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设计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dao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目前,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现有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房屋结构,为了防止由于房屋的不合理或是结构体系有缺陷等原因而导致建筑房屋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在设计房屋时应充分考虑其抗震能力,并合理构建多层砌体房屋在抗震方面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5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79-02
  前言: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指的是底层或者底部两层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建筑物,并且这种建筑物的上部几层为纵横墙较多的砖墙承重结构。一般这种房屋的底层或者底部两层都可以获得较大的空间,可用作餐厅、商店等,而上部楼层则可用于办公、住宅等用房。这种结构多用于临街的建筑,由于多数为多层的砖混砌体结构,所以造价较低且便于施工,但同时由于其抗震的性能较差,所以底层或者底部两层应做成框架-抗震墙结构,来弥补底部为获得大空间而纯框架的抗侧不足。
  1抗震的设计概念
  近年来,为了顺应国际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总趋势,我国也不同程度的对现行的规范抗震设计的概念进行了加强,其原因也是由于底层框架-抗震墙与上部砖墙结构的上下两个结构完全不同,而导致了其受力程度与破坏性完全不同。为了改变其底层变形集中,提高建筑的整体性,并且减小其上部砌体结构的破坏,于是将框架抗震墙层与砌体层之间的侧移刚度比进行了要求,并且为防止其薄弱层向上部的结构转移,还对其要求进一步加强。该结构的底层横墙可以作为纵墙的侧向支撑,这也进一步使横墙的抗震能力得以提高,并且使纵墙更加稳固,不易被破坏。其楼盖由于侧向力的作用使其支撑间距变小,其平面变形也较小,因而可以使地震力均匀的向各侧构件传递,防止纵墙发生形变破坏。由于此类建筑的受力特性,导致其在发生地震或高烈度震区内会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在9度区的建筑并不建议采用此类结构。总之,我国现行的规范是通过加强抗震概念,从而使抗震承载力增加,让这类房屋在地震区域的应用得以扩大,如果此类结构的建筑可以增加层数,将产生更加巨大的实用价值。
  2底部框架抗震墙设计现存的问题
  一、为了满足底部商业结构的使用要求,底部完全采取大柱网,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柱网布置不合理,而部分结构的墙梁下没有支撑柱,从而使上部的这些墙体无法起到抗震墙的作用,直接导致上部砖墙的抗震效果不足。地震作用下,结构支撑柱不足和不连续可能引发二次或者多次传导,其非直接的传力途径,非常不利于抗震。
  二、为了解决住宅结构的采光问题,通常会将上部平面的凹进尺寸稍稍加大,但是这样会使得凹凸平面不规则,同时楼梯间的楼板不连续性,造成地震剪力的传递变得复杂,从而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形成震害。
  三、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上部的楼梯间墙体不落到底部框架-抗震墙层,在建筑交通上而是采用从室外附属楼梯登上上层平台,再进入上层的楼梯间。楼梯间的结构本身就薄弱,这样更会使薄弱的部分上下不连续,从而更加不利于抗震。
  3抗震墙布置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高层建筑适应任何方向的地震作用,其底部的抗震墙结构应在横纵双向都进行均匀布置,且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及方向刚度应尽力接近,极力避免单向布置。抗震墙在x,y两个方向若是分布不均,则有可能在某一层的结构上产生平面柔弱层效应(见下图)。这种结构由于y方向加入了填充墙,从而使y方向的刚度、强度都有了明显的增加,而该方向位移有了很大的减小,这就导致了结构在x,y两个方向有很大的动力特性差距,而抗震的规范要求是x,y两个方向动力特性要尽可能接近,明显不符合要求,x方向的抗震性还会进一步的降低,因此致使平面薄弱层的产生。但若是在x方向增加几道填充墙的话(见下图右侧),则使得x,y两个方向的动力性能接近,便可有效的避免平面薄弱层的出现。
  4抗震墙布置的相关措施
  在進行底部抗震墙的布置时,应尽量保证均匀对称,防止水平地震作用下发生扭转导致其破坏。其次,抗震横墙之间的间距需要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需要对底部剪力墙的开洞方式以及布置形式调整,若墙体较长则应开设一些洞口以减少墙体的刚度,避免应力过于集中,致使地震中产生震害,但是在开设洞口时应尽力不要开设边角门窗洞口。
  对过渡层和底层之间的侧移刚度差应避免过大,以满足其刚度比的要求,不能超出限值,还应格外注意过渡层的刚度应大于底层刚度,避免薄弱层转移到过渡层。
  在抗震墙的周边应该设置由梁和边框柱组成的边框。
  地层的抗震墙有三种材料形式:1混凝土抗震墙;2砖砌体抗震墙;3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在构造上对此有不同的要求。以下举例砖砌体抗震墙的要求:
  对于砖砌于框架之间的抗震墙,其墙体厚度应大于等于240mm,砌筑应使用强度等级大于等于M10的砂浆,并且在施工时应采取先砌墙再浇筑框架的方案进行施工。而且应沿着框柱在每隔300mm的距离上配置拉筋2Φ8和Φ4分布短筋,在平面内点焊组成拉结网片,且沿砖墙水平通长布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以保证其抗震墙的整体性。当抗震墙的墙长超过4米时和在洞口两侧,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来保证其稳定性。
  “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上所规定的,若是取消上部结构为了使次梁托梁的数目进行减少的话,造成横墙较少,建筑的总层数还应再降低一层。因此,在托梁的两个支座处尽量设置框架柱进行支撑。若是使用的功能要求其确实不能设置框架柱的话,则应按照不连续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情况进行调整,将上部墙体传给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放大系数(放大系数取1.25-2.0之间),然后按照内力组合对这些框架柱、框架梁进行设计。   在进行上层的各层平面布置时,应遵循规则均匀的原则。若是由于使用的要求而导致出现凹凸不规则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应在凹凸部位的墙体结构内设置框架柱,使一些比较重要的上部结构的墙体都有框架柱落在地面上,尽可能使平面结构体系复杂和竖向的抗侧力构件的不连续所造成的影响减小,在影响无法避免时,应在外墙的纵墙处架设防护结构,以使其稳定性增加。
  对于其过渡层的设计,我们需要采取增设构造柱或是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提高等措施,过渡层的底部框架的对应位置应合理设置构造柱,且其构造柱的纵筋应锚入框架柱之中。在进行过渡层的底板选择时,其底板应选用板厚大于等于120mm的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板,并且确保其开小洞、少开洞,以使其水平地震剪力在传递的过程之中对于楼盖的刚度满足要求。
  在进行底部的延性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到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首层一般为薄弱层。根据多年来的震害资料表明,导致此类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坍塌的主要原因就是底部结构的变形能力不足。而普通嵌于框架之间的砖砌抗震墙的变形能力很弱,完全不如钢筋混凝土的抗震墙,因此,在房屋层数较多或是处于地震高烈度区域时,采用砖砌抗震墙是非常不适宜的。而使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延性提升的主要措施是:将延性设计的三原则牢牢地把握住,强剪弱弯,强柱弱梁,更强节点,尽量提高其变形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对于其混凝土抗震墙的变形能力应按照规范的要求加以验证,以计算出准确结果的方式来使其变形能力的要求得以满足。
  结束语:在进行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之中,我们应对抗震墙的设计提起高度重视,在其合理布置、构造措施及设置数量上应多加控制,在注重抗震的计算的同时,也应在概念设计方面加以强调,充分的使抗震墙的抗震性能以及作用得到发挥,从而使房屋能够具备更加完整良好的整体抗震能力。本文针对在实际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并且给出一些相关意见,为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明礼.浅谈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设计[J].低碳世界,2015,(27):199-200.
  [2]张聪.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8):36-38.
  [3]周鹏杰,倪修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过渡层抗震设计基本要求[J].四川建材,2013,(5):60-61.
  [4]常建蘭.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25):50-51.
  [5]韩军,韩夏,李英民等.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强震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C].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416-423.
其他文献
摘要:  环境保护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很大,要逐步淘汰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装饰材料,加快各种新型节能环保装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本文将简述建筑装饰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材料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建筑装饰施工;节能环保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相关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对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描述,然后对当前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研究,希望能够为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
期刊
摘要:  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在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教育投入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却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许多贫困地区财力相对薄弱,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通过对贫困农村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教育经费和教育投入不足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
期刊
摘要:  针对当前模板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实况,在未来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模板技术与实际的联系,保证其运用的实际效果,降低技术运用成本将会成为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建筑施工;模板早拆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202-01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
期刊
摘要: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逐渐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这就会改变以往“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同社会、市场、相脱节的窘迫局面。在这个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如何在产品设计专业中进行产学研,开拓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设置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及挑战,如何解决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探索与革新是民办高校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民办高校;产学研;产品设计;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在现代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若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不仅仅需要企业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还需要有新鲜的血液不断涌入。如何吸引人才加入自己,如何让这些人才死心塌地地为本企业工作并保持高昂向上的工作态度是企业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在优秀的人力资源竞争之中,健全高效的激勵机制是企业的侧重点。直接激励是司空见惯的手段,对于整体激励人们却很少关注,尽管这具有决定性地意义。  关键词: 激励
期刊
摘要:  探讨了煤矿生产中充填模式开采的社会价值,且由适用区间、作业工艺、工程材料整体配备、产学关联、经济发展效能的视野上恰当评判了进行充填型煤炭开采的初级成效。拟定出:实施规划指导,推广使用充填型采掘工艺,鼓励科技发展,深化充填型采掘理论构建及高新技术研讨,秉承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大力普及运用充填型采掘工艺,强化行业控制,指导、鼓励及促进充填型煤炭采掘向科学高效化发展是当今煤炭充填型采掘的前进方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建筑中,建筑表皮设计中,通过对设计美学的学习,打破原有的设计理念的限制,进而对美的设计要素的发展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现代交互性建筑表皮设计水平。所以,通过对表达层面、基础层面以及社经文层面的美要素的研究和学习,进而对其进行创新性的应用,进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036-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在学校做再多的努力,如果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事倍功半的,所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极其重要。自上学期以来,我发现,家校联系本成了我与学生以及家长合作,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好帮手。  起初用家校联系本是
期刊
摘要:  高中的英语学习都是以阅读为主,课本上每个单元至少都有2--3篇阅读,但基于词汇贫乏,句式混乱,篇章冗长等原因,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兴趣十分薄弱,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学生甚至产生抗拒情绪,本文从课前激趣、课中活动、课后延伸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创设快乐英语阅读课堂,还学生阅读课的精彩。  关键词: 阅读;课前激趣;课中活动;课后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