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挖掘资源,找准结合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不少语文教师已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综合性学习找准“结合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我安排了让学生先畅谈 “成长的故事”的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上网搜集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在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汇报学习成果,学生有的把收集到的伟人或名人的成长故事画下来,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讲述;有的把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编成短剧,几个同学一组配乐表演出来;有的把若干个的名人成长故事编成手抄报,还有的把名人故事配上图片运用所学到的电脑知识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把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舞蹈等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汇报,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多种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紧扣生活,拓宽渠道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实践中学语文”,强调语文与实践要更加紧密地结合。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放开手脚,开放时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如《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的活动。活动中,我力求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手、动脑,如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等。学生围绕主题出谋献策,纷纷说出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他们有的加入创新组,他们看书、上网、查找资料,走进电脑室,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务求将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清楚,并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加入跳跃组,了解社会用字情况的一些弊端,为了更多地展示他们组的资料,组员们还办成了精美的手抄报;有的加入启示组,收集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的资料;有的加入兴奋组,收集人们对于社会用字的情况,研究社会用字的端正性策略。他们不仅查找了社会广告用字的资料图片和极具说服力的数据,而且还自发地组成了东莞社会用字调查队,进行实地调查,做成了详尽的调查報告,还有的同学写下了观察日记!这次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社会用字规范性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社会用字不规范的一面,还纷纷表态要做到以身作则,规范用字,向家长、向社区,甚至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呼吁社会规范用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就这样,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本走向了社会的大课堂,去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他们的引导者、协助者。
四、实施评价,体现激励性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它更侧重于看学习结果的传统的评价有较明显的缺陷,它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在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同时,还注意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但评价方案要呈多样化。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考评学生的水平。只有采取多渠道的评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采取鼓励方式对学生优点加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科学的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探索出更有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更具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必然要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不少语文教师已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综合性学习找准“结合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我安排了让学生先畅谈 “成长的故事”的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上网搜集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在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汇报学习成果,学生有的把收集到的伟人或名人的成长故事画下来,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讲述;有的把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编成短剧,几个同学一组配乐表演出来;有的把若干个的名人成长故事编成手抄报,还有的把名人故事配上图片运用所学到的电脑知识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把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舞蹈等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汇报,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多种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紧扣生活,拓宽渠道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实践中学语文”,强调语文与实践要更加紧密地结合。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放开手脚,开放时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如《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的活动。活动中,我力求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手、动脑,如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等。学生围绕主题出谋献策,纷纷说出自己想要探究的内容。他们有的加入创新组,他们看书、上网、查找资料,走进电脑室,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务求将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清楚,并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加入跳跃组,了解社会用字情况的一些弊端,为了更多地展示他们组的资料,组员们还办成了精美的手抄报;有的加入启示组,收集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的资料;有的加入兴奋组,收集人们对于社会用字的情况,研究社会用字的端正性策略。他们不仅查找了社会广告用字的资料图片和极具说服力的数据,而且还自发地组成了东莞社会用字调查队,进行实地调查,做成了详尽的调查報告,还有的同学写下了观察日记!这次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社会用字规范性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社会用字不规范的一面,还纷纷表态要做到以身作则,规范用字,向家长、向社区,甚至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呼吁社会规范用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就这样,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本走向了社会的大课堂,去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他们的引导者、协助者。
四、实施评价,体现激励性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它更侧重于看学习结果的传统的评价有较明显的缺陷,它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在实施多元化评价的同时,还注意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但评价方案要呈多样化。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考评学生的水平。只有采取多渠道的评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而采取鼓励方式对学生优点加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科学的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探索出更有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更具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