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关键时刻”守则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你也许不能让事情变好,但是切忌让事情变得更糟。
  二、不要在意小的琐碎损失,也不要顾虑别人的看法,要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三、不要成为你情绪的奴隶,要成为你情绪的主人。
  四、这既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是天国降临,仅仅是一个关键时刻而已,无论如何,生活都还要继续。
  五、人生是个舞台。这个时候,这个舞台属于你,请不要浪费。
  
  “着火”啦
  
  在任何一个组织的工作中,都难免遭遇意外、棘手的突发状况。某台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商业秘密意外泄露,某个急需的关键岗位找不到人填充等等。这样的危机常常能决定一单生意的达成,一个企业的声誉甚至存亡。也因此,此时的“救火队员”必然成为事后的英雄,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这样的时刻都再关键不过。
  点评:分为两种情况来看:一是属于你职责之内,你除了顶上去,别无选择;二是你可以选择袖手旁观或者挺身而出。对于第一种情况,没什么好说的,就一句话,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第二种情况,应该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要做真英雄,不要充英雄,因为这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情。最糟糕的做法就是临阵脱逃,比临阵脱逃还糟糕的,是事后又去解释。其实你只要尽力了,别人最多会说你能力差,但是没人会说你不敬业。很多老板都知道,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但是工作态度却很难改变。所以态度更为重要。
  
  出糗了
  
  主管并非圣人,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是因能力所限犯错,还是因考虑不周失误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出糗时如何处理。要知道,作为主管,这时可是众人瞩目。一旦处理不当,不但能力遭受质疑,而且很容易让员工大失所望,从内心里鄙视你。
  点评:在心理学家看来,人其实随时随地都在出糗,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所以也就不在意。事实上,这没什么了不起,关键在于要接纳,不要对抗。错了就错了,要有承认和面对的勇气,不要试图推卸责任甚至恼羞成怒指责他人。视具体情况,你可以选择周星驰式的装疯卖傻,或者贪污犯式的痛心疾首来应对,但是一定要建立在接受和面对的基础上。
  
  被误会
  
  相互误会的情况在职场中比比皆是。有时是因为沟通不畅,有时甚至都毫无理由。只是一个看不顺眼,就很可能把你打入同事或上司的黑名单。此时该怎样实现乾坤逆转,可决定着你的个人形象、工作愉悦度,以及升迁大业。
  点评: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常见了,处理不当带来的损失,往往远远大于误会本身带来的损失。首先要明白,在团队中,代人受过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必然会发生也必须要承受的。不要急于辩解,因为时机和方法不当,就会造成更大的误会甚至冲突。要辩解,一定要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很多时候其实不需要辩解,你只需要用你的行动证明你自己就足够了。不要怨恨任何人,因为这只能加深误会,使你自己更难受。
  
  起冲突
  
  团队中难免发生冲突,有的主管甚至会故意制造冲突和利用冲突。若把冲突处理得当反而会让彼此的合作更为默契。但反之,则很可能鱼死网破,无论你是鱼还是网,都应当重视。
  点评:这里所讲的冲突,是指因工作原因而产生的分歧、摩擦、口角甚至斗殴,不包括非工作原因而产生的冲突。非工作原因产生的冲突,应该按照劳动纪律甚至法律来解决。冲突分为两种: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积极冲突的特征是:经过冲突,团队成员彼此更加了解,工作向积极的方向展开。消极冲突的效果正好相反。冲突不可避免,但是优秀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冲突,来建设自己的团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默契。冲突的时刻至少有一点是很好的,那就是双方都很真实,放下了平时的伪装和面具,所以优秀的管理者不会急于和稀泥和找台阶,而是要有目的有方向地“煽风点火”,待火烧透了再扑灭它。操作要点是:1.信息对称(双方说的是同一件事,而且双方对这个事情都掌握着同样数量的资信);2.目标清晰(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或工作的方向);3.就事论事(就是常说的对事不对人);4.对语言和行为上的人身攻击要立刻严厉制止;5.即说即了,不可怀恨记仇。
  
  开大会
  
  这一看似普通的时刻,其实也非常关键。尤其对于那些“幕后部门”来说,诸如财务部、行政部等,平时的工作都在默默无闻中,季度或年度总结大会是展现自我的最好时刻,也是与其他众多部门沟通的良机。要清楚地让别的部门知道你做了什么,将要做什么。此时若获得了支持和认同,会让日后的工作事半功倍。
  点评:无论你喜欢把你谋生的地方叫做“职场”还是叫做“江湖”,其实都一样,就是一个“舞台”。舞台的特征,在这个时候最为明显,千万不要错过,要尽力展现自己和自己的团队、部门,让领导和同事多了解你们。有机会发言一定要认真准备,好好表现。也许这个时候你说的某一句话,对你前途的帮助,比你很多年的埋头苦干都要管用。套用一句美国片的流行台词,就是:“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会作为呈堂证供。”让别人知道你和你的团队做了什么,对别人有什么价值。认为开大会、做总结什么的只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那对职场的理解就太浮浅了。一个成功的人,对规则和潜规则都能够掌握和运用。发言一定要正面积极,切忌发牢骚、说怪话、借题发挥、指桑骂槐等等。对困难、问题和障碍,要客观地讲,不要带情绪。管理
  责任编辑:子 荷
其他文献
多年执掌这家亚洲最知名的卫浴企业,欧阳明如何认知自己的创业路?为何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在制造业打拼多年之后,他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制造”?    今天的成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有100万旧台币的小商铺,欧阳明初入制造业时小心翼翼的神态也早已不在。多年执掌这家亚洲最知名的卫浴企业,欧阳明如何认知自己的创业路?为何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在制造业打拼多年之后,他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制造”?
期刊
在关键时刻,职业经理人们该如何应对?如何摆脱暂时的困境?    祸起萧墙  我是一名空降经理人,来到目前这家公司做主管已经两年多了。我所在的市场营销部,是公司里主要的业务部门,我身上的担子也就特别重。尤其是今年,公司准备抓住危机后的复苏期,争取更大的发展机会。  于是,我在几个月前挖来了几个新人。有一次,我去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希望给新人们一个展现的机会,就让他们成立了一个业务小组,去开拓新的市场领
期刊
有些企业家喜欢从传统的权术中汲取养分,但现代商业活动都有其法律依托,一旦较起真儿来,留给权术的空间其实很小。    看完这个案例,笔者很疑惑一点:本来可以通过民主的谈判、公开的法律流程来解决的“去家族化”问题,徐磊却选择了以权术来解决!最终当权术与愤怒的亲人法庭相见时,这个“局”就像被戳烂的纸老虎一样,尽露破败之相。  但是靠权术,而不是靠民主和法律,在中国企业里并不少见。中国企业家,乃至非常优秀
期刊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经历一些“关键时刻”,此时的抉择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  职场中尤其如此。  仔细回忆,每个职场中人都会对这样的关键时刻记忆深刻。那往往是需要当即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时间点,也往往构成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对于承上启下的部门主管而言,这样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重视和把握。为什么有的主管终日忙碌,但团队却是死气沉沉?为什么有的主管工作轻松简约,却又威信甚高、业
期刊
2009年10月,“乳业教父”郑俊怀宣布复出。  从自由到复出,用时整整一年。  2008年9月,当郑俊怀从狱中归来时,这个此前他为之奋斗了22年、催生过无数财富神话的行业,正骤然变得山河破碎、面目全非——“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乳业遭遇了最为严重的信任危机和生死考验。  此时,年近花甲的郑作何感想,无人能知。不过不久以后,坊间即开始传闻:郑将筹资40亿,再战江湖。这无疑应和了当时风行一时的论调—
期刊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如果孩子犯了错,那也是我的错。”如果家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恐怕结果就大不一样。    故事一:警告失灵  儿子5岁,非常调皮。他最近狂爱玩枪,他会随身携带着他那酷酷的装备,哪怕是出门也会背着。最重要的是,他最近受电视节目影响,总是喜欢进行真人实战演习。他会拿着枪毫不留情地射向身边的小朋友。虽然子弹是胶皮质地的“软子弹”,不会伤人,但是有时“子弹”会“咚”的一声吸到小朋友的脑门或脸
期刊
作为家长,常常会产生这种困惑:为什么孩子如此难于教育和管理,无论是5岁的儿童,还是15岁的少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像说谎、打架,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犯的“家常”错误。而家长,也必然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煎熬。  事实上,一种结果的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你的一些做法不当所致。孩子犯了错误,如果家长可以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错误?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而使其犯错?日后又该如何避免?那么,其结
期刊
“老将出马”,是东方人所习惯的。但当一位首相,亲自邀请一位年近八旬的“外行”老者出山,来拯救一家世界级规模的大型国企时,你还习惯吗?  这居然是真的。  13、19、30、78——这不是数列题,而是一串令人几乎喘不上气来的事实。  2010年1月13日,因为突然同意接手重建即将在19日宣布倒闭的“烫手山芋”日本航空,到30日就将届满78岁的稻盛和夫,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纵然,稻盛和夫曾史无
期刊
稻盛和夫接手日航如是说  曾在京瓷和KDDI两创奇迹的稻盛和夫,将如何描绘重振日航的蓝图?对裁员始终说不的稻盛,面对日航泥潭会否举起屠刀?他创造的阿米巴经营,会在日航官僚体系中复制吗?    稻盛和夫能否将“看见了”的日航美好未来成功兑现,让人期待。  2009年2月1日,稻盛和夫在自己78岁生日的第二天,正式履新日本航空(JAL)。晚6点,他面对众多媒体举行了正式媒体见面会。席间,稻盛坦诚吐露了
期刊
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正是映射了家长的错误,“孩子在用放大镜看世界”的同时,也在放大着家长教育中的失误。只是家长常常忘记“反求诸己”的意义。    作为职场中人,对于处理下属的错误,已经积累了无数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对于孩子,这些方法却可能行不通。    警告会让孩子重复错误    家长常常善用一个句式:“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我就……”这样的警告对于孩子来说,不但经常毫无用处,而且有时孩子反而是越警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