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优化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全程公平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尊重每一个学习主体的差异,为每一名学生着想,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结果公平要面临的挑战。“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从粗放帮助走向精准帮扶;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从教育标准化供给到多样化优质供给的转型。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在线教育 校外培训 智能技术 数字化生存习惯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下,“公平而有质量”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新使命,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内涵。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小勇看来,新时代我国教育公平需求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教育注入个性化服务的活力,发展健康的多样化的在线教育,释放互联网提供新型教育服务供给的良性潜能。”他与本刊对话时如是说。
  新时代要实现规模化个性化教育
  在线学习:您认为,在新时代,我国的教育公平的内涵有哪些变化?
  胡小勇:首先,是教育起点公平,要从能够“配齐资源”发展到“配好资源”。教育起点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它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设施配置、信息资源匹配、师资配备等多个方面,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过去数十年,我国政府通过逐年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力度,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源全覆盖”。在新时代,需要进一步实现“配好资源”,也就是加大对老少边穷岛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提升教育资源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资源投放的精准性。
  其次,是教育过程公平,要从实现“有效教学”发展到“高效教学”。新时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教育活动的流程也需要优化重构。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过程创新的当务之急。在这个背景下,教育过程公平急需结合育人新需求,探索实现高效教学的新途径。
  再次,是教育结果公平,要从实现“个性化教育”发展到“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结果公平的终极目标,是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尊重每一个学习主体的差异,为每一名学生着想,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实现教育结果公平要面临的挑战。
  在线学习:目前,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您认为在线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哪些表现?
  胡小勇:在线教育可以起到优质教育资源连通器、教育服务规模倍增器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通过互联网赋能教育,能够颠覆传统教育主客体关系、改变教育时空结构、扩大教育受众的数量级。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互联网技术,将其视为扩大教育服务供给、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例如,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通过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来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21年6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线上教学开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资本旋涡下在线教育须“九字”整顿
  在线学习:在线教育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非常时期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呢?
  胡小勇:一时广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在线教育,已凸显了无序扩张、泥沙俱下、诚信被质疑的大问题。但带来的“三个没有变,一个回不去”的新契机,又肯定了在线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长远潜力。
  “三个没有变”是信息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主要矛盾在短期内还没有变,党和政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初心使命没有变。那么,什么是“一个回不去”呢?是指我国两亿多师生通过参与“停课不停学”,师生的在线素养得到了全员提升,养成了千金难求的数字化生存习惯,在线教育形态的价值受到了认可,不会倒退。比如,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在机遇到来的同时,在线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也随之而至。一方面,是我国在线教育资源供给仍然存在优质资源稀缺、类型单一等问题。对此,教育部等五部门在今年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对加强完善在线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资本片面追求商业利益,使得在线教育乱象频生,特别是K12应试型在线教育的畸形扩张和野蛮生长,令人警醒。2021年1月,中纪委点名在线教育,对“企业主体是谁?资本大规模介入引发哪些问题?如何加强监管?”提出三连问,直指资本旋涡下的在线教育。
  在线学习: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您如何理解“要对在线教育进行大力整顿”呢?
  胡小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清晰认识、辩证看待。实际上,对治理在线教育乱象的重视,并不是疫情后才发生的。早在201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出了要治理“线下减负,线上增负”的不良现象。
  我们要看到,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得益于体制内教育部门的主动有为。例如,教育部组织了“国家队”,面向全国1000多所高校免费开放4万多门慕课,面向中小学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资源为基础,开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在“地方队”,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还通过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免费托底的在线教育服务保障。但与此同时,有一些在线课外辅导机构却在疫情期间打着公益的旗号浑水摸鱼进行推广,混淆视听。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资本缺乏自我約束,把在线教育当做香饽饽,急剧扩张市场,特别是把义务教育当做牟利商场,加剧了大众的教育焦虑症。   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完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管理体系,开启了对校外培训行业发展的全面监管时代。我的理解是,政府并不是要否定在线教育形态,而是要大力整顿资本无序扩张旋涡下裹挟而出的种种乱象,让在线教育实现更优化和健康的发展。
  首先,是“为什么要整顿”的问题。由于资本的无序扩张,放大了中小学教育的焦虑性,加剧了教育的内卷程度。例如,某些在线教育机构发布虚假广告,受到社会各界批评。教育追求真善美,而这种营销闹剧不仅违反了广告法,更显现出脱离有效监管下资本逐利性的虚假混乱和无下限操作。
  其次,是要处理好“整顿什么”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从九个字出发。第一是“守底线”,把握好在线教育宏观治理调控的方向,构筑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公共服务能力的托底线;第二是“划红线”,特别是明确K12校外课辅机构开展在线教育的政策红线,对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唯利是图、虚假营销、低质充数等不良行为进行严查惩治。第三是“释潜能”,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教育注入个性化服务的活力,发展健康的多样化的在线教育,如推动特色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的在线化发展等,释放互联网提供新型教育服务供给的良性潜能。
  新技术助力在线教育高水平发展
  在线学习:据您看,怎样做才能进一步优化在线教育的发展呢?
  胡小勇: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新形态,在线教育非常复杂,它受到硬件条件、技术平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政府、企业、社会、师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促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在线教育,建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以服務人民群众为宗旨,强化由政府主导的在线教育宏观治理能力,处理协调好体制内外在线教育体系的关系,强化政府对在线教育的督导和有效监管。第二,要建设更为丰富和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互联网条件下师资智力资源的有效流转。第三,要提升师生在线教学的信息素养,为互联网生存储备能力。第四,要做到精准帮扶,构建立体化的无缝学习体系,探索在线教育帮扶的新模式。第五,要用好技术手段,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例如,通过云平台建立师生电子档案袋,利用智能技术全方位记录教与学全过程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检验教学方法、测评在线教育教学质量。
  在线学习:刚才您提到了新的技术手段。如何将最新技术与在线教育融合,以实现更加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胡小勇:在我看来,尽管我国在线教育体系基本能够满足让师生“看得见、听得着”的一般性教学供给需求,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的稀缺问题,难以同时为超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提供个性、精准、高质的指导帮助。而作为迄今为止最具革命性、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之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技术,在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未来解决“如何实现在线教育公平而有质量”问题的突破口。
  一是“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粗放帮助走向精准帮扶。首先,通过对教育数据进行全过程、伴随式采集,实现对帮扶各要素的识别与分析,科学调整资源投放的精准配置。其次,建立起教育资源推送和学生特征精准匹配的智能体系,给贫困地区学生创造与名师对话的机会,缩小弱势群体在受教育水平方面的差距。再次,基于互联互通的技术和开放共享的云平台,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帮扶方的协作交流,引导帮扶对象有效使用信息化工具,跨越因“使用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而造成的新数字鸿沟。
  二是“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从教育标准化供给到多样化优质供给的转型。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智能测评等技术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应用,学习支持服务会逐渐从“人工”“标准”走向“智能”“多样”。另外,在线教育的差异化服务过程是通过综合运用学习分析、智能测评等技术来实现的,在线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访问量、作业得分、讨论发帖数等学习数据进行收集,精准记录他们的学习轨迹,最终形成学习全过程数据链,来进行多维、客观、个性化的分析学习者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向学习者推送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服务。
  总之,实现“公平而有质量”,不仅是在线教育解决教育主要矛盾的使命,更是在线教育未来朝更高水平发展的命题。我们要用好用足在线教育,以国家政策为基准,以教育公平新理念新方法为指引,以新一代智能技术为支撑,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为超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提供终身、普惠、个性、精准、优质的在线服务。
  【本访谈内容参考了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项目编号:18ZDA334)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  推动美国高教行业更加重视在线学习  根据2021《不断改变的在线教育格局》(CHLOE)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绝大多数高校的优先战略均发生了转变,变得更加重视远程教育模式。CHLOE是针对美国高校在线教学的负责人有关在线教学的组织结构开展的年度调查。202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高等院校(公立、私立、两年制和四年制)以及参与在线教学程度不同的高校(低、中、高度参与在线
期刊
规范发展是校外培训行业的必答题  《人民日报》刊载丁雅诵文章  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失范失序,就会加剧学生与家长负担,破坏教育公平,形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增设专门监管机构,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还是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加大校外培训行业整改力度,都是为了让校外
期刊
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两年多来,其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精准测评的培训模式越来越受到认可,提升了乡村教师能力,支持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把握技术发展方向,落实精准培训要求,能力提升工程2.0将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关键词 能力提升工程 以校为本 整校推进 精准测评  从2019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到2022年即将收官。目前,能力提升工程2.
期刊
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更需要职业教育,资源的匹配要均衡,改革推进的力度要更大。经济发展有厚重的文化基础,才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大国工匠 产教融合 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法施行20
期刊
语言文字是培养文化自信的载体和基石。作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委托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以传承中华经典为宗旨,结合落实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攻坚行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和评价方式,有力提升了近2万名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参培教师的中华文化素养和经典
期刊
更名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沈阳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齐舒认为,转型发展的一系列“有所为”,夯实了沈阳开大强筋健骨的物质基础,推动了沈阳开大社会赋能的实践深化,催生了沈阳开大蝶变高飞的内在活力。  关键词 开放大学 社区教育 高质量教育体系 转型发展  凭借六十多年的办学实践,尤其是“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奋斗,沈阳开放大学驶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开创了新局
期刊
参加“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之后,涂惜君及其所在学校以多形式开展经典诵读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致力将经典诵读“进行到底”。  关键词 经典诵读 网络培训 语文课堂  作为2020年“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优秀学员,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揭阳师范附属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涂惜君认为,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能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
期刊
经典诵读在青少年语言文字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典诵读培训参培学员周玉宝认为,育人就要从诵读经典开始,想让经典感染学生,老师自己首先要感同身受。  關键词 经典诵读 网络培训 顶层设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项目的优秀学员周玉宝,字正腔圆地向笔者诵读了这篇由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期刊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其核心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思政课程  当前,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都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也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日前,本刊对话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韩宪洲,请他就有关问题作了阐释。
期刊
为帮助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课的学生恢复学习能力,世界各国实施了各种助力学生“迎头赶上”的计划。这些计划对教育政策、出资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停课 在线学习 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全球大约8亿名学生造成了影响,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平均停课时间达到22周。该组织的研究模型显示,当孩子处于早期阅读水平时,如果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