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古诗三百首 唇齿留香自然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稳健挺进,辛勤的一线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古诗词教学的评价方式,从而推动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革新与发展。笔者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针,在认真借鉴优秀同仁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尝试了小学古诗词“三美”教学。
  一、融合资源,把握作品的情感美
  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主旨与题材往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了纵横交错的大融合。所谓大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相同主题的融合。有些古诗词作品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就“送别”主题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有李白的《赠汪伦》,抒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人的朴实情感,作者借潭水形象地抒发了友人对自己的那份深情厚谊;唐代“诗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写的是作者以诗送友人的情景,洋溢着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因此,我在教学时,在把握所教诗词的同时,适度融合性地联系同类主题的作品,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其二,相同题材的融合。诗词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以题材为引线可以牵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譬如,我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让学生把两部作品对比起来学习,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旨。前者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后者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以上两篇都是垂钓题材,但意境迥然不同。学生通过融合性比对,更能体会到《江雪》中作者那种孤独的心情,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起到了一举多得的功效。
  二、深情吟咏,把握诗歌的韵律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动反映了在小学诗词教学中深情吟咏的重要性。所谓吟咏,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实践证明,学生过好朗读关是学好古诗词的重要环节,因为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一定要采取范读、学生自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譬如,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望洞庭》是作者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通俗如话,意境深远。作品的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字,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怎么办呢?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给学生以启迪:画面中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与天上的月亮正好相互辉映,远远望去,水色、月光融为一体,好一个祥和的秋色图。当学生深刻感悟到“和”的内涵后,再去读后面的诗句就相对浅显易懂了。
  三、拓展想象,把握诗歌的时空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功效,能突破时空限制,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古诗词的意境。因此,教师在学生感悟诗词大意后,就要积极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好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而且能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譬如,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中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作者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孤寂忧愁的情怀。教师在讲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出诗人耳闻目睹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蕴涵淡淡忧思的轻音乐,切实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一轮明月缓缓沉入西山,月色渐渐暗淡,瞬间,月亮不见了踪影,天地间顿时黑茫茫一片,此时诗人感觉到天地间布满了寒霜,到处透着一股清冷刺骨的寒意,看到的只是渔船上闪烁的点点灯火,照着江边早已失去了光彩的枫树。通过类似的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接着,再让学生从“乌啼”“钟声”去想象当时只有乌鸦“哇哇”的叫声和半夜里寒山寺敲钟的声音。当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及时让他们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感情,从而达到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的美妙境界,诗人那种孤寂忧愁的情怀便跃然纸上。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优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
其他文献
一、情景再现  镜头一  又到音乐课了,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个个兴奋得如快乐的小鸟。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一齐背唱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琴声响起,学生劲头十足地唱了起来,可是唱着唱着,声音变小了,凌乱了……我很生气:“怎么不会唱啦?”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歌词忘了。”  镜头二  星期一的早上,刚走进校园,迎面碰上一位熟识的家长,她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王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可喜欢唱歌了,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着力推出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可实际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不易操作,课堂指导中教师不易把握,加上综合性学习牵涉范围广,不易以试题来考查,所以所占分值很少,甚至没有。因而,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内容无须当做教学重点,只读读文本中的材料就了事。本来十课时的教学内容,用五课时就完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真的不重要吗?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又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启迪。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体会,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评价应注意以下策略。  策略一:注意使用好启发性教学常用语  启发性提示语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语言。教师借助启发性提示语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或暗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提
美化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是每个英语老师所追求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为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简笔画以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备受学生的喜爱,使他们兴趣大增,简笔画增强了语言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学生被有趣的画面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他们快速记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巧妙运用简笔画。  一、运用简笔画化解教学中
当下,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已悄然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的心田。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带给了语文教学更多的灵动与思考。但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突破语文教学瓶颈,提高阅读效率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只有基于课文特点,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确立阅读突破口,才能找到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光明大道。  一、以研读课文标题为突破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它蕴
学生写作文难,主要原因是无内容(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享之不尽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绘家乡景之美  美莫过于大自然。我们家乡陆郎虽没有名山大川,但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翠竹传情,绿茶迎宾,时刻散发着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陆郎的
2009年秋,我校一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课题实验研究。这个课题源于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阅读教学与生活的重建”课题研究思路。两年来,我们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课题试验研究以来,我们采用分层推进的方法,从课题的起步、实验的过程、中期成果交流、遇到的问题等
苏教版小学教材从四年级起每学期都会安排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这部分内容,很多教师有着同样的困惑:什么是“策略”?它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教学的重点是“策略”还是“解决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两点感悟】  一、何谓“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大部分教师潜意识里可能就直接理解为方法,其实策略与方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例如,在研究
小学数学中年级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发展,又是学习圆、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从教材的特点出发,我特别注意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注重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及图形特征  这部分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有射线、垂线、平行线;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同时还要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特征及各部分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呢?下面谈谈自己在古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吸引学生  以唱响童谣式古诗为起点,诗化校园,让古诗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规定学生大量背诵诗歌,每周背一首诗,每年进行一次诗歌表演。这样做破除了诗的神秘感,使学生形成学诗、用诗、写诗的习惯。校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