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新题训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剑侠事
  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绡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②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绡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③。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否?”众聚观,果红绡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池北偶谈》卷二十六)
  【注释】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三十余     可:可能
  B. 停骑漫应曰    漫:随意
  C. 比天晓始苏    比:等到
  D. 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好:美丽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A.康熙戊辰往济南
   明灯烛、手弓刀待曙
  B.吾须自往求
   比东归,再往拜
  C.持朱封鐍山门
   山门砉然
  D.非夜失官银事耶
   吾当一决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用来表现剑侠“尼”武功高强的一组是
  ①但住西廨,无妨
  ②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③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④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⑤殊无所苦
  ⑥腰斩掷垣外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尾两段浓墨重彩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飘逸不群的剑侠形象。
  B. 县役解送官银去济南府,在尼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进而被迷倒掳去官银,以此引出“尼”的侠举义行。
  C. 作者写剑侠,却不直接以“尼”为主人公,而是通过旁人耳闻目睹来展开,从而使剑侠更富有传奇色彩。
  D. 文章首段倒叙起笔,设下疑问,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娓娓道来,尽显其侠义,尾段回应开头,解除悬疑。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断句
  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 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苏别驾智擒盗贼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不得,先死!”
  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无名遽进至阶,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尉喜请其方。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无名曰:“请与君求见对玉阶,乃言之。”于是天后召之,谓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无名戒吏卒,缓,急则相闻。
  月余,无所为,值寒食,无名乃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往视之。问伺者,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无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奏之。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曰:“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毕,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伤也。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天后曰:“善。”赐金帛,加秩二等。
  (《太平广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可先入白之         白:禀告
  B. 见有胡人与党十余       党:同伙
  C. 可踵之而报          踵:跟随
  D. 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  发:发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尽盗所将矣
   臣陛下取之
  B. 贱既设奠,哭不哀
   卿何才智过人,得此盗
  C. 计必出城,寻其所
   吏卒伺,果得
  D. 请与君求见对玉阶,言之
   无名尽召吏卒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苏无名擒奸擿伏之能的一组是
  ①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
  ②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③无名戒吏卒,缓,急则相闻。
  ④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⑤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
  ⑥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家失窃,案情严重,武后下令,限期摛盗,“罪!”“死!”“先死!”等词语,开头便营造了一个案情严重、急迫的紧张气氛,为苏无名的出场蓄势。
  B. 与长史、县尉、吏卒的“惧”“计无所出”不同,苏无名则是胸有成竹,泰然自若,几乎是不动声色地就侦破了案情,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苏无名的形象。
  C. 苏无名在抓捕盗贼的过程中提醒吏卒不要轻举妄动,打草惊蛇,而是等待时机,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周密的分析,对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一举破案。
  D. 小说始扑朔迷离,中则悬念尽解,“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终则通过苏无名自述展现其明察秋毫与细心周到,表现其在破案方面超人的才智。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划线句子断句。
  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岭记
  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等诸将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②以兵解,文少保③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⑤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
  (节选自《鲒埼亭文集选注》)
  【注释】①即史可法,崇祯进士。清兵入关后,坚守扬州,城破被执,从容就义。死后谥“忠烈”。②即唐代颜真卿,被叛将李希烈杀害。③即南宋文天祥,坚持抗元,兵败被杀。④即史可程,史可法弟,清兵入关后降清。⑤封建时代对改朝换代的说法。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德威慨然任之  任:担负承担
  B. 谱汝诸孙中   谱:列入家谱
  C. 被执至南门   执:捉拿拘捕
  D. 皆托忠烈之名  托:依托凭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同的一组是
  A. 集诸将语之曰
  忠烈大骂
  B. 遂诸将所拥而行
  神仙之说,所谓蛇画足
  C. 谓颜太师兵解
  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
  D. 城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白帽
  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称项燕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忠烈公“忠烈”的句子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 ②忠烈大呼“德威”
  ③我史阁部也 ④忠烈大骂而死
  ⑤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⑥无不泪下如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选材典型,精心叙写了史可法城陷前后的三件事,环环相扣,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中彰显人物英雄本色。
  B. 抗清将领孙兆奎与降臣洪承畴的对话,看似与忠烈关系不大,实则以洪的卖国求荣来反衬史的临难不苟慷慨赴死。
  C. 在叙写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及影响后,作者将其与颜太师、文少保并列,高度赞扬其浩然正气及永垂不朽的精神。
  D. 文章结尾叙写可程夫人不堪受辱、断然自裁之事,意在阐明史可法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对后人的激励。
  5. 翻译和断句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列文言语段划线句断句
  扬州被围后,史可法作书辞家人,呼史德威诀 曰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我不负国威无负我我 死当葬我于高皇帝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参考答案】
  《书剑侠事》
  1. A(大约,表约数)
  2. B(两个“之”都译为“她”,代词,指“尼”。A项前者译为“在”,介词;后者译为“来”,连词,表目的。C项前者译为“才”,连词,表顺承;后者不译,连词,表修饰。D项前者译为“为了”,连词,表目的;后者译为“替”,介词。)
  3. C(①用“无妨”来侧面烘托“尼”武功之高强;②侧面表现“尼”体物入微,早有所料,非“武功高强”;③表现“尼”态度坚决,但不足以见其武艺高强;④用动作之敏捷来侧面烘托;⑤脸上无丝毫倦怠,侧面烘托“尼”武艺之高;⑥正面描写。)
  4. B(“在尼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有误,由“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绡头”一句可知,是在“逆旅”的门口被贼人发觉的。)
  5. (1)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前”后可断可不断,不断不扣分)
  (2)①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②过了一会儿,尼姑出来,让老妪拿来蒲团,(尼姑)盘腿坐下。旅店主人跪下诉说此前官银被抢之事。
  《苏别驾智擒盗贼》
  1. .D(发,打开。观照下文“冢开,剖棺视之”句)
  2. D(副词,方,才。A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前者表被动,后者译为替;B项两个“而”
  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译为但,后者表因果,译为因而;C项两个“之”,前一个是动词,去,往,后一个是代词,代“皆衣缞绖,相随出赴北邙”的胡人)
  3. B(①⑥是侧面烘托,非直接说明。③是指苏无名言语谨慎,怕走漏风声)
  4. D(“冢开,剖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只是抓到盗贼,起获赃物,但是悬念尚未完全解开,比如说为什么要监视出殡的胡人?既知胡人是盗贼,为什么不立即捉拿?这些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悬念释然)
  5. (1)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天后许之
  (2)①这些吏卒对我早有耳闻,所以才请(或“带”)我来,希望我替他们解围罢了。②现在(官府)不再追查捉拿,(盗贼)自然意态悠闲,所以还没有拿走宝物。
  《梅花岭记》
  1. D(假托、假借)
  2.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都是连词,前表承接,后表修饰;B项都是介词,前译为“被”,后译为“替”;C项前连词,译为“因为”,后介词,译为“凭借”)
  3. A(⑤是史可法对身后事的安排,非“忠烈”表现⑥是侧面烘托,非直接表明)
  4. D(D项“自裁者”为八夫人,非可程妻。)
  5. (1)①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到时(指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殉”动词用如名词;“然”转折连词)
  ②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是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
  (2)扬州被围后,史可法作书辞家人,呼史德威诀曰/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我不负国/威无负我/我死/当葬我于高皇帝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作者单位:广东省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李君
其他文献
决定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智力因素(知识和能力因素);一个是非智力因素(心理和方法因素)。学生优秀的智力品质,主要靠平时的锻炼和培养。临考前或进入考场后,再想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就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这时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成败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很大,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下面针对临考前和考试中考生的心理调节方法予以点拨,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作好考前
期刊
[传记类]    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皙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递不相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如果在筛选、概括信息方面做好如下几点,错误率能大大降低。    一、注意把握表述人物特点类词语的意思    对于“表现某人什么特点”类题目,如果该特点是用原文表述,首先要注意准确把握这些特点表述类词语的意思。比如“生性耿介”“生性狷介”,就是个性正直,不同于流俗之意;“宽于待物”,就是宽容对待有过错的人;“材能称于其官”,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他的才能在官府得到称赞”;“刚直守正”
期刊
学好文言文既是继承传统的需要,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如何学习文言文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向大家介绍我学习古文的点滴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学习文言文课文或者练习中接触的文言文段,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译。先对古文有个整体感知,熟悉文章在说些什么,在练习本上我一般会写一行空一行,翻译完后对照参考书的译文拿红笔订正。这样当下一次翻开本子时,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对古文不甚理解的地方。当上语文
期刊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同学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阅读是基础,应该依据不同文体特点,抓重点整体阅读。下面仅就人物传记类记叙文答题举例说明。  【方法指导】    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做题时,先把文言文粗看一遍,最好先不去看考题,在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遇难
期刊
早餐吃的是玉米糊,小时候一日三餐吃的那种粗粮。妻子吃得有些勉强,脸色、眼神、姿态都不像平常那么投入,仅吃了小半碗后,就不愿再吃了。放下碗筷,叹了一口长气,说:“原来读了书也还要吃这个呀!”说罢,自己倒先笑了起来。  我这才忆起妻子说过的话,她家姊妹多,家庭条件差,口粮就是玉米糊。只有她,因上学才能吃上米饭,姊妹们羡慕不已!当初她就是靠不想再吃玉米糊这个愿望考取大学,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的。  原来理
期刊
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写对联成了热点题型之一。但很多同学对对联的基本常识并不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这个困扰大家的问题。  首先请找出下面七副对联下联中的问题:  1.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古繁荣今繁荣古今都繁荣  2.爆竹声声脆 春联年年贴  3.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迎春杨柳全国上下喜意浓  4.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大英雄有德才阔步展鸿图  5.满园春色好 举国气象美
期刊
当多彩的青春步入2008,我们与北京奥运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采撷惊喜,编织感动。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迅速成长。青春在奥运年留下不一样的印迹。  曾记得,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沸腾,人们沉浸在幸福自豪中。奥运会申办的艰难历程,让我们学会了坚忍、执著,明白只要怀抱坚定信念,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最难忘,2008年8月8日国家体育场的开幕式,文艺表演构
期刊
考场作文最害怕没有材料,然而,有些作文材料不少,就是读起来没味道。此外,用同样内容的材料,有的作文获得好评,有的作文受到冷落,这又是为什么?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考场作文在材料上的失误    写记叙文在材料上的失误,常见的有三点:  1.追求新颖虚构材料。  考场作文,千万考生同一考题,其题材思路很容易雷同。虽然允许虚构,但虚构若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生活的依据,所抒之情必然苍白,
期刊
编者按: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归根结底是为了读懂读通文章,获取知识、思想、乐趣、美感等。筛选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体会作者观点态度等考点就是对这种更高层次能力的考查。本期名校学案针对以上内容展开,教你如何快速准确提取组合信息,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文言文阅读分析与综合试题包括三个检测要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