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制度的完善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需要自律和他律,学术规范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尝试对“C9”高校的学术规范文本进行剖析,认为其在制定依据、适用对象、行为认定、处理主体、处理程序、处理手段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文本制订应当紧扣国家规定,明确适用对象,加大学术力量、动员公众力量参与学术不端治理,完善不实举报的救济机制;大力推行学术规范教育,制订科学的操作程序和量化的衡量标准,明确研究生学术行为中的导师责任。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不端;治理制度;“C9”高校;学术规范文本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4-003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4.008
  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频频曝光已引起国家、社会和高校的广泛重视。教育部早在200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随后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相继出台《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调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学校层面也随之制定和完善学术规范文本,但是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难以根除。“C9”高校①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代表和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在学术活动治理方面比其他高校更加成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研究生培养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分析“C9”高校学术规范文本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能为其他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制度的完善带来启示。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一)文献回顾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信息源,对“研究生学术不端治理”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到34篇文献。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在治理主体上,既涉及导师、编辑、审稿人和研究生自身[2],又包括高校、社会第三方评价组织、社会媒体、用人单位及研究生作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3]。在治理视角上,有学者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认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是一场研究生与高校、期刊社、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4];有学者基于场域理论提出构建社会环境系统、学术场域内部结构、研究生群体三位一体的学术治理实践体系[5];也有学者从学术共同体的视角[6]、多元治理主体的视角[7]、学术管理理论的视角[8]、法学的视角[9]进行分析。在治理对策上,有学者提出应制订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导师和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连带责任制[10];也有学者提出建立体系完备的科研诚信问责制度,即事前问责、即时问责和事后问责[11]。
  诸多学者认为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而鮮有研究能够聚焦某一治理主体展开深入讨论;也有学者提出治理对策上应构建完善、合理的学术规范与管理制度,而这些内容大多泛泛而谈;还有学者关注治理过程“应该如何做”,而鲜有研究关注到“实际做了什么”。本文将聚焦高校这一治理主体,剖析“C9”高校制定的学术规范文本,以期在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制度的完善方面抛砖引玉。
  (二)研究对象
  通过检索“C9”高校研究生院、科研管理部门的网站,收集其最新版本的10份学术规范文本并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12]《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13]《复旦大学学术规范(试行)》[14]《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15]《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16]《南京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试行)》[17]《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19]《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20]《西安交通大学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实施办法》[21]。因部分高校并未制订专门的研究生学术规范文本,因此在分析时将有所区别,力求反映客观事实。
  (三)研究方法与文本内容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搜集到的“C9”高校研究生学术规范文本进行分析。整理和对比分析发现,9所高校的学术规范文本虽然在具体细节或表述方面存在差异,但基本内容相同:一是总则与附录。总则介绍了该学术规范文本制定的目的与依据、适用对象、治理原则、责任机构等;附录说明了该文本的解释机关与执行时间等。二是操作细则。该部分对学术不端的处理机构、举报、立案、调查、认定、处理、申诉、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操作与细节进行说明。本文的分析也将围绕总则与附录、操作细则两方面展开。
  二、文本分析与评价
  (一)学术规范文本中的总则与附录
  1.制定依据。通常“C9”高校研究生学术规范文本的制定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政策和各校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政策为文本的制定提供了上位支持,各校的规章制度又体现了各校的自我要求。学术规范文本的制定依据如表1所示。
  通过对学术规范文本制定依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第一,制定依据不充分。依据不充分使得文本制定的根基不牢且缺乏说服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于国家政策尤其是国家法规的精神领会不够深刻。部分高校对于依据的表述含糊不清,甚至没有表述。如《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在表述制定依据时提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北京大学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西安交通大学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实施办法》中提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而“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具体指向并未提及。第二,制定依据没有与时俱进。“C9”高校学术规范文本制定的国家法规和政策依据多为10多年前的文件。 而近几年,面对不断曝光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国家已经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郝凯冰等人通过分析2002—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政策,认为教育部在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制度,以及学术不端行为披露、调查、处理反馈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22]。然而,高校制定的学术规范文本在以上几方面仍有问题,并未根据国家最新政策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及时做出修订。   2.适用对象。在搜集学术规范文本的过程中发现,9所高校中有5所制定了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规范文本,而其他几份文本的适用对象既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又包括教职工、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对学术规范文本适用对象的分析发现,“C9”高校缺乏专门针对研究生及各学科门类研究生的学术规范。首先,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教师等各类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存在较大差异。本科生阶段重在形成对于学术研究的基本认知和兴趣;研究生阶段侧重于学术规范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而博士后、教师则倾向于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因此各类研究人员并不适用同一学术规范。其次,各学科门类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生也不适用同一学术规范。
  (二)学术规范文本中的操作细则
  1.行为认定。在学术不端行为认定方面,高校在措辞上有所区别,分别有学术不端、学术作假、学术不当等不同的表述。本文仅对“C9”高校研究生学术规范文本中列举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梳理,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四位分别是篡改与伪造(6次)、剽窃与抄袭(5次)、署名不实(5次)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5次)。
  通过分析文本中列举的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相近概念界定不清。教育部颁布的《办法》对于学术不端的概念和具体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抄袭、篡改、伪造、署名不当、论文买卖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尽管高校注意区别使用学术不端、学术作假、学术不当和学术失范等概念,但是以《办法》为依据,通过仔细对比发现文本中列举的学术作假、学术不当等行为均可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西安交通大学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实施办法》列举了学术作假行为有“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买卖或代写论文、其他严重学术作假行为”。同时,该文件也混淆了学术不端与学术伦理的概念,将“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视为学术不端行为,这已然属于学术伦理的范畴。第二,校本文件与国家文件之间存在冲突。比如《办法》并未将“一稿多投”列入学术不端行为,而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却将其视为学术不端行为。复旦大学进行了更严格的区分,将“故意一稿多投”视为学术不端,将“非故意一稿多投”视为学术不当。实际上,一稿多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学界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许可他人非专有使用权的行为,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23]。
  2.处理主体。处理主体在推动学术规范的落实、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处理主体的组成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原则和态度,“C9”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主体如表3所示。
  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主体,发现以下问题:第一,学术力量的发挥受到制约。《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指出“学校实行由党政负责人领导,主管科研、人事、教学校领导分工负责,学术委员会发挥主导作用,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发挥关键作用,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相互协作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实质上,行政权力过于强势或过度干涉将制约学术力量的发挥,其背后所隐藏的行为处理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值得深思。第二,缺乏社会力量监督。“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把大学和社会其他主要机构连接得日趋紧密”[24]。大学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中的个人、组织和机构发生联系。虽然学术不端案件的处理结果会向社会公示,但是处理过程中的律师、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极低,导致整个处理过程透明度不高,公众也容易丧失对于调查结果的信任。
  3.处理程序。公平、公正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既能在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隐私的前提下惩处学术不端行为人,又能保证被举报人的基本权力不受恣意侵害。分析“C9”高校学术规范文本,我们认为各校处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步骤一般包括“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5个步骤,基本与《办法》一致。
  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我们发现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对调查不实的被举报人的权利保护。虽然各校学术规范文本中提出了“接触举报材料和参与调查处理的人员”对于调查事宜的保密要求,但是难以做到绝对的保密,这在无形中会影响被举报人学术声誉、日常生活。若遇捏造事实或诽谤等不实举报,只能由被举报人自行承担被质疑的后果,对他们来讲是有不公的。第二,部分高校的处理程序缺乏可操作性。制定学术规范的目的:一是为约束研究生的学术行为;二是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提供指导。然而,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学术规范文本,但是文本难以指导实践。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仅用400多字描述了“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受理和鉴定”,但是并未详细说明“什么类型的学术不端对应多大程度的处罚”,“受理、鉴定和申诉程序如何”。《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亦是如此。第三,重视事后问责,轻视事前教育。《办法》的第二章为“教育与预防”,明确了高校在学术不端行为中承担的“教育与预防”职能和具体做法。然而纵观9份学术规范文本,我们发现高校大都聚焦于学术不端行为出现后应如何处理,仅有《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预防与监督”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4.处理手段。通过梳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手段,我们发现以下共性:对于在校研究生的处罚主要是学业处分。如暂缓学位申请、允许自动退学、予以退学或取消申请资格等;以及纪律处分,如批评教育、警告、嚴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具体处分将视情节和后果轻重进行判定。而对于已毕业的研究生则将撤销其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相关奖励、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这基本与《办法》一致。
  然而,这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衡量情节的轻重程度的标准。虽然包括《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等在内的学术规范文本中均提到“根据情节及后果轻重分别给出不同的处分”,但是均未就如何衡量和评估“情节及后果轻重”做出说明,这留给实践操作很大的弹性空间,也带来了处理不公和处理结果缺乏说服力的后患。第二,忽视了导师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中的职责。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导师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规范的职责[25]。在9份学术规范文本中,仅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和《西安交通大学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实施办法》对于导师的连带责任做出了规定,但是导师在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承担多大程度的责任,在学术规范文本中均未呈现详细的评判标准或说明。   三、完善建议
  (一)总则与附录的完善
  1.文本制定紧扣国家文件。国家颁布的法规、政策是高校制定相关规章、政策文本的依据和方向指导,高校学术规范文本的制定应在充分研读、领会国家法律、政策文本的要求与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与需求,这保证了校本文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从而避免产生校本文件制定依据不充分、未能与时俱进,以及校本文件与国家文件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2.适用对象划分明确细致。鉴于不同科研群体、不同学科门类科研特征不同,各高校在制订学术规范文本时应有所区别,而非使用同一的文本。浙江大学是9所高校中唯一针对不同学科门类制定不同学术规范文本的高校。《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分为6个子文件,分别针对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医学药学类、农学类、理学类和工学类的研究生,这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
  (二)操作细则的完善
  1.加大学术力量、动员公众力量参与学术不端治理。“大学不为政治服务,不为特定的人服务,只服务于高深的知识和真理,学术力量在学校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行政力量处于服务者的地位”[26]。学界已对“学者治学”的理念达成共识。学术不端行为处理中行政力量的过度干涉,不得不说是对学术力量的漠视。因此,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必须加大学术力量的参与力度,同时动员公众力量的参与,这是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和提高行为处理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2.完善不实举报的救济机制。“在高校‘自上而下’科层式的管理中,学生在涉嫌学术不端而维权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27]。因此,完善不实举报的救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查明被举报人学术不端行为不成立后,应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公开、正式的形式进行澄清,以恢复被举报人的名誉,且要对举报人的不实举报行为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予以处分,这也是捍卫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3.大力推行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规范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开设《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写作》等专门课程、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除了研究生之外,高校也应重视本科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因为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大量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果本科阶段已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如诚信考试教育、科学道德教育等,那么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4.制订科学的操作程序和量化的衡量标准。高校可以制订科学的操作程序和量化的衡量标准,以解决处理程序在现实中难以操作和掌控、处理结果缺乏可信度的困难。如复制比超过多少认定为抄袭?哪些具体行为可认定为署名不实?署名不实如何核实。这样才会使得整个处理程序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进行“严惩”。
  5.明确研究生学术行为中的导师责任。《办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审核。”[28]因此,导师应当在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中承担一定责任,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承担多大程度的责任,应当在学术规范文本中具体说明,这将提高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责任感,也是对导师个人的一种保护。
  注释:
  ①“C9”高校指2009年10月启动的国内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5/200407/943.html[2020-01-10].
  [2][6]陈玉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的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视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1):1133-1138.
  [3][7]陈亮.多中心治理視角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矫治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1):56-61.
  [4]陈翠荣,胡成玉.基于博弈论视角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85-87.
  [5]陈亮.场域理论视域下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深度透视[J].现代大学教育,2017(05):70-78.
  [8]任凯歌,蒋洪池.学术管理视域中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5):10-14+19.
  [9][27]秦汉.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处罚的权利救济与程序正义——基于对“C9联盟”高校相关制度的考察[J].高校教育管理,2018(01):61-67.
  [10]郭跃,濮燕屏.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规范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1):23-28.
  [11]周湘林.整合性全过程问责: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治理之道——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04):80-85.
  [12]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EB/OL].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xswyh/9982/2017/20170707151952569563555/20170707151952569563555_.html[2020-01-10].
  [1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EB/OL].https://grs.pku.edu.cn/pygz/xjgl/zxsxjgl/zdzc233/321760.htm[2020-01-10].
  [14]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学术规范(试行)[EB/OL].http://xuefeng.fudan.edu.cn/f3/48/c7402a62280/page.htm[2020-01-10].   [15]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EB/OL].http://xuefeng.fudan.edu.cn/f3/4c/c7402a62284/page.htm[2020-01-10].
  [16]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EB/OL].https://www.gs.sjtu.edu.cn/info/1140/5772.htm[2020-01-10].
  [17]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试行)[EB/OL].https://grawww.nju.edu.cn/6b/c5/c2710a420805/page.htm[2020-01-10].
  [18]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EB/OL].http://grs.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0040&object_id=12774[2020-01-10].
  [1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EB/OL].https://biox.ustc.edu.cn/2010/0630/c708a2661/page.htm[2020-01-10].
  [20]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EB/OL].http://power.hit.edu.cn/82/58/c5722a164440/page.psp[2020-01-10].
  [21]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实施办法[EB/OL].http://gs.xjtu.edu.cn/info/1221/6066.htm[2020-01-10].
  [22]郝凯冰,郭菊娥,张旭.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政策效能的演变特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48-56.
  [23]詹启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兼论一稿多发后果的规制[J].出版发行研究,2010(02):52-55.
  [24]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2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2020-01-10].
  [26]李成刚,许为民,张国昌.大学治理结构中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的配置与定位研究——基于四所国外高校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08):11-16.
  [28]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7/t20160718_272156.html[2020-01-10].
  (责任编辑:刘增石)
  Syetem Improvement for Governing Academic Misconduct of Postgraduat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cademic Norms Text for C9 Universities
  GAO Yu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China)
  Abstract: The governance of postgraduate academic misconduct needs self-discipline and heteronomy, the academic norms text plays a restrictive role in postgraduate academic behavior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9 universities’ text of academic norms by textual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formulation basis, applicable object, behavior identification, processing subject, processing procedure and processing means.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the formulation of text should closely follow the national documents, divide the applicable objects clearly and carefully, strengthen academic and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ance of academic misconduct, improve the relief mechanism of false reports, vigorously promote academic norms education, formulate scientific operational procedures and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standards, clarify the tutor's responsibility in postgraduate academic behavior.
  Key words: postgraduate; academic misconduct; governance system; C9 universities; academic norms text
  [收稿日期]2020-01-10
  [作者简介]高月(1995- ),女,山东惠民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
其他文献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政府工作全局。县级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加强对农宣传,是老百姓的需要,也是县级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做好这档节目,要带着感情,要不断探索创新。唯有如此,对农节目才能办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电视台;对农节目  County class television station how do good to agriculture program  Lu L
期刊
【摘 要】良好的班集体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班主任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充分挖掘、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来阐述如何建设优秀班集体。  【关键词】挖掘;运用;资源;建设;班集体     1.班集体建设活动中的“校本资源”  1.1围绕校园文化,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对班
期刊
[摘 要]工作性质的变革将如何以及以何种程度影响高等教育?世界银行《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对该问题进行了广泛与深刻的探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作性质变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影响,即工作性质的变革增加了社会对高级、多元化认知技能需求,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及对创新平台的需求,增加了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在分析其影响的同时,指出高等教育变革要顺应工作性质的变革,反思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素养
期刊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是以改善研究生生活学习条件和激励科研为导向的,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激励绩效反馈,从关注度、满意度、激励度和提高度四个维度分析助学金的激励机制,认为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满意度较低的根源在于师生双方对激励职能的定位差异,提出了评价奖助制度的一致性、导向性、复杂性与可行性四大标准及“培养人”的教育本质与价值诉求。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一般为50~60人),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渠道。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怎样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呢?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堂优化;素质     1.教育观念的优化  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的古代,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积
期刊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已成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由于多年来我国课程设置和结构一直以学科课程为应试教育服务。教学目标单一,偏重知识接受的倾向,忽视了学生的自身需要和广泛的实践及应变能力的培养。就数学学科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概念、法则、会解多少道难题,忽视了数学学科生活性的弊端仍很严重。许多教师对注重培
期刊
[摘 要]我国德育课程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发展并在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本文以CNKI收录的(1988—2018年)德育课程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学段、作者来源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德育课程教学、课程改革、隐性德育课程的研究热度最高,而德育课程评价与实施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和保守,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针
期刊
[摘 要]国内外一流大学校训的内涵存在差异性和共通性。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外一流大学校训的词频分析显示,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校训凸显道德追求,并在学问、道德与创新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国外一流大学的校训则体现了对真理和自由的追求。一流大学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在组织文化的理论视角下,国内外一流大学具有不同的组织文化关系:国内一流大学以学问为本,注重道德素养和创新精神;国外一流大学以真理为本,
期刊
[摘 要] 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深度贫困地区反贫困行动中最难攻克的问题。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表明,父母的教育贫困会导致父母文化资本匮乏,影响子代在家庭、学校和课外3大场域中后续文化资本的获取,这是劣势教育贫困循环的直接、间接和补充三重成因。有效阻断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客观认识父辈教育贫困这一直接源头,以国家政府为根本动力,精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父母教育的发展,联动多方保障教育能够有效阻贫、反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