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校组织管理“同构化”趋向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学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同构化”趋向。所谓“同构化”,既意味着不同层次、类别的学校,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上越来越相似,甚至雷同;也意味着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学校似乎越来越像公司,越来越像政府,或者像军队,但就是越来越不像学校了。学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似乎走上了一条自我否定的不归路。
  从实践层面来看,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这种“同构化”的趋向。它通常是以“五化”的形式具体存在的。“五化”,是指办学理念的“效率化”,学校规模的“巨型化”,管理方式的“考试化”,组织机构的“科层化”,以及校长领导的“独断化”。要把握学校组织管理“同构化”的实质,有必要对此“五化”现象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
  办学理念的“效率化”,是指学校将效率作为办学、管校的根本追求乃至唯一目的,效率成为人们思考和行动的依据与法则,成为人们判断一切教改举措是否合理、必要的标准。正如著名的教育领导学者霍金森所说:“在管理与组织生活里,高于一切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迄今为止,大概没有人主张组织运转应当缺乏效率和效用。”但是,学校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却背弃了组织设置的原初目的。学校原本是一个富有意义和不断生成意义的教育性场所,教育活动是一项需要加倍付出和考验耐心的工作。不幸的是,学校在崇信效率的同时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机械运行方式。学校似乎正在沦为一部热衷于效率的“巨机器”。
  学校规模的“巨型化”,是指近年来许多学校走上了一条靠扩充师生数量和班级数量来提升学校知名度的险途。“巨型化”使得学校越办越大,个别地方的一些学校甚至接近万人规模,“巨型化”催生和造就了巨型学校。有人认为,“巨型化”有利于集中资源办优质教育,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而实际的结果却是,学校规模的“巨型化”加剧了学校间发展的不平衡,进而促发了学校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学校规模“巨型化”,既易造成学校室内外空间拥挤,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使学校更多地依靠强硬的纪律、规定、命令来管束学生,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还可能导致班额扩大,教师无法因材施教,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管理方式的“考试化”,是指考试由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跃升为教学的目的和本质追求。考试成为学校中一种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活动,成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和主要工作,成为师生员工的一种根本性的思维方式。学校管理方式的“考试化”,不但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窄化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加重了师生员工的工作负担和不必要的紧张;更造成了一种考试迷思和崇拜,扭曲了学校教育的性质,误导人们将学习完全定位并服务于考试,致使“应试教育”成为一个难以破解的世纪难题。
  组织机构的“科层化”,是指为应对规模扩大衍生的问题和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学校被迫采取的一种以增加管理层级、人力以及刚性的学校规章制度来开展学校管理的行为。“科层化”使得学校越来越像“官场”。我国有研究者指出,学校组织机构的“科层化”,极易造成三大负面影响:一是势必伤及学校组织的专业性基础,破坏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二是势必导致学校从教育性活动转向管控性行为,不利于因材施教;三是势必对学校氛围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引发师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如此,我还认为:学校组织管理的“科层化”,还可能加剧学校领导者的官本位意识,强化人们谋求权力的心态与愿望,从而进一步恶化学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间的关系,导致学校管理者背弃生本和师本立场,加剧管理人员与教师和学生间的紧张关系。
  校长领导的“独断化”,是指校长个人或学校少数领导对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握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学校重要事务均由学校少数领导者拍板定夺。“独断化”的表达方式是变化多端的,它既可体现为一种领导意识,也可体现为相应的管理程序,还可体现为特定的领导管理方式。我国社会经历过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老百姓不仅浸染了顺从、胆怯、畏缩的弱者品质,甚至将一些领导者的独裁、专断行为,视为其拥有果断性格和卓越领导能力的具体表征。这种专制统治的文化传统遗留至今,对领导者的独断专行常常能起到暗中支持、鼓励和赋予其合法性的作用。除此之外,校长领导的“独断化”,还与当下教育干部的用人制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众所周知,校长的任命制强化了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管理者群体的“唯上”工作取向。在某些学校,校长甚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重人格,即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却大行“家长制”作风,工作中“一把手”意识强烈,作风霸道,官气十足。
  如果进一步深究学校组织管理“同构化”的根由,我以为,在多个交叠复合的影响因素中,政治机构与工商企业这两个焦點性组织,对学校组织管理的“同构化”无疑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人类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机构和工商企业分别作为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典型代表,逐渐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中心,成为了社会其他组织,特别是一些边缘性组织普遍学习和模仿的榜样。那些原本载负着不同功能、性质各异的“弱小”组织,在主流政治机构和工商组织的有意与无意的引诱或者威逼下,忘却甚至背叛了原初的使命和功能。于是,它们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与管理职能的定位上,便搬抄源自于政治机构或工商组织的管理理念、原则和方式方法。如此一来,一种颇令现代化尴尬的悖论就显露出来:原本以尊重和鼓励价值多元为特征的现代化,最终却带给了我们始料不及的组织管理同构、同型的结局。如果说“效率化”、“巨型化”以及“考试化”主要是受到了工商企业价值观的影响和“殖民”的话,那么,“科层化”和“独断化”,则是学校在向政治权力组织靠拢中所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学校组织管理的“同构化”,将至少给学校教育带来两个严重影响:一是不同学校间的个性和特色文化会不断地被削弱乃至消失,学校丧失其自身的定位和独特功能,越来越像从同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二是身处社会分工系统中的学校理应承载和彰显的“教育性”品质,也会慢慢地被侵蚀乃至完全丢失。
  为防微杜渐计,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计,更为学生健康成长计,现在是到了全面关注并深刻反思学校组织管理“同构化”趋向的时候了!
  
  (编辑 张 葳)
其他文献
农村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经费明显减少。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几乎为零,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难以落实。以我校为例,学校有学生700余人,每学期每个学生交杂费60元,共4万余元。按照有关部门的核算:我校除教职工工资外,每学期还需8万元才可维持基本运转,也就是说,每学期,我校经费缺口约为4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开源节流,搞“活”学校的运转呢?     找“活”钱    1.实行学校
【编者按】  示范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突破所谓的“高原现象”,已成为基础教育界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批高中示范校,在进入示范高中行列之后,仍然不断地自我超越。他们强化了人文管理中“目中有人”的思想,将“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理念,为师生建设和谐有序的精神家园,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创新。这所学校的发展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该校校长关于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部于2006年2月24 日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没有支教经历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不能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城镇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新聘用的青年教师到农村基层支教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同时,选派的支教教师中骨干教师应该占相当的比例,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和人事关系,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生活费和交通
编者按:本文源自李镇西的博客“李镇西新家”。2007年12月,“李镇西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在江苏省江阴市成立。李镇西和10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结为师徒。每周三晚上,李镇西与他的徒弟们约定在QQ群里聚会,就一个主题进行讨论,10个徒弟每月轮流担任主持。本文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徒弟于2008年3月12日晚关于民主的讨论。此话题由“徒弟”李迪发表在《河南教育》上的《当民主变味时,我们需要“专制”》一文引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所在。当高中趋于规模化、学生趋于多元化,我们的管理难度必定与日俱增。如何精心设计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组织结构成为学校行政领导面临的迫切任务。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说:你绝对无法避免会议,但你可以让会议更有效率。同样,学校绝对无法避免管理,但可以让管理更有效率。以下是笔者供职的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通过实行年级部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一、学校实行年级部管理的
祖雪媛终于坐了下来。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一校四址的大校——自家庄小学的校长,她总是很忙。2009年12月1日上午,她给一批来校取经的北京校长讲尊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午未来得及休息,就又开始接受校长们的提问;随后,她被学校教师请去商量第二天督导来校检查之事。  直至下午三点,祖雪媛才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堆材料。  “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祖雪媛一脸歉意。  她放弃舒适的大班椅,搬了一
对于教育改革,我们最常听见的抱怨就是“改革太难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需要配套措施,教育改革没法单独进行”等等。这种“无能为力”的抱怨背后,潜藏着一种总体解决的“宏大”的思维模式: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自上而下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性变革上。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在抱怨基础上的等待和与这种等待相伴的与己无关的心态。而这正是那些貌似正确的思维模式的根本缺陷:似乎在整体环境、根本问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们见惯了在大会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校长,见惯了走路虎虎生风、大步流星的校长,见惯了跟下属聊家常也似做报告、满腔豪情的校长。习惯之余,人们以为校长大抵如此:校长与教师的生活状态不同,话语系统亦有所不同。或许这样的校长才有领导能力,才能果敢地带领学校奋勇前进。  但是,我们却遇到了两位温情脉脉的校长。    佳节问候送温情    2005年,我校来了一位Z校长。他先前在山区小
糖尿病患者李阿姨近日晨练后,感觉有些疲倦,早饭没吃几口就上床休息了。到了中午,家人发现她身体发软,意识模糊。急送医院后测空腹血糖只有3.2mmol/L,被确诊为低血糖症,经抢救转危为安。   糖友夏季为啥容易低血糖  “人体内血糖的变化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到了夏天,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这是因为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如夏天昼长夜短,人们普遍睡眠不好,能量消耗大,新陈代谢加快;衣着轻薄,户外活动增
记得20多年前我们上学时,进老师办公室是常事,同老师一起拉家常、话现实、谈理想,缠着老师问问题,有时会争得脸红脖子粗。那时的办公室就像今日的“沙龙”。  而今做了十余年的教师,却越来越感到当年那种气氛的缺失。今天的办公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办公室。教师将自己“囚禁”于此,除了送交作业的课代表和违纪挨批的“坏”学生,其他学生很少进入。更有学生把办公室当做“训话室”,一听老师让进办公室,便浑身打颤。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