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在生物课堂提问中挖掘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本文将试做浅析。
  关键词:生物 课堂提问 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实践和完成这一重要的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行生物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课堂教学中的幻灯、生物模型,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把各种细胞器结构模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并归纳各细胞器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逐项讨论,把正确的结果归纳出来。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二、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阅读。而由于生物教材文科色彩浓重,图文并茂,多数学生在阅读生物教材时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效率很差。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实验:在讲授该课前,A班不作任何暗示,只要求学生预习本课;B班布置了一系列與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之后,在检查阅读效果时,A班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多数回答不出来,而B班学生多数能较好地回答所提的问题。同是水平相当的学生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知觉、观察、识记等心理活动的效率与他们是否明确活动目的密切相关。活动目的越清楚,其观察就会越清晰、完整,识记效果就越好。由于A班学生阅读是在没有目的情况下进行的,其阅读效果不好是必然的。
  阅读是一个思维过程。问是第一步,然后才有学,系统的知识总是从问发生的。教师经常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生物教材,求解,学生便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当学生由教师提问读书求解过渡到自己提问读书求解时,便学会了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迅速得到提高。
  三、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人的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以及用各类图表表达生物问题的能力。这里,仅就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做简明论述。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高中生的思维活动比较平直、简单,不像成年人那样多方位和复杂化。因此,教师稍作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在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要么因怯场不敢回答或语无伦次,要么不分主次照本宣读,所答内容可取者较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是授课时要不断提出问题,为怯场者答问多创造些机会,培养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提问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应注意四点。一是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灵活选用各种提问方法设计问题,经常引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并综合分析生物问题。如讲授生物进化时,组织学生深入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二是要对生物知识进行系列归纳分类,探求本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三是要教给学生分析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和谐统一,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四是要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两个原则,既要注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只有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才富有说服力。
  五、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没有比较就不能区分对象、认识事物,也就不能抓住本质。就生物教学而言,相关知识之间的比较和联系是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是关键中的关键。例如,讲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后,教师提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哪些区别?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二者的本质特征,为解决相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对比提问,引导学生探求,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六、运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是人类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的进化需要漫长的历史年代才得以实现,生物圈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因为如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提问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学生成材的催化剂。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而掌握好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大有益处,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提问这一关键时机,来培养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信息技術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发展性,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信息技术融合了多方面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板块,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大,足见其地位重要,但难教、难学。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和教师教学的现状都不尽人意,许多教师对文言教改予以了关注,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弄清文言文教学的特殊性,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文言文教学
期刊
思维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表面上具有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各学科教育教学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高中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没有文科的记忆力,没有理科的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就无法学好高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有很大的潜力,如何将这
期刊
摘 要: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而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以及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多地去追求美的事物,作为中国未来栋梁的小学生,更是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本文就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认识和思考展开论述,旨在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因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我们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帮助学生考试并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所谓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形成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它强调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更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课堂改革和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在教学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第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
期刊
摘 要:巧用地方文化资源,把体裁相同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一个作家同一文体的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内容大体相同的两篇文章比较阅读,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相似的诗文比较阅读,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地方文化 比较阅读 巧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认为语文学科应使学生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我当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的深切体会,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现在,教师们上课不怕,最怕改作文,你改的满篇红,学生看都不看,作文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作文评改就是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新课改的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呢?尝试中,我发现让学生参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关键词:生物教学 培养 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
期刊
现代诗是情感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是心诗。读现代诗,使我们沉醉在诗歌波澜起伏的情感河流中,与诗人的情感共律动,而且能从诗人独特的言语背后,发现读者(学生)独特的“自我”语言与“自我”情感。现代诗不仅是诗人的“心诗”,同时是读者(学生)的自我的“心诗”。由此,学习现代诗更要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不仅仅发现诗歌中诗人的语言,更要去发现诗歌中“自己”的语言,并由此发现“自己”的语言背后“自己”的情感。当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