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829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数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兴趣培养;研究性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数学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新数学知识”“新数学思想”和“新数学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并具备相应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由于受学科知识、思考角度、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越来越差,基本上只知道按照教师授予的模式走,没有一点自己的发散思维,所以,当务之急是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并实践到教学当中去,下面我就浅谈几点想法与做法.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固定模式的教学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品质,如何拓宽学习的空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而心理学表明,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敏捷活跃,比较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故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个人差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说、敢想、敢提问、敢质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互动状态,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忙于批评,而要帮助他们弄清原因,找准差距,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创新思维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激发数学兴趣,强化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现实中,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不是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更不可能让他们进行数学的开拓性研究和探讨,那数学的创新能力就更无从谈起.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形成优秀的数学创新能力,首先是培养他的兴趣.当学生编完9的乘法口诀以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相乘的变化会引起积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过了一会儿,甲生说:每句口诀中被乘都是9,后一句口诀中乘数比前一句多1,积就比前一句多1个9.乙说:每句口诀中积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是9.我肯定了甲、乙的发现,并鼓励学生继续找规律.过了一会儿,丙说:9和幾相乘的积,就是几十减几的得数.我问:你是怎么发现的?丙说:1个9比10少1,2个9比20少2,3个9比30少3,……,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所以……大家对丙的发现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传统的教学中,编完乘法口诀之后,就是读与算.本课中我却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热情.从教学中可以看到,正如赞可夫说的,像乘法表这样的传统教学内容,即使教学目标没有变,可是采用了新的教学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教学思路,深化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许多人都说中国应试教育出厂的学生都缺少创新思维,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没有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要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做几个尝试.第一,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不要随意地、严厉地打断或者批评学生的个性思考,甚至是错误的逻辑思考,因为成功永远是在无数次的失败过后才到来的,只有让学生敢去想,去思考,他们才有可能创造出不一样的结果出来.第二,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塑造每一名学生,
  不能以少数标准评价广大学生;让有特点的学生扬长避短、学有所长,让学困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帮助和关爱.第三,教师因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的引导,不要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把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全部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应重视引导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探讨摸索出答案才是最好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学中.题目: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男女生共分,每人可分6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可分10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人可以分几个?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按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结果.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设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一会儿,平平说:“老师,我想出了一种新的解法,我把原题变形为:一项工程,甲乙合做要6天完成,如果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如果乙队独做要几天完成?于是得出新解法:1÷116-1110=15,所以女生每人可以分得15个糖果.”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改变基本的创新思维方向,把知识要点进行转化,进行奇异的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本课中学生正是运用了这一创新思维方法,才使一个用最小公倍数解答的应用题成为一个较普通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思维实现了创新,解法达到了最佳,可见,“变异”是实现创新的又一种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多种知识的变异,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对学生的一些超意识想象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不能只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某一创新思维结果,应当让其在教师的激励下去努力实现创新思维的创新与再创新.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创新能力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教材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的教学中,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 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方式.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也是在生活当中应用较广泛的工具.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贴近生活,生活化教学能够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简单探讨,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现象.数学是一门考验学生逻
【摘要】数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高考成绩分化最明显的科目之一.很多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体会是:上课听得懂,作业很难独立完成;简单基础的题目会做,稍有变形就不会;题目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平时会做的题,考试就是做不对;平时学习自我感觉良好,一考试就一塌糊涂;甚至对高中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一蹶不振.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中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没有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本文结
【摘要】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含量较高的学科,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发展学生
【摘要】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提前知道学习的内容.”教师需要意识到此点,并从第一节授课开始.这句话表明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所在,所以设置前置性作业时,需要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进行了解,然后巧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笔者对多元化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前置性作用业布置目的、设计原则及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作为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设高效课堂.本文分析了建设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途径  教育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问题,因此,教育的改革也让学校和教师面临着教学上的改革,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从建设高效的课堂教学开始.  一、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
【摘要】数学是学科学习中的重点科目,具有抽象性、应用性和复杂的逻辑思维性.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相对简单,知识设计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们的基础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机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整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今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结合小学生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况,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导入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其知识理解难度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强.导入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对于激活数学课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用“以旧带新”的导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高中知识
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超强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的解题分析时,不仅可以锻炼数学解题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但是,高中数学知识点复杂、题型复杂、涉及知识面广,而每道题型也都有多种解题思路,这就给学生解决高中数学问题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刻不容缓.  一、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题之前就要多审题,认
随着我国网络媒体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传播迅速、使用方便、情境
【摘要】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适应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变,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有所变化.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