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答是指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成果进行反应与处理,主要是指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后反馈出一些脱离预设教案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理答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而后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语文是一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文章包含的知识、技能、思想、价值观等诸多内容,同时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可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从而构建出“学问相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理答行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0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互助、合作、交流,师生以平等的课堂地位参与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智慧课堂。课堂理答是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但也是大部分教师普遍忽略的一点,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重难点知识,课堂提问也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忽略理答行为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理答行为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更深入地理解,并能够激发学生质疑精神、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之在自我反思中进入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
一、增强教师理答意识,强化“教学对话”思维
纵观教学实践,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表现出理答意识淡薄、理答预设低效、理答技巧欠缺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课堂教学普遍缺乏理答行为的主要原因。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形成理答意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思想理念强化“教学对话”思维,增强理答行为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发散思维的场所。
首先,教师需分析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解决消极答问现象是促进课堂理答的重要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现象为:表达词不达意的失语现象;不深入不坚持的蜻蜓点水现象;随波逐流的从众现象;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的冷场现象。其次,教师要脱离传统应试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善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提问中做好多个方向的预设,并学会在课堂理答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二、做好理答前的准备,做好预设悉心设置提问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课堂提问设计低效、教师对理答预设不充分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质疑不能被及时解答,久而久之便会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理答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环,也需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为避免课堂理答脱离正确方向,教师需做好理答前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做好预设,并细心设置提问内容,使教师能在获得信息反馈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随后通过理答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开拓思维。
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笔者在备课中列出了本课教学的思维导图,整体分为“诗词内容”“语言特点”“词语讲解”“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五部分,并且将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简介、作品鉴赏等拓展资料整理出来,以帮助学生开发探索思路。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将理答内容进行充分预设,既可以运用预设内容理答学生提出的课内质疑,又可结合拓展资料理答学生提出的课外质疑,使得整个理答行为更加完整。
三、巧妙运用理答技巧,体现理答内容的针对性
课堂理答行为的本质目的是通过及时给学生的质疑提供解答,加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更高。理答行为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教师应避免出现对学生的回答含糊其辞,并对他们提出的质疑避而不答的现象,而是巧妙运用理答技巧,在提问中引发学生思考,在理答中提升问题深度,使理答内容体现出针对性和适切性的特点。
首先,教师需把握理答时机,将理答行为放在“第二等候时间”之后,使理答内容既能起到评价与指导的作用,又具有很大的生成性。其次,在学生提出偏离教案的问题时,教师要采用引答式、追问、转问、探问等理答方式将学生的思路带回教学内容中。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时,笔者提出问题“阅读课文进行深层感悟,探究文中描述了居里夫人的哪些精神品質”,学生经过交流探讨,将文中描述居里夫人行为的句子勾画出来,但未能在归纳总结中概述准确答案,笔者便通过理答让学生结合课文认识并理解居里夫人“质疑寻根、坚定执着、献身科学”的精神品质。
总而言之,课堂理答行为是课堂及时性评价的一种形式,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理答行为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判断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情况,还可以通过理答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思维碰撞、拓展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思考——质疑——求解——反思”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理答行为要秉承客观性、倾听性、差异性和保护性的原则,强化“教学对话”的思维,巧妙运用理答技巧提高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并发挥理答行为针对性和适切性的特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珠.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理答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32.
[2]田秀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理答行为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5):57.
关键词:小学语文;理答行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0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互助、合作、交流,师生以平等的课堂地位参与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智慧课堂。课堂理答是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但也是大部分教师普遍忽略的一点,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重难点知识,课堂提问也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忽略理答行为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理答行为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更深入地理解,并能够激发学生质疑精神、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之在自我反思中进入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
一、增强教师理答意识,强化“教学对话”思维
纵观教学实践,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表现出理答意识淡薄、理答预设低效、理答技巧欠缺等问题,这是导致当前课堂教学普遍缺乏理答行为的主要原因。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形成理答意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思想理念强化“教学对话”思维,增强理答行为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发散思维的场所。
首先,教师需分析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解决消极答问现象是促进课堂理答的重要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现象为:表达词不达意的失语现象;不深入不坚持的蜻蜓点水现象;随波逐流的从众现象;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的冷场现象。其次,教师要脱离传统应试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善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提问中做好多个方向的预设,并学会在课堂理答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二、做好理答前的准备,做好预设悉心设置提问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课堂提问设计低效、教师对理答预设不充分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质疑不能被及时解答,久而久之便会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理答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环,也需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为避免课堂理答脱离正确方向,教师需做好理答前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做好预设,并细心设置提问内容,使教师能在获得信息反馈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随后通过理答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开拓思维。
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笔者在备课中列出了本课教学的思维导图,整体分为“诗词内容”“语言特点”“词语讲解”“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五部分,并且将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简介、作品鉴赏等拓展资料整理出来,以帮助学生开发探索思路。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将理答内容进行充分预设,既可以运用预设内容理答学生提出的课内质疑,又可结合拓展资料理答学生提出的课外质疑,使得整个理答行为更加完整。
三、巧妙运用理答技巧,体现理答内容的针对性
课堂理答行为的本质目的是通过及时给学生的质疑提供解答,加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更高。理答行为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教师应避免出现对学生的回答含糊其辞,并对他们提出的质疑避而不答的现象,而是巧妙运用理答技巧,在提问中引发学生思考,在理答中提升问题深度,使理答内容体现出针对性和适切性的特点。
首先,教师需把握理答时机,将理答行为放在“第二等候时间”之后,使理答内容既能起到评价与指导的作用,又具有很大的生成性。其次,在学生提出偏离教案的问题时,教师要采用引答式、追问、转问、探问等理答方式将学生的思路带回教学内容中。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时,笔者提出问题“阅读课文进行深层感悟,探究文中描述了居里夫人的哪些精神品質”,学生经过交流探讨,将文中描述居里夫人行为的句子勾画出来,但未能在归纳总结中概述准确答案,笔者便通过理答让学生结合课文认识并理解居里夫人“质疑寻根、坚定执着、献身科学”的精神品质。
总而言之,课堂理答行为是课堂及时性评价的一种形式,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理答行为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判断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情况,还可以通过理答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思维碰撞、拓展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思考——质疑——求解——反思”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理答行为要秉承客观性、倾听性、差异性和保护性的原则,强化“教学对话”的思维,巧妙运用理答技巧提高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并发挥理答行为针对性和适切性的特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珠.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理答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32.
[2]田秀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理答行为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