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西部产业转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我国东部对西部的产业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促进和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环境承载力和各地区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差异性,也可能为对环境不友好的技术和产品转移到西部提供动力。随着我国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外来资本加大对西部矿产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危害,本文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三个主要矛盾,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一.产业转移对环境影响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求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也正在发生迅速变化。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地区产业发展也有了新的转向,即部分传统产业日趋饱和,产业空间转移速度不断加快。由于优势部门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使得发达地区原本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出现了向欠发达地区空间转移的现象。产业区域转移有利于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也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然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也日趋下降: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粗放型生产导致的能源浪费,环境承载量不断降低。
  二.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西部逐渐形成了以能源、有色金属、机械、冶金为主导,轻纺、农产品加工等相配套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对中西部经济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9 年,中西部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地方工业增长较快,但大都属于一般性的加工业,技术含量不高,如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等。具有高附加值和技术提升型的新兴产业较少,高新技术企业较少,技术开发投资不足,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研究的意义
  日益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产业转移与环境质量问题。中西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尤其是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对当地环境质量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中西部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初期,工业经济尚处在起飞阶段,需要大量承接外商投资和承接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来增加工业产值,提升经济实力。在此过程中,势必伴随相当数量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这些污染密集型产业和项目可以快速拉动当地经济,因此尚无法完全禁止和避免污染密集型产业和项目转移,针对目前中西部承接污染产业转移现状,可增强环境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在修正引资效应指标基础上完善环境标准体系;调整引资策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并用多元手段,矫正政府“失灵”等一系列建议和对策。其中,修正引资福利效应指标,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规避污染产业转移的有效手段。、
  四.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三个矛盾
  矛盾一:经济增长加快,环境风险加剧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看,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往往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到上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又将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再到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世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承接地在获得较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最大的瓶颈,也是污染滋生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性产业,产业技术含量低,产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
  只有坚持服务全局、有的放矢地承接,防止“饥不择食”、目光短浅地盲目招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两高一资”产业的“高歌猛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矛盾二:项目密集上马,环境容量有限
  产业转移实际是地区间政府和企业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一方面是要摆脱旧的产业束缚,从产业移出中获得资金和比较利益,另一方面是为了谋求产业的高附加值。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持续多年,中西部地区从开发程度来讲,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但这些地区也往往处于一些重要水系的上游,被认为是中国天然的生态屏障。一旦这些地区遭受污染,其后果的严重程度甚至将超过局部流域的污染。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西部地区所谓的“大”环境容量只是一个假象,实际上却是脆弱得经不起任何折腾。在我国刚刚发布的主体功能区划中,西部地区被划为限制、禁止开发的地区面积最大。
  因此,不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要以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重要依据,改变过去国土空间开发的无序、无度和盲目状态,绝不能重新落入过去转移产业变成转移污染的陷阱。
  矛盾三:竞争日趋激烈,环保红线脆弱
  产业转移背后,地方政府之间的争夺不可避免。从区位到资源,从政策环境到人力成本,各地都在尽可能以最优厚的条件吸引投资商的注意力。
  多年来,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中西部一些城市之间除了互相竞争外,还要与东部一些地区“肉搏”。同时,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开始变得迫不及待,于是纷纷到沿海“抢转移”,到转出地“进笼抓鸟”。而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企业环保投入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酷的“落地条件”竞争下,一些地方开始在环保需求上“动心思”。由于我国东西部环保需求存在差异,对一些落后工艺和淘汰产业缺乏约束力,导致一部分恶性的污染转移。
  要转变这样的“转移乱象”,国家层面强有力的干预必不可少。国务院有关部委近日制订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但直至目前,我国仍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限制和禁止产业目录。除此以外,要尽快完善中西部地区地方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设,严厉打击以降低环保需求换项目的行为。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最容易被牺牲和被突破的是环保红线,而决定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败的也是环保,同时,能够促进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的最有效手段还是环保。如果环境被破坏了,那么无论吸引再多的投资和项目,这样的产业转移都是失败的。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严格产业准入,必须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依据。在产业转移中,应严守这一铁律不动摇,不折不扣地把环保当作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压线,绝不越雷池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产业转移健康发展。
  五.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环境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对投资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投资人利益之外的团体能不能承担一些经济、道义、以及法律责任这样的利益相关因素。这虽然不是企业业务的一部分,但是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社会的原起是最初聚焦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上世纪80年代末环境保护的概念此起彼伏,那时候提出了一个环境复合公式,讲的是说环境负荷是三个变量,包括人口、富裕程度以及技术因素。这三个变量在一起能够表示出企业对环境负荷带来的影响。如果要减轻企业的环境负荷无非有三个方面的行动可以做--------降低人口密度、降低富裕程度和改革生产技术。
  人口方面能够降低人口,这个显然是可知性但是非常花时间的事情,要通过几代的努力才能达到。另外一个就是降低富裕程度,很多国家都可以看到越富裕的群体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消耗也越高。但是同样往往是在贫困和环境的恶化如影相随,所以很难在富裕层面做出一些事情。今天能做的就是技术了,企业向着环保方面的业务改进,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有社会责任感所有企业的共识。
  环保部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提出,要防止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转移等问题。
  该报告介绍,有关部门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环境监管。
  六.合理性建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当今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从传统的单向循环环境改变为受企业利益相关者影响的多元环境。任何一个谋求发展的企业, 无时无刻不在和这些利益相关者发生关系。“能够摆正、协调好这些关系, 企业就会发展; 反之, 企业便会陷入困境”。“摆正、协调好”这些关系必将极大地改善企业与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 使企业能在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中发展, 同时对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能起关键作用。
  构建并完善产业转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
  我国在下达的《关于禁止向西部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中针对国内污染转移明文规定十五类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小企业、设备及工艺不得向西部地区转移。并在 2010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但是针对污染产业转移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尚无清晰规定,也无具体的惩罚措施。因此我国应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将产业转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引资及环境法律法规的立法之中,对污染产业的投资加以限制和监管,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并进一步界定环境污染标准,细化各地引资准则,控制污染产业转移。
  调整引资策略,优化产业结构
  不论是国际污染产业转移还是国内污染产业转移,主要都是因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造成的。因此,中西部可通过调整引资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有效的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首先,引导行业投资流向“绿色产业”。中西部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耗能高,污染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对环境的威胁程度高。如若利用充分利用中西部人力资本优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定会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进一步,积极引导资本流入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建立绿色投资机制,则会在引资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其次,产业内结构优化,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对于达不到治理条件的污染产业,限制准入或责令退出;并对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进行整改,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减少同类污染密集型产业数量,并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增强治污能力,实现清洁生产。再次,注重经济质量增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引资项目的环境评估,在保证引资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引资数量;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优质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禄胜.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2(4):62-66.
  [2] 孙力.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初探[J].生态经济,2002(4):60-63.
  作者简介
  王仕云,男,1986年12月20日生,回族,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现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在职硕士,民族经济学方向,主攻民族地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就职于北京欣卓越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任技术部经理。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引言:近几年京津两地的经济持续发展,开始呈现出向周边扩展的迹象,而做为其紧邻的河北凭借其地理优势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优化河北省的创业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源,为河北省发展经济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本文仅就河北省的投资环境现状及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该地区吸引、集聚外来资源和要素的能力。投资环境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好的投资环境就如同引力巨大的磁场,源源小断的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的流入。
期刊
引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对公司、员工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一个公司来讲,公司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管理者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承担了更重的责任和义务。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对员工所做贡献的认可,如何实现公司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平衡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现有薪酬管理的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  薪酬
期刊
引言:文章着眼于近年兴起的淘宝网全场五折的“双十一促销新模式”,对其促销影响力和最佳促销频率进行了定量性研究。文章采用了回归分析法、移动平均比率法和调查法等,得出如下结论:就其2012年第三、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二季度总成交量而言,该模式为天猫及淘宝带来了14.91%左右的利润增长;其促销模式的最佳促销频率为每年3-4次。  一、概述  网购“双十一促销新模式”是指淘宝网在2009年以来,每年
期刊
引言:在新的一年里,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形势仍在低谷徘徊,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么?广大的中小企业个体以及地方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积极应对?本文从各个方面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某种积极变化,不再回避有关全球经济增长再平衡的敏感话题。中国官方官员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不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实
期刊
引 言: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口岸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平台,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将资源整合,通过信息共享、流程优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升口岸竞争力。  一、前言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不单单表现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更是各国政府机构效能的竞争。口岸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平台,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起
期刊
引言:如今的金融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创新能力。相较于一些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不论从基础设施,还是从组织结构上都缺乏优势。为了提升自身的金融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应该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创新措施。农村信用社存在网络覆盖面广、地缘广等特点,为此,其应该充分依托于自身的优势,改善自己的劣势,提升自己的金融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本文提出了
期刊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各企业的投资活动也渐渐地朝着成熟的阶段进行发展。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在具体的投资实践过程中,由于投资管理的落后、不合理现象,给投资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限制,甚至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以上因素考虑,本文对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针对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企业投资主要是指相应的企业通过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想在未来获取加
期刊
引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加强和开展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目前,由于企业思想政治方法老化,工作机制不完善,造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问题进行解决。下面我们就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强
期刊
引言:税务筹划通常指的是纳税人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实施以减少税务为目的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在企业中,职工所需缴纳的税务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对其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可减少员工的纳税负担,促进企业员工利益的提升。本文从薪酬的支付方式、支付时点、支付比例和福利待遇几方面阐述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方式。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实现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薪酬并不
期刊
引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利进行财务管理的根本,银行存款作为企业货币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应该全面具体,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文章分析了企业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常见的问题,提出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时应该重点关注会计出纳权责相分离,及时记录银行存款收入和支出,妥善管理票据和规范网银操作几方面,由此以制度制约相关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企业银行存款管理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