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认真制定符合现实要求的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将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初中化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很多,要想实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最优状态,还需要我们在有效教学策略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52-01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宗旨。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提高了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的现状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探讨与实践。
  一、深钻教材,整合用好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教师用好用足教材资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处理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了解学情,凸显学生学为主体
  学情是指学生自身一切因素的总和。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行为方式、思维方法、兴趣爱好、心理特征、情感渴盼等诸多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教学过程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只有准确了解学情,才会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会使教学方法更灵活,才会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发展。例如,在《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中,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对本课题进行大胆的設计:①学会利用提供的玫瑰花瓣自制指示剂,并观察自制指示剂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②学会利用pH试纸测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pH。③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自制指示剂,观察颜色,然后逐滴滴入稀硫酸,直到颜色刚刚发生变化,并测出此时溶液pH,试解释pH发生变化的原因。三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者适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自主讨论,归纳得出实验结论。此方案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气氛热烈,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实践证明,充分了解学情,多在学生合作与探究学习上下工夫,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化学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快乐!
  三、转变教师教学思想
  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注重学生对实验的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各种外部属性,如色、味、态、声、光、热等现象,都要依赖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并用语言加以准确描述,进而分析概括出物质的相关性质或反应原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增强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与观察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操作的步骤和产生的现象,准确、规范地描述实验现象,变多听为多做,变多看为多说,变多记为多想,真正将实验赋予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思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培训教师实验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演示实验,必须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现象的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潜下心来,认真研究难做实验、易失败实验的细节,发现或发明实验成功的秘诀。保证实验成功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正如前文提到的“面粉爆炸试验”和“铜与硝酸银反应”两个实验,如果在实验前首先将面粉进行了充分烘干,实验中使用了大型号的吹气装置,并在容器上方用A4纸将容器盖严,尽可能密封,该实验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将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控制为3.4%,且加入适量酸使其酸化,此时再将铜丝浸入溶液中,铜丝表面就会迅速看到银白色的固体。
  五、精讲多练,优化课堂讲练策略
  化学新课程指出:精讲多练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重要原则。“洋思经验”、“杜郎口现象”等教改的成功,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直接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化学课堂教学应加大训练的力度,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中学”、“研究中学”,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展。所谓精讲,主要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掌握精讲策略要做到两点:一是坚持“少而精”,对概念性的知识,力求讲清、讲透,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让学生学精学通;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要多提出问题,启迪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总结,实现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化的局面。“多练”就是增加学生自主训练的机会,以练促学,注重运用,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多练不是搞题海战,要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就必须跳进题海,精心选择,巧妙设计各种练习,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有效的练习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练习过程多重性,课前预习、课中训练、课后拓展都要留有练习。二是练习题量分层性,平时练习分为A、B、C三层,A层是基础题适用于后进生,B层适用于大多数学生,C层主要针对少数优等生,要鼓励学生尽量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练习讲评实效性,只要有学生会,哪怕全班一个学生会也不讲,要鼓励学生互讲互教,争当小老师。实践表明,“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精讲”就是为了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多练”,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优化讲练策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功率,让学生在“精讲”中提升,在“多练”中发展!   六、运用探究性教学
  1.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的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①学生自拟实验方案。②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③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2.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滲透、融会贯通。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猜想二:要有氧气。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学生提出各种猜的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实验一: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首先,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水面会上升?②为什么水面上升约1/5时,不再上升?③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哪些问题?④红磷的量有无限制?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⑤如果红磷不够,实验的结果会怎样?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各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鼓励、引导,及时发现闪光点,这样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化学真谛,有利于培养学生缜密性与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组织教学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巧凤.浅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0):23-23.
  [2]宁茂生.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家教世界,2012(5):5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伴有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者采用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伴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患者,修复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语言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究语言活动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幼儿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96-01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语言教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护理策略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以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常规及呼吸、血压、体温等体征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音乐教育这一方面,针对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有双重性的,它是培养钢琴学者演奏和教学的双能力,无论是演奏者还是钢琴教师,都要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演奏能力方面进行学习。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双重性 钢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26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5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教育对小学生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就无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其一味地被动接受。如何能够创设新型的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因此,本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出的一系列现代新型学生观、教师观的新概念引导下,语文课堂中追求师生平等对话、和谐共生成为新课改理念的核心要义。江苏省苏州中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作文批改,语文老师付出许多精力,花费许多时间,却收效甚微。面对这样的现状,本文从丰富作文批改的形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创新作文批改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文批改 丰富形式 创新内容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6
[目的]探究淀粉对硫酸黏菌素发酵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淀粉,并对淀粉进行双酶法水解,研究水解时间对发酵水平的影响。[结果]添加淀粉的发酵水平比原配方高; 水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