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黑鹳的困惑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鹳(Ciconia nigr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体长1m左右,头、颈、脚都很长。头、颈、胸和身体背面都呈黑色,颈具辉亮的绿色光泽,背和肩皆泛紫色与青铜色光泽,上胸有紫色和绿色光泽。下胸、腹、两胁和尾下等均白色,嘴和脚红色。
  黑鹳分布十分广,国外从西班牙、葡萄牙到瑞典南部,德国北部、东欧、中亚等一直到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等整个欧亚大陆以及印度,泰国和非洲。在国内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长江下游和台湾。北京地区在房山、门头沟、延庆、怀柔和密云等区县的山地峡谷和水域岸边也能见到。目前黑鹳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北京的黑鹳生活在困境中。
  黑鹳是典型的湿地鸟类,然而因全球气候变暖,北京地区连续十来年的干旱,湿地面积大大减少,水质不同程度的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黑鹳及其他水鸟的生存受到威胁。
  北京地区黑鹳的巢区大都选在河谷悬崖峭壁的半山腰,巢址远远望去是一大片黄褐色缺少植物的裸露岩壁,巢都筑在上有较大可遮雨石檐的石台上,有的巢直接搭在石台上,有的还借助石台外沿死去的柏树枝干,或活的榆树等。在巢的下边和山顶都有榆、青檀等树木和荆条、小叶鼠季、绣线菊等灌草丛。这样的巢区、巢址在北京地区并不多,限制了黑鹳的繁殖。
  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向不利于黑鹳栖息的方向发展迅速。干旱使河流严重缺水,甚至干涸,使黑鹳栖息地快速减少。由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把现有少量流水的河道拦坝蓄水,形成串珠式的小人工湖,提高水深开展水上娱乐项目,黑鹳只能在浅于40cm的水域涉水捕鱼,水深了黑鹳失去了取食空间。同时扩展了人类的干扰使黑鹳又失去了许多栖息地。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许多河流都在大规模地挖沙取石,使多年形成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原来的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水生植物、鱼类和两栖类遭灭顶之灾,使黑鹳断了食物来源。
  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设施的快速增加,对环境压力加重,水污染日趋严重。同时为满足游客口福,如:贴饼子炖小鱼、炸河鱼、炸河虾等等,河里布满地笼、粘网、鱼梁子、电鱼等,进行灭绝性捕捞,使鱼虾无处藏身,数量明显减少,黑鹳的食物来源十分短缺。
  有些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漠,也造成了水环境的恶化。另外,农业的发展,沿河种植农作物施用各种农药,经灌溉,雨水冲刷流入河水,还有许多的家禽养殖都直接污染了河道,造成鱼类的减少,使黑鹳的食物来源减少,甚至威胁它们的生命安全。在黑鹳种族的记忆中,人类是它们最危险的天敌,所以它们一直害怕人。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黑鹳只能寻找较偏僻的河段、水库边去觅食,甚至与人们的活动打时间差,天还不亮就起身,到河边去觅食,甚至学会了到人们在浅水中布下的粘网上摘鱼、到鱼梁子上捡鱼,天刚亮人们去起网或到水边农耕时,它们只能飞离觅食地。不久旅游的人们又来到了河边,黑鹳们只好在远处山上等待时机了。中午人们纷纷回家或休息吃饭了,它们再飞来觅食。傍晚人们都歇着了,黑鹳又赶紧去觅食,直到天黑。
  冬季北京地区寒冷,许多湿地封冻,而怀柔、密云和房山等区县一些流水河流不完全封冻,有些黑鹳就在这些地区度过寒冬。2008年入冬以来我们对过去北京地区有越冬种群的地区调查,在怀柔、密云等区县未见黑鹳,而那里仍然有大群绿头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和绿翅鸭,还有数只苍鹭。房山拒马河能见到较多的黑鹳,最大群见到12只。总体上看北京黑鹳越冬种群并不多。
  根据文献资料和我们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北京地区黑鹳的生存状况和困境:
  1.黑鹳在北京市山区虽然分布很广,但数量稀少;
  2.黑鹳巢址分散,只在河流附近陡峭崖壁上筑巢;
  3.黑鹳性成熟晚(4~6年),寿命长(20年以上),主要以鱼为食,水中污染物在鱼体内富集,又在黑鹳体内富集,加上环境压力的增大,黑鹳产无精卵增多,雏鸟成活率低;
  4.每年只产一窝,约四枚卵;
  5.觅食地需要清澈、无污染的浅水、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干扰较少的水域;
  6.觅食方式耗能多、效率低。
  根据目前北京的黑鹳数量少,分布地区局限,处境艰难,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湿地森林与海洋是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至今还没有湿地法,有了湿地法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2.加强领导是保护湿地,保护黑鹳等珍稀物种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建议北京市政府成立北京市湿地办公室,统一管理湿地,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
  3.建议建立以护林员、疫源疫病监测员、野生动物保护员三员为一体的基层首都生态管护员体系。
  4.建设以保护黑鹳为主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
  5.保护和适当恢复黑鹳的栖息地环境。
  6.严格管理黑鹳栖息地的垃圾、污水的排放。
  7.控制黑鹳栖息地河道砂石采挖。
  8. 自然河道尽量不要硬化,维持河流湿地的生态平衡。
  9. 科学有序地进行旅游开发。
  10. 科学合理利用黑鹳栖息地的鱼、虾等生物资源。
   (此文本刊刊用时有所删节)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数据显示,食品与饮料产业消耗了地球23%的资源,产生18%的温室气体及31%的酸性气体。有鉴于此,瑞典国家食品部(Swedish 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及国家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共同草拟出一份《环境友善食物选择指南》,本期选登该指南的第一
期刊
编者按:  继上期我们向会员朋友征集对低碳经济的意见之后,这期《通讯》又就生活垃圾减量向大家征集好点子。城市垃圾问题的解决必须基于源头减量,而源头减量的一把钥匙在于垃圾如何更合理地分类收纳、投放、运输和处理。大家提供了不少好主意,可以供各位参考。    文衡凤(自然之友会员,现在在北京地球村工作):  跟大家分享一些垃圾减量和分类回收的方法。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垃圾减量的方法有,带上布袋子,这样
期刊
五千年前,中国有原始森林476万平方公里,清朝初年剩下291.3万平方公里,而今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仅存5.5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古代的1.15%。原始森林消逝后,中国森林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体,分别有9300万公顷和5300万公顷。天然次生林70%以上为中幼龄林,人工林的77.4%为中幼龄林,每公顷蓄积28.4平方公里,不及原始林的1/10,且其中2/3为针叶纯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差,病
期刊
中国有669座建制城市,1.7万座城镇,约6亿城镇人口,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100多个,预计今后二十年,仍有3亿农民将移居城市。  我国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及SO2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2至4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16席。在全国监测的343个城市中有3/4的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世界银行一份“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报告指出,中国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及室内空气污染每年导致65~70
期刊
乞得种树术,得以疗国贫。   ——胡先    为什么要种树?  “为什么要种树?”这听起来简直是一个“小儿科”的问题,谁不知道种树好,该种树。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以前就在种树了。今天人们可以说出诸如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美化生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人类提供生物资源等许多“种树”的好处。但细想想,其实人们通常说的都是树木和森林本身的价值。要知道,地球上的树原本不是人种出来的,相反,要是没有人类的出现
期刊
总航程14 000公里,中转香港、南非约翰内斯堡两站,跨越印度洋……地理上的莫桑比克与我们如此遥远。到达之前,非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它只停留在书本及脑海的想象中。2009年6月,我们辗转抵达,在一家当地环境NGO——莫桑比克环境正义组织——JA!的帮助下通过有限的时间去感知这个原本陌生的国度,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共性问题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为改变环境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当我们重新回到中
期刊
目前,整个中国北方出现大旱,旱情非常严重,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提前拨付867亿元抗旱。在干旱的威胁之下,粮食面临绝收,农民面临贫困,国家面临水危机。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09年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  据国家气候中心称,这次干旱是因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受拉
期刊
导语:  植树是既要动员公众参与,更要考虑其对生态影响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的一项活动。十几年来,自然之友组织了数十次植树活动,数千人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之友既收获了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本文尝试梳理自然之友植树活动的历史,让大家看到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在发动会员参与植树的过程中,有过哪些感动,有过哪些反思。    前期的零星尝试  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之后不久所做的第一件生态养护的事是招募志
期刊
又是一年春来时,作为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秉数十载的绿色大地梦想,历半个多世纪的观绿、访绿、探绿、护绿之旅,积绿增绿减、绿浓绿淡的山林现状与过程喜忧在心。值此植树节来临、全国民众绿化祖国之际,谈一点我对植树与生态养护的看法与建议。    激发持恒的植树热情    自我青年时代,就有植树节的概念。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因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我们国家早在民国时期就把孙中山逝世的日子
期刊
正方  hai_ying_ma:  2008年参加过自然之友组织的植树活动,组织得很好,谢谢!希望能够在同一片地区继续植树,一来可以看到往年植树的成果,二来能够形成一定规模。另外,最好能给参加植树的朋友讲讲所植的是什么树,为什么植这种树,对改善当地环境或者人民生活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这样可以让参加的朋友对植树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助调动大家参与植树的积极性。    傅长新:  植树很重要,护树养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