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与专业成长的关系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专业成长包含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心理素养四大要素。专业成长的对象是指所有在职教师,而多数学校在对象上只侧重于青年教师而忽视了中老年教师;在内容上,学校又往往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其他三个要素的培育和发展。误区的存在使教育科研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之间缺乏了思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至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未能有效达成。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教育科研这个平台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意识
  正确认识、感悟教育科研的内涵,并对教育科研产生向往的情感倾向,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通俗点来说,教育科研就是主动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绩效的各种研究活动。很多教师既对教研神而往之,又对它敬而远之。这是对教研的一种误解。教研应该是“来之于教,作用于教,回归于教”,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每天都在教学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教研工作。因此,积极引导教师科学地认识教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融入教研活动中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二、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度建设是开展教育科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把教育科研的各项指标、要求量化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计划、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中,使教育科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制度为载体互相融合、互为支撑。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它的血液。为了使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落到实处,除了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制订各自的工作计划时量化体现教研含量之外,还立足于教研的可感性,精心设计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使教师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感受教研的真谛和参与教研的快乐。
  (3)保障充足的教研经费。虽然学校的经费是非常有限,但还是应该将有限的经费倾斜性地用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上去。
  (4)校长要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叶圣陶先生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虽然校长不是全才,也不一定是教研方面的专家。但如果校长能从理念上理解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经常指导或参与有关教研活动,就自然可以增强教研氛围,鼓舞教师进行教研的信心和干劲。
  (5)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让教师从工作中碰到的某一个问题开始,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规律,谋求解决该问题的答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教研和养成善于进行教研的良好品质,实现“点—线—面—体”的螺旋上升。
  三、精心提炼教研课题
  搞教育科研,既要防止敬而远之,又要防止盲目跟从,片面追求“空、大、多”,更要防止产生教研是“门面”“摆设”的不健康思想,应让教研进入课堂,实现“课堂——课题——课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良性循环。
  (1)打造学习型团队是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2)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合作型教育科研活动。如请导师进门,组建骨干教师研修班;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送教下乡,请兄弟学校参与教育研讨活动等。
  (3)结合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课题研究。为了保证课题的质量,也保证教师研究的价值,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首先应该向全体教师征集教学问题,筛选出课堂中的典型难题,然后再从实际出发,按照合理科学的程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原则围绕课堂实际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即使拉长了选题和立项的时间,也要结合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力求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学活动收到实效。
  (4)重视资源、成果共享。为避免产生“深藏闺中无人晓”的现象,应采取开展学校教科节暨校级课题研讨会等形式,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进一步推广经验,使每位老师、每个学科都受益,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科研密不可分,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常锡光.中小学幼儿教师实用教育科研方法[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2](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关县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幼儿百科辞典》对“探索”的界定是:“探索是个人主动地从多方面探讨、寻求答案,解决问题。”这里指的寻求答案,但是寻求答案,首先要有问题。在有问题的基础上,去从事探索活动就更加有目的。因此,探索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探索活动中的“质疑”即是探索活动展开中的“发现问题”。  但是仅仅有幼儿的“质疑”是不够的。在幼儿想找蚂蚁却又找不到的时候,教师通过两个“质疑”促使幼儿思考,由此
2010年3月23日上午,海南省举行首期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培训开班仪式。全国少工委、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相关领导,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令德等出席仪式。  据介绍,2004年8月31日,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和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在海南建立了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经过5年多的实践和推广,培训了近3万名团干部和学校教师。此次,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工作是首次在海南省开展。  全
海口8月6日电记者从海口市教育局获悉,海口市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2008年计划资助300名特困生上大学,其中最高一次性可获得6000元资助,以保证海口市学生不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   刚刚出台的《海口市2008年资助特困大学新生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规定,2008年将资助被第一批(含提前批)全国重点院校录取的优秀特困大学新生150名,每人一次性资助6000元;资助被第二批(含提前批)高等院校录取
在幼儿园,几乎每班都会有一两个令人闹心的孩子,他们或者上课动个不停,或者稍不如意就撒泼,在面对孩子上述行为时,我们往往习惯采用批评、训斥或听之任之等手段,殊不知,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孩子更加我行我素,那么,是不是这些孩子真的“孺子不可教”?本学期我与班上两名教师对此类孩子进行了对“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情况分析  (1)研究对象情况简介。小宇,男,四岁半,性格较内向、急躁。生
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就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和能力。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打破了以往品德课的概念,学生德育的场所从小课堂走进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而是提出了把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前,延伸到课后的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内
冰心说:“世上倘若没有了女人,至少减少50%的真,60%的善,70%的美”,女人可谓是真善美的化身,假如你读懂了吴健雄的话,你一定会对冰心的这则“女人赞辞”深信不疑;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假如你走近了吴健雄的话,你对这段“褒女贬男”的名言,反感情绪会大大减弱;毛泽东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假如
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在表现,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在状态。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抓住学生的思维习惯,将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特性进行有效培养,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形成。”“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学实践也证明,思维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品质素养的高低。因此,培养具有
一、案例背景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如何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识字资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镜头一: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小组长”在孩子的眼里是一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力的手段。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体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标;课堂教学;渗透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交叉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方兴未艾,紧紧围绕“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潮声未落,网络研修活动又应运而生。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不仅借助这个共同的平台成功地实现了多元对话,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在关注校本、走向校本的同时,有效地克服工学矛盾、挣脱时空和人员的限制,借助现代信息网络达到了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