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广东中考地理非常注重初中和高中的衔接,试题注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原因的分析,地理策略的制定。要求学生学会高级思维,学会对地理事物、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一、构建特征简图的知识网络应对地理中考改革
2019年广东地理中考出现了巨大变革,中考地理试卷结构由单一的单项选择题恢复到“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综合题两道共40分,“填空 简答”模式。从考试大纲上的综合题样题来看,简答分析题基本都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笔者在进行地理备考实践中发现,利用特征简图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有效梳理知识,加深记忆,并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養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比常规方法高效。
二、特征简图知识网络的含义
任何一个地理区域都具备最突出的特征,可能是自然环境方面或是人文环境方面。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区域之后,头脑里会对该区域出现一个基本印象。复习时,把头脑中最突出的印象通过简图的形式呈现在纸上,然后围绕简图进一步发散思维,层层深入,把区域中有联系的事物用简练的文字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
本文中“特征简图知识网络”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分析、提炼,最后绘制成有地理特色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对区域的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各自独特的、个性化的、可视的知识网络体系。
三、基于特征简图的思维导图与区域地理普通思维导图对比
以往绘制区域地理思维导图时,学生大多以区域名称作为中心,即普通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对区域的分析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和区域特征,不利于区域的特征认知和区别,导致对区域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仅停留在区域名称上,从而容易导致区域的混淆不清,影响答题。
基于特征简图构建的思维导图,把区域的特定位置、范围、特征等地理要素用点、线、面的简图表示出来。通过绘图,确定区域的空间位置,构建空间图像,然后把复杂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层层递进、分支,展示在导图上。
四、构建特征简图知识网络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意义
1.特征简图与思维导图优势互补
特征简图是一种描绘区域的简单图像,能凸显区域某一个突出特征,对加深区域认识和区分非常有用,但是它信息含量少,不能把区域所有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尤其不能把区域地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变现出来。
而学科思维导图把知识内容和理解思路运用直观的、形象的、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化繁为简。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但是在进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这种思维导图缺乏空间定位功能,不能反映地理区域的位置、轮廓等具体内容。
可见区域特征简图和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各具优势但又各有不足,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正好可以优势互补,起到“1 1大于2”的作用。
2.构建特征简图知识网络进行区域地理复习符合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就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利用特征简图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的思维导图非常符合地理学科的这两大特点,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根据区域的突出特征,绘制地理简图,把与之相关的区域内的地理事物层层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还把各地理事物的关系反映出来,清晰的展示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构建特征简图知识网络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有利于学生解答综合分析题
利用特征简图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加深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过程,培养了思维能力,为解答中考综合题打下基础。
首先,学生通过对某一区域整体认识,分析提炼出区域的突出特征,绘制出有特色的简图。学生心理简图的建立,有益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提升空间定位,培养空间思维,加深对区域的认识,更好的区分不同区域。
其次,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学会整理零碎的知识,将各种区域要素的关系用思维导图清晰的表示出来,让学生在众多的地理知识点和区域信息中理清思路,明确相互关系,提升区域认知,逐步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区域问题。2019年中考考纲明确提出将增加综合分析题,要求学生能简单分析某些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某一现象发生的优势条件等,区域地理思维导图的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完成这一类型的题目。
结语
在区域特征简图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中上学生完成比较好。所以,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讲解和展览优秀作品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如何绘制出高质量的思维导图;一方面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组员之间相互协商、取长补短、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燕.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8):6.
[2] 李慧群. 初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规律探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1(10):11-13.
[3] 徐志梅、袁孝亭. 运用心理地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能力[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2(5):12-1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
一、构建特征简图的知识网络应对地理中考改革
2019年广东地理中考出现了巨大变革,中考地理试卷结构由单一的单项选择题恢复到“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综合题两道共40分,“填空 简答”模式。从考试大纲上的综合题样题来看,简答分析题基本都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笔者在进行地理备考实践中发现,利用特征简图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有效梳理知识,加深记忆,并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養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比常规方法高效。
二、特征简图知识网络的含义
任何一个地理区域都具备最突出的特征,可能是自然环境方面或是人文环境方面。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区域之后,头脑里会对该区域出现一个基本印象。复习时,把头脑中最突出的印象通过简图的形式呈现在纸上,然后围绕简图进一步发散思维,层层深入,把区域中有联系的事物用简练的文字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
本文中“特征简图知识网络”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分析、提炼,最后绘制成有地理特色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对区域的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各自独特的、个性化的、可视的知识网络体系。
三、基于特征简图的思维导图与区域地理普通思维导图对比
以往绘制区域地理思维导图时,学生大多以区域名称作为中心,即普通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对区域的分析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和区域特征,不利于区域的特征认知和区别,导致对区域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仅停留在区域名称上,从而容易导致区域的混淆不清,影响答题。
基于特征简图构建的思维导图,把区域的特定位置、范围、特征等地理要素用点、线、面的简图表示出来。通过绘图,确定区域的空间位置,构建空间图像,然后把复杂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层层递进、分支,展示在导图上。
四、构建特征简图知识网络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意义
1.特征简图与思维导图优势互补
特征简图是一种描绘区域的简单图像,能凸显区域某一个突出特征,对加深区域认识和区分非常有用,但是它信息含量少,不能把区域所有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尤其不能把区域地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变现出来。
而学科思维导图把知识内容和理解思路运用直观的、形象的、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化繁为简。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但是在进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这种思维导图缺乏空间定位功能,不能反映地理区域的位置、轮廓等具体内容。
可见区域特征简图和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各具优势但又各有不足,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正好可以优势互补,起到“1 1大于2”的作用。
2.构建特征简图知识网络进行区域地理复习符合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就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利用特征简图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的思维导图非常符合地理学科的这两大特点,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根据区域的突出特征,绘制地理简图,把与之相关的区域内的地理事物层层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还把各地理事物的关系反映出来,清晰的展示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构建特征简图知识网络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有利于学生解答综合分析题
利用特征简图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加深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过程,培养了思维能力,为解答中考综合题打下基础。
首先,学生通过对某一区域整体认识,分析提炼出区域的突出特征,绘制出有特色的简图。学生心理简图的建立,有益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提升空间定位,培养空间思维,加深对区域的认识,更好的区分不同区域。
其次,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学会整理零碎的知识,将各种区域要素的关系用思维导图清晰的表示出来,让学生在众多的地理知识点和区域信息中理清思路,明确相互关系,提升区域认知,逐步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区域问题。2019年中考考纲明确提出将增加综合分析题,要求学生能简单分析某些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某一现象发生的优势条件等,区域地理思维导图的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完成这一类型的题目。
结语
在区域特征简图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中上学生完成比较好。所以,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讲解和展览优秀作品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如何绘制出高质量的思维导图;一方面建议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组员之间相互协商、取长补短、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燕.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8):6.
[2] 李慧群. 初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规律探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1(10):11-13.
[3] 徐志梅、袁孝亭. 运用心理地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能力[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2(5):12-1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