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必需”辨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本义指胡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显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本义指遇雨停下来等待,常用义指“需要”,现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显动词用法(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因二者音同义近,常与几个共同的字组成的词也易混用。“必须”和“必需”就是其中的一对,很有辨析的必要。“必须”是副词,侧重于“一定得要”,不这样做不行,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如“必须参加、必须早点来”。“必需”是动词,侧重于“一定得有”,没有这种东西不行,多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可作定语、谓语和宾语,一般不作状语,如“必需的药品、植物生长必需阳光和水、这些生活用品都是日常所必需的”,还可组成“必需品、必需元素”等词语。下面两句中的“必须”和“必需”都用得不对。
  ①不管你信仰什么,是否是党员、先进,但你都必需做个好人,做个正直的人。(应该用“必须”)
  ②发展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必须的。(应该用“必需”)
其他文献
今年2月11日,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推行“书同文”,将中国的文字统一。两千多年后,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的出现,让中文走向世界。已为汉语拼音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年102岁的语言文字专家周有光说,50年来,汉语拼音的应用扩大,快速惊人。原来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现在显著地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原来主要是小学生的识字工具,现在广泛地发展为信息传
期刊
(一)  提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这,大概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最底气不足的了。“写作文没材料,没论据,无米下炊呀”。其实,在学习、生活中大有资源可用。只是我们没能很好地挖潜,没能找到与作文的转接点,为我所用。 那如何使得材料为我所用呢?  (二)  第一,挖潜“专长领地”,释放“文化积存”——专长、爱好中的文化积存。  请看下面以“旅行”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示例】  殷墟甲骨,周代鼎彝,嬴
期刊
《插图中的世界名著》(余凤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名已提示了书的重点;封面上“叩开插图门扉,尽享名作魅力”两行文字,使作者的用意更为显豁。这是一本有关文学作品插图的书。  何谓插图?插图的作用是什么?书前范景中的《序言》作出了回答:    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就印刷本的书籍而言,最早的实例大概产生于9世纪的中国。在西方尽管要到15世纪才出现这种形式,且常为几乎是整块木板刻
期刊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者,出其所必趋也。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①;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②。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
期刊
考点点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大纲规定的重要考点,也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必设题的考点(多数是直接设题,少数是间接设题)。其命题的主要表述形式有三:  1.“……”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何作用?(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或:解释某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或:联系某某段,谈谈你对“……”一句的理
期刊
考点点击  散文阅读属于文学类作品的阅读。“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    备考攻略  从《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中的规定可以看出,散文的阅读思路应在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表现上下工夫。  明白了高考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在散文阅读中对症下药。  对
期刊
青春芳华,游走于世事之缘,年华正少,漫步于青春之路。为如是的我感怀忧伤。   ——题 记    徘徊于街市的喧闹、嘈杂,在闪烁的霓虹下,独自漫步,倾听着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所有,内心不免有些感怀。也许,我不属于这个城市,或是这个城市不属于我,我厌恶它的喧嚣,而它也无视我的存在。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与我交汇,我出生于此,在此度过了一个个漫长而又难熬的冬季,现如今,这被披上沉重枷锁的高中生活也会在这里画上一
期刊
又是一个五月初五,还是在这个凄清、孤寂的泽畔,芳草又如约地展现几千年不曾改变的容颜。可你,去了哪里?……  还记得那个下午吗?你,依旧是独自一人,依旧是容颜憔悴,愁肠百结,在这个芳草萋萋的江边,忧伤地行走,愤慨地吟唱。路,在脚下延伸,而你却不愿去涉足,泪水滑落进你的瞳孔,闪烁的尽是无限的茫然……  多少年了,你,竭忠尽智,侍奉君主,进不隐谋,退不惜命,用一颗丹心来诠释忠义的内涵。  多少年了,你,
期刊
【老汤档案】  小说家、教育家、学者,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汤吉夫先生是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共生的作家,三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汤吉夫短篇小说集》《汤吉夫中篇小说选》《汤吉夫小说选》《朝云暮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郭书俭印象》,以及随笔集《津门乱弹》《湖边记忆》等。近期出版了中篇小说《遥远的祖父》、长篇小说《大学纪事》以及随笔集《书斋内外》。应该说汤吉夫先生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蕴丰富。从本期开始“文史博览”栏目将介绍一些日常交往中最易误解的人文、历史常识,包括典故溯源、民俗揭秘、人物考古、礼仪点评等方面。这些常识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正确、得体地运用。  (编 者)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