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乘风立“信”时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13859315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情怀一生流淌,一种素养一世修炼。重建精神世界需要厚植文化根基,树立自信与持守的定力,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奋力前行。
  然而,精神世界的重建并非易事。几个世纪以来,历史上的中国在剧烈的变迁更迭中,有过太多的颠簸与适应、抉择与再造。作为近代思想家、史学家的梁启超,有感于所处时代对文化束缚的痛责,发出“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喟叹。“一向以文明古国享誉世界的中国,却并未诞生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而这一切却在欧洲风生水起,李约瑟不免有所感慨。历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怪圈,也让黄炎培对新生的政党有着深深的担忧。以史为鉴,启迪未来。在不断的反思、深深的自省中,“历史三问”无疑是一帖很好的清醒剂。
  “重农抑商”思想早已藏于灵魂深处,在国人心中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提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规制,他崇尚周礼,对于“八佾舞于庭”的季氏,采取了“不可忍”的态度。正是由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功利主义和传统儒学“不稼穑”的影响,以及后来对民生改良思想和民本主义的扼杀,中国文化争鸣、民族振兴的“双腿”不肯迈出半步。通俗地讲,“皇上是不需要科技的”,思想越封建,也就坐得越稳固。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始终有着一个天朝上国的美梦,《海国图志》《四洲志》唤醒不了麻痹已久的心。当欧洲涌现的哲学家、思想学、科学家在莱茵河畔冥思苦想时,当时的中国却一把吹灭洋务运动的火苗,追得严复无处可逃,甚至一刀砍了谭嗣同的头颅。
  发展到今天,梁启超之问已不是问题,千万个郑和早已漂洋过海。中国共产党这支先锋队,正引领着中华民族奔跑在世界前列。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博,聆听時代声音。进入新时代,对于文化的开拓创新尤其瞩目。是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冲突与对接、融合与再造中,加快重建文化自信,树立时代的风向标,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考量。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不应只对国人,也要面对世界,追求文化多元、东西互渐,亮出文化自信与文化立场。当然,也不能夜郎自大,更加不能“跪”着读书,要有坚守的文化个性与文化自立。一部《流浪地球》,体现出的是中国人的责任担当。曾经,一些人迷恋过去的“牧歌”,吟唱着杏花带雨的小放牛曲,这样的小资情调,在现代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巨变中,是不能依靠古人的良辰美景、风花雪月来支撑的。无论内外还是古今,文化不能简单复制,而是应该以现代艺术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从骨子里打消所有的不切实际与崇洋媚外。“华为挺住!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中国的飞速发展引来各式各样的“针对”,这是对文化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嫉妒。看吧,“杜嘉班纳”的确带给了我们愤怒,但中国人从未“玻璃心”,只会顿然觉醒,更加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泱泱华夏,美哉中华。不可否认,郑和之后的长期封闭使国门禁铜过久,近现代工业文化也曾落后于西方,所谓的“历史周期率”多多少少引发点争论,但看看时下的中国,哪一点不令我们自豪呢!?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的中国高度,蛟龙入水、海上钻探的中国深度,高铁飞驰、天河运转的中国速度,还有就是铺设“一带一路”的中国广度,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宽度”……每一项创造发现,每一次出征前进,无处不洋溢着“赶考永远在路上”的十足底气。
  习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引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取其精华”的方式做出生动解答,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符号,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昂首挺胸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三问”已经过去。春光正好,不负韶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机缘、使命和挑战。让我们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路同行,一起重建精神世界,乘风发力,立“信”前行。
  评委在线
  分析与推理并举
  围绕如何重建精神世界,着手于“历史三问”,既做深入浅出的分析,又有层层递进的推理,得出符合时代的结论,切合中心主题。本文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地缘环境、历史传统、文化基因、现代元素等等,信息量丰富、写作掌控有一定难度,是对作者综合素养、胸襟格局、底蕴积累的考验。
  全文文质优美,立意新颖,条理清晰,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可圈可点。说明作者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与写作锻炼。
  (清风)
其他文献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灯火久不灭,靠的是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坚守。归其根本,是纸墨与情感交融的传承,是家书与情谊相结的叮嘱。  或许你不以为然,认为家书不能起什么作用,认为文明的传承需要的是文化典籍、历史传记。诚然,文化典籍、历史传记有其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但道义品质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而这又要依托于家书的叮嘱、情谊的传承。  今天,有很多人都忽视家书,误解家书。其实,家书不只是大多数人
期刊
2016年的6月,姥姥从家乡给我寄来一封家书。  那时正是我到哈尔滨求学的第三周,水土不服,加上又刚与老师、同学混个脸熟,名字还大多叫不全,打招呼也是尴尬地走过。从六三制的初二到五四制的初三,我和他们之间相差的,不仅仅是不同版本的教材、十几篇古文、上百的单词和一册化学书这些有目共睹的东西,我们之间相差更多的,是三年的积累与努力。  “我们这儿可是卧虎藏龙啊!”这是在进学校大门時校长说的。  “你是
期刊
很多年后的今天,林觉民的故事还在被人称道。在童安格作曲并演唱的歌曲《诀别》中有这样一段词:“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言难启,诀别吾妻。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林觉民烈士弃小家,为国家,用一千三百字的不舍,成就了如今十三億人的幸福。其精神之崇高,非常人之所能及。  【指导老师:唐思佳)
期刊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双城记》  民国冬,日本。  初晨微煦,将褪未褪的黯淡中信僮一家家地从门缝中插入一叶白净,房内的聂耳早已清醒,脸上是抹不去的愁绪。他来这里已是二月有余,半年前仍在上海制片厂时,他还在和田汉兴致勃勃地商讨着最新一部电影《风云儿女》的策划。当他目睹到麻木不仁的国人时,这部电影就此萌芽。可制作未央,投资商突然没了音信,紧跟着的是闻讯而来的警察。为避风头,田汉带着
期刊
此夜,冷月空悬,皎洁的月光让故事的结尾都变得苍白,寒鸦的叫声似乎把凄冷都填进人的骨子里。帐中挑灯,一幅地图摊在我面前:绵竹,就像一道脆弱却又固执的藩篱,把成都无言地守护在身后。我伸手入怀,掏出一张犹带着体温的帛书,颤抖着展开,半尺绢素,八分汉隶,潮湿了我的眼角。  这是一封家书,是除了世袭的官职爵位之外,父亲留给我的唯一一样东西。  我的父亲,是蜀汉的忠武侯,诸葛亮,是末世里最温暖的光。他燃尽了自
期刊
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或是遗世独立,或是只言片语,或是千言万语将字里行间“以天下人为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的精神如宇宙大爆炸般迸发出来。跨越数万次星辰一览无余,穿过数万次车水马龙。给从前的我们,以后的你们,无数和我一起作为祖国新兴力量的中国青年,世界的青年人,传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促发源源不断人生前进的动力。这般景象勝过世间一切风景,胜过冰岛的极光,胜过佛罗伦萨的涂鸦,胜过西西里的风情。素白纸片
期刊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扶摇直上,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笑容多起来了。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是碧瓦朱甍的建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了密飧不继的泥淖。然而,时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一个“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浓缩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跨越式发展
期刊
本应是草长莺飞、群芳吐蕊的早春时节,却已接连下了许久的雨。不是那种痛快淋漓的雨,而是三点两点,毫不停歇地将浅草花苞抹上不真切的雾色,也将人守望着春和景明的心浇得湿透。  多次提笔不得,索性搁下。不必看窗外,定是阴霾重重,只有室内灯火通明,像隔绝了外界。我的思绪忽而无限邈远:从古至今,天地间有过多少次这般风雨,又阻断了多少行人呢?在历史长河的不舍昼夜间,华夏也不过是只风雨飘摇的舟吧!  最初的雨,是
期刊
皇皇畴昔难顾,浅潭暂栖真龙,莫叹神不负,且从雄关迈步.自渡,自渡,终将腾云驾雾。  ——题记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之英雄,少有韧性之反抗,少有敢于单身鏖战之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之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似今之国人者,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粉饰懦弱,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掩饰贪图已成常态。意即理想信念不坚定,明哲保身怕担当。  此乃精神懈怠——曾被列为党的四大
期刊
国人有三问。梁启超之问,引发国人的自我反思;李约瑟之问,共弹国人不解之曲;黄炎培之问,激燃国人振兴之火。  中国人,缺的不是热血与智慧,而是一种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精神。  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发生着新旧事物的更替,周而复始,永生不息。旧的事物逝去,我们为它而伤心,并会为它的逝去而深思;新的事物出现,我们会为之欣喜,并会为之带来的新时代而感到好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