学的研究很少,对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更少,尽管在理论上有所研究,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也很少有教师进行尝试。
  1999年之后,地理学科才重新纳入高考。由于地理学科所占分数低,安排的课时少,有些省份以等级的形式评定成绩,因此,地理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分量低。地理作为“小学科”存在,自然不太受学生重视。
  (三)不受家庭、社会重视,硬件基础设施差
  地理学科具有生活性的特点,是指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能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但是,由于受“小学科”的影响,家庭以及社会没有重视地理学科的生活化。如小区活动、社会调查、实地参观等地理实践性的项目,家庭、社会都不重视,很少提供相应的帮助,硬件基础设施条件也较差,也就很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解决对策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地理,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应该怎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呢?使学生产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感和学习地理的内驱力呢?结合自己的思考,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长期以来,不少课程实施者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有误,常常只是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忽视了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致使学生生活和学校教学环境里许多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自然和人文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因此,地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理解课程资源的真正含义,正确认识课程资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通过恰当的方式和途径,将教学环境中的课程资源及时转化为课程内容,以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城市繁荣的商业,纵横的街道,现代化的企业,先进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农村的一草一木、农舍炊烟、黄土高坡、丘陵山冈、道路桥梁等都可以是重要的课程要素,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储备,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二)以生为本,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前文已经提到,地理学科具有诸多特性,这就要求教师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除了教师课堂讲授外,也应该包括学生课题汇报、辩论赛、情景剧等教学方式。除了课堂教学方式外,也应该多开展野外调查、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活动。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做地理,即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地理思维和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以及解决个人和社区的问题,这才是真正关键的。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和观点,而通过“做”地理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在K-12的地理教育中,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地理应用都在教室的高墙之外。地理教育应该让学生终身得以用地理观点去分析世界性的事件、问题和决策[1]。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有:转变观念,地理田野式教学并非只是口号;拓展思路,地理田野式组织者并非只是教师;增强弹性,地理田野式教学并非只有中学地理课堂。教师应该借鉴美国在野外调查方面的经验,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地理教学。
  (三)结合学校和家庭旅游,激励学生看“不一样的风景”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旅游,对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景观都有很大的好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周围景观。
  以学生社会实践为例,在旅游之前,教师可以就涉及的地理知识向学生简要介绍,如省级行政区的轮廓、铁路线知识、泰山山地垂直自然带、泰山形成原因、泰山石、泰山日出时间的影响因素等,引导学生思考风景背后的知识,做一位有品位的旅游者。在家庭旅游中,有了学校旅游的基础,学生会有一双发现地理的眼睛,可以边看边学,在游历中感受大自然之美丽,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2]。
  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关心国情;挖掘娱乐材料中的地理知识,构建乐学乐善的学习环境以及巧用微信等热门软件提升学生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对策,彰显地理学科的魅力,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形成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地理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吳麟,张建珍,孙华东.美国中小学地理田野式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地理教学,2014(3).
  [2]张树宏.让地理教学走进学生生活[J].中国地理教学参考,2015(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有了更坚实的基础,进而使得新课程理念得以不断发展。而对于高中语文小说课程教学而言,在新课程理念的视角推动下,教师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应是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思维得到拓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小说课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传统形式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映出课堂效率低、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而群文阅读的有效应用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文阅读的选文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选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师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展开文言文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学科特性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就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挖掘文言文中与学科素养紧密结合的部分,将学科素养教育渗透到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为学生将来学习更高难度的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鍵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倍受教育界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转变教学理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是当前众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探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预习这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常被许多师生所忽视,从而导致语文预习效果极差。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目标应直指语文核心素养,内容应立足于教材,检测反馈应有助于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笔者的做法是:增强预习意识,做好预习准备;明确预习目标,搭建内容体系;注重检测反馈,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
期刊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仅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也使得传统的以文字、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发展。将多模态理论引入英语阅读教学之中,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积极作用。本文拟从多模态理论视角研究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初中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多年来,体验式教学主要采取方式是情境体验,教师提供一定情境,学生通过对情境的分析、探究,促进能力的提升,达成学习目标。笔者从日常教学和听课学习中发现,一些体验式教学出现了假体验、浅体验、错体验等现象,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的尴尬境地,这跟教学中情境情节不完整、难以产生共鸣、缺乏普遍针对性有关。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各项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等要求,善用丰富的学校活动作为课堂情境,也
期刊
【摘 要】教师在认真研学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较好的影响及作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研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研学;农村初中语文;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33-02  研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
期刊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地理的水平,且对于学生后期的地理学习有比较长远的影响。从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依然存有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基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在详细阐述初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期刊
【摘 要】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的评价。初中作文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学生初评、教师再评的方式,并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形成性评价;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29-02  美国教育学家Bloom指出,形成性评价要“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