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特别是对启蒙教育的小学来说,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小学班级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而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小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对物的使用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的习惯。二是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教室内桌椅的搭配,第一排桌子离黑扳的距离,灯具的配置,光线的来源,都要做到科学等。突出物质文化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启蒙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要把他们从一个不懂事的顽童培养成具有“四有”品质的社会人,必须使他们从小在学校里养成能受制度约束的习惯。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突出“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是针对全国小学制定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所以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的说来,小学班级制度建设要尊重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突出班级制度文化的民主性、科学性,同时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要突出主题、简捷适用,这样便于小学生记忆、理解和执行。
对于低段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如对学习方面,要求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还有爱护学习用具、爱护公物等。随着年级的上升,班级制度可逐步扩充,到了高年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基本建立建全。仅有制度是不行的,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的,首先教师要带头遵守制度,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上课、参加班级活动就应不迟到。其次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使全班学生知道违反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三、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小学班级的象征,它反应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从抓班风入手,以建立和谐班级为奋斗目标。从小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和睦相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如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语词;要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谅解别人的过失。培养学生的是非感,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班级里有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正确舆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學生对班上的一些现象展开评论、辩论,使学生明辨是非而形成的,要树立起“我是集体中的一员为荣,我损害集体荣誉可耻”的共同价值观。民主是和谐的基础,要建设和谐班级,首先班主任应在班内倡导民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多与学生接触,参加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上的制度建设、重大的活动要与同学们一道讨论决定。
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合理科学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为实现目标,学生可以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
2、要有一个全面规划。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校生活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由一个蒙童到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一定思想意识、掌握了一定社会规范的少年,所以各年级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时代的气息,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优良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沐浴着每一位同学,使同学们感到温馨、快乐。在优良班风的吹拂下,会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四有”品质的新一代。
小学班级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而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小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对物的使用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的习惯。二是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教室内桌椅的搭配,第一排桌子离黑扳的距离,灯具的配置,光线的来源,都要做到科学等。突出物质文化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启蒙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要把他们从一个不懂事的顽童培养成具有“四有”品质的社会人,必须使他们从小在学校里养成能受制度约束的习惯。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突出“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是针对全国小学制定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所以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的说来,小学班级制度建设要尊重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突出班级制度文化的民主性、科学性,同时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要突出主题、简捷适用,这样便于小学生记忆、理解和执行。
对于低段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如对学习方面,要求小学生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还有爱护学习用具、爱护公物等。随着年级的上升,班级制度可逐步扩充,到了高年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应基本建立建全。仅有制度是不行的,制度是需要人去执行的,首先教师要带头遵守制度,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上课、参加班级活动就应不迟到。其次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使全班学生知道违反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三、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小学班级的象征,它反应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从抓班风入手,以建立和谐班级为奋斗目标。从小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和睦相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如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语词;要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谅解别人的过失。培养学生的是非感,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班级里有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正确舆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學生对班上的一些现象展开评论、辩论,使学生明辨是非而形成的,要树立起“我是集体中的一员为荣,我损害集体荣誉可耻”的共同价值观。民主是和谐的基础,要建设和谐班级,首先班主任应在班内倡导民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多与学生接触,参加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上的制度建设、重大的活动要与同学们一道讨论决定。
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合理科学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为实现目标,学生可以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
2、要有一个全面规划。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校生活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由一个蒙童到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一定思想意识、掌握了一定社会规范的少年,所以各年级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时代的气息,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优良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沐浴着每一位同学,使同学们感到温馨、快乐。在优良班风的吹拂下,会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四有”品质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