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谐音趣味 触摸汉字文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字习“遨游汉字王国”中“有趣的汉字”而设计。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通过四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谐音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与神奇,弘扬民族文化。
  
  一、说歇后语,感受谐音趣味美
  
  案例:
  师:大家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谐音,在我们的汉语里有着丰富的谐音文化,谁能试举一例。
  生:外甥打灯笼一照旧(舅)
  师:不错,这就是谐音歇后语。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借助了同音或音近的特点。
  生:我知道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人们往往只说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让听的人去猜。
  师:真聪明!你就说一个谐音性歇后语,同学们猜猜。
  生:(若有所思)秃子打伞一?
  生:(齐答)无法(发)无天。
  师:很好。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或别人用过谐音性歇后语。(纷纷举手。)
  生1:上星期三,校长听了我们班的一节语文公开课后,在大会上表扬了我们班的同学学习习惯好,思维敏捷,数学老师笑着表扬我们:“五(4)班以后就是飞机上鸣喇叭——名(鸣)声在外了。”
  师:说得真好。
  生2:(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小明的坏习惯还没有改掉,真是外甥打灯笼一照旧(舅)。
  生3:我听邻居的叔叔说,他近来打牌手气不好,像孔夫子搬家。(学生笑)。
  评析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歇后语风趣、幽默的理解和运用,从中感受到歇后语的趣味羡。
  
  二、议广告,体会谐音鲜活美
  
  案例:
  师:当我们打开电视或者走在大街上时,有些广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课件出示)瞧,森马公司打出了这样一则服装广告:穿什么就是什么。大家读一读,感受一下(边读边品味)。
  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趣,很好记。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生:因为“什么”与“森马”谐音,非常生动,活泼。
  师:是的,精彩的广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喜欢这样的广告吗?(生:喜欢。)
  师:(课件出示服装图)好,看着这些漂亮的衣服我们也来做一回广告设计师,要求广告中一定要用上谐音(学生议论纷纷,自由创作)……
  评析
  语文的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同。议广告很好地把课内与课外、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拓展了学习空间。
  
  三、听故事,感悟谐音诙谐美
  
  案例:
  师(声情并茂地讲):在集市上,一个卖鲜鱼的喊:“鲜鱼,鲜鱼啦!”对面一个卖糖的喊:“泡糖,泡糖啦(泡汤啦)!”卖鱼的越听越生气,大声问:“你为什么说我的鲜鱼‘泡汤啦’?”卖糖的火了,“我愿怎么喊就怎么喊,碍你什么事?”他俩越吵越凶。一个卖豆芽的叫卖:“豆芽,豆芽(斗呀)!”他俩一听,就打起来了。菜场管理人员走过来问:“你们为什么打架,扰乱市场秩序?嗯,还有谁参与打架?”这时旁边卖油果的吆喝:“油果(还有我)!”管理人员一听:“有你?好,一起带走!”(课堂上笑声不断)
  师:同学们为什么发笑?说说故事的笑点。
  生:“糖”与“汤”;“豆芽”与“斗呀”;“油果”与“还有我”谐音。
  师:说得很好!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笑话。(有选择地请学生讲)
  生:(绘声绘色地讲)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与和珅同时在朝当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喝酒,和珅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纪晓岚是个非常机敏的人,马上意识到和砷是在辱骂自己,就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生:(听后说)“是狼”与“侍郎”,“上竖”与“尚书”谐音。
  师:听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生1:我想说纪晓岚随机应变的能力让我佩服,他的机智表现了汉字文化的魅力。
  生2:听了故事,我感悟到纪晓岚在以牙还牙,很巧妙地回答和珅,这就是汉字文化的智慧。
  评析
  采用听故事、讲笑话的形式,学生倍感欣喜,在这种氛国、这种感悟所带来的欢愉,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种质的飞跃。
  
  四、品对联,领会谐音双关美
  
  案例:
  师:一天,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在江上泛舟。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岸边一指,笑而不语。佛印J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手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师:他们俩为什么笑了?(学生议论,教师相机点拨)
  生1:苏东坡的动作是指“狗啃河上骨”。
  生2:佛印的动作表示“水流东坡诗”。
  师:领会得真好!大家说说这副对联的妙处。(学生自由赏析)
  生3:这副对联中,“河上”与“和尚”,“诗”与“尸”,利用谐音一语双关。
  生4:这是一幅谐音哑联,两位好友都在利用谐音互相开玩笑。
  生5:我能体会到两个好友真是博学多才,思维机敏,谐音对联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
  师:你们说得太棒了!相信大家一定很喜欢对联,也领略到了谐音对联的独特魅力。还有很多有趣的谐音对联,咱们一起交流交流……
  评析
  巧妙的对联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亲近、喜爱对联作了铺垫。采用悬念、对话交流方式,在交流中达到互学、互补、互相启迪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其他文献
因为计算是一个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所以很少能在公开课中听到计算的课型。但笔者曾听过一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小学数学有关《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课,颇有感触,整节课有扫雷大比拼、简算小能手、垃圾回收站、魔鬼训练营四个环节,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第一个环节,现将其中课堂实况展示如下。    一、课堂写真:“谁是扫雷专家”    同学们会玩许多的电脑游戏,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玩玩扫雷游戏,注意每道题都是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抓住字词句段、听说读写,实实在在,显现出语文训练的扎实;应该精于预设、巧于生成,实实在在,显现出语文内涵的厚实;应该手段简便、过程简约,实实在在,显现出教学的朴实。    一、“实在”的教学方法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学生学习语文如同在黑暗的胡同里行走,需要教师给予直接的帮助。一味地让学生自主,缺乏具体阅读方法的切实指导,就像学生在黑暗中胡乱地摸索,徘徊不前,阅读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新亮点和突破口。  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了,层次明晰了,色彩绚丽了,课文也随之“活”了。语文课堂插上现代教育技术这双翅膀,既深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使其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玩过)老师也特别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采用创新阅读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几种创新阅读法。    一、质疑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起源于大胆的“质疑”。其中包括:  1.发散质疑。一点多疑,以发散思维为特征,呈放射型。教师
当前,我们所倡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从形式入手,探究形式是如何承载或表达意义的;语文教师都达成了共识,即语文教学需要恢复“原生态”,在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揣摩语言方面狠下工夫。《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一课条理清晰,如何成功选准文本中的教学点,运用简约平实的方法,体现语文的特质,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直奔主题有效铺垫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许多语文教师想尽办法追求一个巧妙的开头。其实语文课堂的开场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将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可以从创新激趣方式,注重方法指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做起。  一、创新引导形式,
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加强养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迫切需要。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养正”说的就是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少
教材中的练习题的设计有些是写明让学生找找规律,有些却没有明确要求,我们应根据练习题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练习题所隐藏的功能。  如北师大版教材P51练习四的第1题:  我布置学生先独立完成表格,然后仔细观察。发现有什么规律。没等我说完,小柯就喊出来:“老师,有规律的!”我马上表扬他真细心、爱观察,然后提醒学生要像小柯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这道填表题中藏着多少数学知识和数学秘密,可以同桌两人互相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有关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勇斗邪恶的精神。  2.借助多媒体画面及关键词语激活思维,体味人物形象,根据文本内容口述或创造性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关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体味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引发思考  1.齐读课题,引发思考。突出主人公怎样读?突出课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