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的四个“基于”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媒介。科学有效地选择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直接影响教育目标达成的效果。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基于课程标准,要基于真实学情,要基于地理学科特点,要基于教学使用的教材。能够从这四个“基于”出发,才能有效组织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有效达成地理教学目的。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学情;学科特点;教材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一种现象,授课者上课前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教”,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探究,力求在教学方法上出新、出奇、出彩。观课者关注的重点也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着眼于从教师的授课技巧、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风采的展示来评判一堂课的优劣。重视教学方法十分必要,特别是体现以学生为核心,追求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应该大力倡导。然而,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关注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一节地理课的备课,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怎样教”的教学方法,而是“教什么”的教学内容;观察一堂地理课,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然后才是基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内容如果选择不恰当,课堂教学方法再精妙,课堂气氛再热烈,也犹如缘木求鱼,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大打折扣。
  一、基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因为,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地理教学内容的规范和要求,是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体现国家的意志和要求。如果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不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如果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显然是不当的;如果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为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服务,显然是无效的。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课程标准。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不掌握或者不知道课程标准的内容,就不能正确选择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与课程标准相冲突,否则就会违背课程标准要求,产生错误。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与课程标准无关内容可以不选择或尽量少选择。教师所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还要能够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全部体现出来,不能有遗漏。一堂课可能涉及一条或多条课程标准,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要能够将其全部覆盖。当然,一条标准可能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去学习,也可能用同一课堂内容去体现多条课程标准;其次,要研究和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要能够为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务,学生利用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途径越简单,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越有效。教学目标达成的越深刻,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越精妙。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对应的课标包括:(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课文中,关于跨流域调水的内容,仅仅在活动“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中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将其视为简单的一个课堂活动而忽视它,而是在学习掌握课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发掘、补充,并带领学生对家乡水资源及跨流域调水情况开展实地调查,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唯有这样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全面覆盖课标要求,才能深刻达成学习目标。
  二、基于真实学情
  魏书生说:“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笔者认为,此言意在告诉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基于课程标准,但真实学情也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不可偏废。认知建构的观点也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组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没有基于真实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很难界定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不能基于真实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轻则可能影响教学效果,重则可能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影响学科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真实学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学情的内容。真实的学情应该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现有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生活和学习经验、学习的目标和态度、学习的习惯和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把握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当然,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着鲜明特征的鲜活个体。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可能精确到基于每一名学生的真实学情,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追求尽可能多的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其次,要善于掌握分析学情的方法。学情分析的方法因教师、学生的差异而不同,但主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法,通过经过事先准备的谈话交流等方式了解学情的谈话法,查阅班级日志、成长报告、试卷、作业、笔记等资料的资料法,通过让学生填写专业人员设计或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的问卷法和实验法等。
  了解学情的方法有很多。笔者在执教此课时,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前任务单”,通过采集、分析学生完成情况,准确了解真实学情,从而达到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设计好课前任务单是掌握学情的第一步。课前任务单的设计要有任务性,在紧扣课标的基础上,分解教材内容,将学习任务化解为自学练习。课前任务单的设计要有阶梯性,一方面要体现学习要求的差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学习微课等素材,完成课前任务单。回收、统计、分析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单情况是掌握学情的第二步。首先,对学生完成情况数据进行统计,绘制不同维度统计图表。如知識维度的习题正确率统计表、能力维度的分析实践能力统计表等。除了整体统计外,还可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单独统计。其次,通过各种统计数据,分析掌握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学情。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以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学科特点
  地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地理学知识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包含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知识,同时涉及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自由度。但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必须在学科特点的指导下精心选择,否则容易使教学内容偏离地理学科的方向,成为泛泛之谈,无根之木,给学生留下地理学只不过是其他学科“影子”的负面印象。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学科特点。首先,要强化教学内容的区域性。任何地理要素的学习,都应该落实在一定的区域。一首古诗可以升华课堂的意境,但是“就诗论诗”则失去地理学科的韵味,只有落实在某个区域,才能达到“借题发挥”的效果,也才能发现地理之美。教学内容必须与区域结合,不断强化学生的区域观念;其次,要强化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区域的地理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单一要素的分析,可以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只有在地理的综合分析下,他山之石方可攻玉,才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奥妙;最后,要强化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要用地理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熟悉的环境和社会的热点,用地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思想。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尺。
  跨流域调水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地理特點,是地理学科特色浓郁的一节内容。为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地理学科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选择了从淮河上游的大别山往长江流域的合肥调市水为例,开展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升地理学习重要性的认知,课前组织了部分学生沿调水路线开展地理实践调查活动。活动过程全程录像,作为课堂教学素材。通过分别探究大别山区、调水沿线和合肥市的气候、植被、地形、地势、水文、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口、农业、工业、污染、城市化等社会环境因素,学习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特征。通过对多种地理因素综合分析,认识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体现地理学习的思想性和生活性。通过探究调查活动,展现地理学习的实践性。
  四、基于教材
  随着“一标多本”现象的出现,打破了对教材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禁锢,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但是,教材是教学内容主要来源的地位并未动摇。这是因为,教材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育人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是教学极为重要的内容。完全抛弃教材可能导致教学误入歧途,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基于教材。
  基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对教材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要在领会教材要义的前提下活用教材。首先,掌握教材的体系与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并能将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对应起来,达到驾驭教材的能力;其次,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必须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如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观念和思想等。这些核心内容不能删减,也不能随意改动;最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使用和选择教材内容。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也可以结合不同版本重组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环境替换教材的一些素材、案例。增加实验和实践活动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商务星球版教材《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一节中,从教材内容看,跨流域调水的内容并不多,仅有一句话、一幅图片和两个问题;从教材结构组成看,仅作为本节课“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方法之一。但笔者认为,它充分体现课标要求,是学生学习我国跨流域调水知识、理解跨流域调水必要性、养成珍惜水资源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将其作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不仅不能忽视和删减,还应该挖掘和补充。在教学中,笔者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知识,学习南水北调工程主干知识,补充中国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为让学生理解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和普遍措施,提供多个跨流域调水案例供学生学习探讨,特别是结合家乡地理要素和本省跨流域调水案例,开展跨流域调水“工程设计”活动,结合实例说出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高效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和能力的载体。因此,研究如何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运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和思考。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线段》为例,设计了以统领教学的大问题为主线,帮助学生有层次、有结构、有深度地认识线段的特征。另外,通过让学生三次画线段,正确处理好“动手”与“动脑”的关系,使学生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深度教学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摘 要]  直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善用直观教学的手段,更要让数学直观成为孩子学习数学的有效驱动力,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鉴于此,从直观兴趣入手,强化意识、灵动方式、熏陶情感、培养习惯、渗透思想,使得数学直观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强大驱动力,成就数学学习的一路精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直观;思想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看到很多孩子对数学
[摘 要]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检验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化学实验;关键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
摘 要 课堂是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育,以鲁科版化学2(必修)“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围绕乙醇的广泛用途展示、分子结构探析、性质实验探究三个环节展开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证据识别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认知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科关键能力 课堂教学 证据识别  2016年9月,《中国学
[摘 要]    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小说教学中契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关键。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围绕小说三要素进行小说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对于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主问题;小说;教学  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课改洗礼,以生为本、“素养立意”的理念已经扎根于初中地理课堂,但与理念相对应的操作层面还比较泛化,初中地理课堂普遍存在着知识的碎片化和内容的窄化、活动的形式化和目标的模糊化、问题的泛化和思维的僵化等问题。构建初中地理新课堂应该在深入解读课标和教材、深入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着力在知识结构化、活动层次化、问题情境化、资源可视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  初中地理;新课
[摘 要]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新增四大核心概念之一,通过课题立项加强教学实践,经过一年多的课程标准以及对应教材的实施,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是怎样的?是否存在差异?以本校二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整体的情况良好,并从四个维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学生现有的运用“几何直观”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小学教
摘 要 通过梳理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中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相关素材分布,发现该素养在新教材中分布广泛,渗透全书。根据“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教学建议,分别为注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化学的正面形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素材分布 教学建议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目
[摘 要]  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历史课堂不是隔岸观火,而应当引领学生从“心”的最近区走进历史,在历史与现实、表象与真相、预料与意外、偶然与必然中层层追问,实现人与人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让有血有肉的历史走进学生的心里、叩动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  从生活到历史;从表象到真相;从“以为”到“意外”  【研究背景】  有一种历史课堂离
[摘 要]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在习作编排上目标清晰,指引明确;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注重交流,共同评价。对比人教版教材和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之异同,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人教版教材;比较研究  翻开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不难发现其习作编排颇具特色。人教版教材是以一段文字引出习作任务,习作主题蕴涵在这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