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运用范围十分广阔,可以说也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反思之前教学中的种种不足。要认清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内容 要求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0-01
传统教学应试色彩浓厚,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学生分数来进行的。这就导致一些非应试学科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也使得这些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非常低下。但是,我们要清楚,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极高。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就是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根本原因。
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
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和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网络资源,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二、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 (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 windows 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 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 (windows 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 系列中的 word、PowerPoint和 FrontPage 软件等) 操作。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 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目前,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开展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为有效地解决进入信息社会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在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与方法。因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面对中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把现代信息技术引人学科教学,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等,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现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因材施教,用游戏和动画激发兴趣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一定会涌现出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对网络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低年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高年级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的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
五、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为顺应教育形势而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1. 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年片送给他人;“word 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2. 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的,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作为使用它的人才能想办法强化巩固知识。这说明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设计练习要注意“实用性”。
总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内容 要求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0-01
传统教学应试色彩浓厚,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学生分数来进行的。这就导致一些非应试学科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也使得这些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非常低下。但是,我们要清楚,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极高。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就是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根本原因。
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
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和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网络资源,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二、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 (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 windows 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 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 (windows 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 系列中的 word、PowerPoint和 FrontPage 软件等) 操作。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 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目前,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开展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为有效地解决进入信息社会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在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与方法。因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面对中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把现代信息技术引人学科教学,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等,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现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因材施教,用游戏和动画激发兴趣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一定会涌现出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对网络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低年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高年级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的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
五、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为顺应教育形势而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1. 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年片送给他人;“word 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2. 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的,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作为使用它的人才能想办法强化巩固知识。这说明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设计练习要注意“实用性”。
总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