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阅读六注意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如果在筛选、概括信息方面做好如下几点,错误率能大大降低。
  
  一、注意把握表述人物特点类词语的意思
  
  对于“表现某人什么特点”类题目,如果该特点是用原文表述,首先要注意准确把握这些特点表述类词语的意思。比如“生性耿介”“生性狷介”,就是个性正直,不同于流俗之意;“宽于待物”,就是宽容对待有过错的人;“材能称于其官”,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他的才能在官府得到称赞”;“刚直守正”中的“守正”就是为人正直;“宽缓不苛”为“宽厚和缓而不苛刻”;“任性使气”就是“任性、意气用事,好逞强”……这些词中,有些需要平时把意思记下来,如“狷介”“耿介”“守正”“任性使气”之类,而“材能称于其官”的理解则要借助上文中的“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才能准确把握,否则就可能错误的理解为“才能和他所担当的官职相称”。准确把握表述人物特点类词语的意思,是做好这类题目的前提。
  
  二、注意理解题干中的“全都说明”
  
  “全都说明”是要求选中的项都能说明,并不是要求所有能说明的都入选。有同学曾经争辩,正确选项中不完整,还有能说明的没选中,就是错误的把“全都说明”理解成了把能说明的都要选入。
  
  三、注意选项的顺序和题干要求一致
  
  分别表明类试题要注意选项顺序与题干要求保持一致。例如:
  (2006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导诸掌/出则车舆,入则扶侍
  B.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C.肤脆骨柔,不堪行步/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答案选A,如果不注意到"分别"二字,就很容易错误的选成了B。
  
  四、注意直接表现优于间接表现
  
  例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谏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答案是D。同学们难以把握的是⑤,因为从全文看,诸谏儒疾毁固的原因应该和辕固生敢于直言有很大关系,虽然在这道题中它不构成干扰,但如果设置一个③④⑤的选项,恐怕就会有同学不知怎么办了。这里涉及到答此类文言文题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即:直接表现的永远优先于间接表现。③④⑥都是直接表现辕固生敢于直言,⑤则通过其他人的反应表现,不在第一选择。但如果没有③④⑥,只有③④⑤或④⑤⑥,则可选。再如:有的题目中表明某官爱民的,当某官离任时百姓垂涕而送,亦不在第一选择之内,而应该首选其爱民的具体行动。如果选项中没有全是直接表现的,则“百姓垂涕而送”成为正确选项。这种题和现代文的思路不大一致,务必注意。
  
  五、注意界定事件发生的时空
  
  文言文阅读题目设置时故意“张冠李戴”的情况较多。比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中文言文最后一题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有“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句。但对照原文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是在其读书入迷时,而对家人呵斥怒责却是在“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处,故错。又如2005年高考重庆卷文言部分,有一题选“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项“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和原文中相应文字一对比,就会发现原文中“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表达的意思是他要回之前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而不是“回来后”。另外,文言文中把甲、乙两地发生的都说成是甲或乙地发生的,把在A、B时间段发生的都说成是A或B时间段发生的错误项也很多,要特别注意。
  
  六、注意对事件发生对象的表述
  
  这种题往往是和古代汉语特殊的表达方式有关。比如可能大家都记得《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项门。”这里的“从”就不是指沛公随从,而是使“百余骑”跟着他,这里很容易导致主宾关系颠倒。2006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最后一题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的后面赶到火场”,就是错误的理解了原文中“槐骑从数人于火所”; 2006年高考重庆卷,B项中“英宗想在宫内的鏊山上张灯结彩”,和原文中“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不符,此处应译为“张挂花灯,做成鳌山”。这两题都属于这一类。 2000年高考全国卷,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题干的表述对象是“其父子”两个人,信息中表现父或子任何一个都符合要求,但很多同学都错误的理解为要同时表现,点面不分。
  至于其他考点,比如作者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观点、态度,则可借用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些办法来做。比如通过找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对人物或事件叙述的详略安排等来判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恨,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则可通过划分层次,找过渡句,注意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来完成。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编者语:文言实词义项繁多,除了平时积累牢记外,对试卷中常见设误角度了然于胸,并掌握相应应对策略,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每年高考的重点考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各地高考题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对文言实词显性与隐性的考查均在5-8分,有些省市(如2007年高考上海卷)事实上已占到了10分左右。因此,加强文言实词考点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文言实词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
期刊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多音字的掌握是高三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区别并有效的记忆多音字是一个不容忽视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音字的掌握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多音字规律,进行记忆:    一、了解常见读音,准确掌握特殊读音    如:1. 角:常见读音为jiǎo,如“一角钱”;意为“角色、角逐、古代五音之一、姓氏、古代酒器”时读为jué。  2. 劲:常见读音为jìn,如“有劲”
期刊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题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对这类题的解答,务必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写景的有“青苔”与“红树”,抒情的有“寥落”和“愁”。很明显,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便生成一种古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期刊
如果说我们是鱼,那么灵魂就是供我们充满生机的水。  如果说我们是树,那么灵魂就是供我们勃然生长的土壤。  如果说我们是鹰,那么灵魂就是供我们展翅翱翔的蓝天。  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说:“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们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希望完全寄托在肉体上,而是寄托在灵魂上,那么,无论出现何种不幸、苦难和病痛,他们的生活都不可能成为其它样子,而只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幸福。
期刊
刘寄奴灭寇立功   杜刚    会稽复陷。牢之①闻之,星夜来救,与贼战于城下,大破之,贼始退走。乃以大军屯上虞,使刘裕戍句章。句章城墙卑下,战士不盈数百,为贼出入要路,屡被攻围,守城者朝不保夕。裕至,率众固守。贼来犯,辄败之。恩②知城不可拔,乃舍之北去,由海盐进兵,裕尾而追之,筑城于海盐故治。贼将姚盛来攻,裕开城出战,谓盛曰:“汝识我乎?敢来送死耶?”盛见裕,心已怯,强斗数合,手足慌乱,裕大喝一声
期刊
鉴赏古代诗歌,是一个浏览的过程,也是一个剖析的过程,既要从上到下一丝不漏,也要由外到内,层层深入。    一、要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通过把握作者风格,把握作家所处时代,准确把握诗歌的总体思想情感    古代诗人春兰秋菊,各有风骚。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写实;李清照、柳永的婉约,苏轼、辛弃疾的豪放,王维、孟浩然、淘渊明等人的山水田园,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因此,熟悉了作者的风格,也能较快地把
期刊
鉴赏诗词离不开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思想情感,就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
期刊
雄鹰振翅奋飞,因为它坚守它的梦想——翱翔蓝天;骏马不停奔跑,因为它坚守它的梦想——驰骋草原;鱼儿奋力游动,因为它坚守它的梦想——游弋海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每个人都应坚守自己的梦想。  坚守梦想是树立自信的根本。  常常因为考试失利而感到沮丧,常常因为不能更好的完成作业而烦恼,每当如此,自信心就变得不再坚强。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应该为自己的梦想不懈的奋斗,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
期刊
决定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智力因素(知识和能力因素);一个是非智力因素(心理和方法因素)。学生优秀的智力品质,主要靠平时的锻炼和培养。临考前或进入考场后,再想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就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这时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成败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可变性很大,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下面针对临考前和考试中考生的心理调节方法予以点拨,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作好考前
期刊
[传记类]    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皙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递不相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