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岳阳,就是从一条名为洞庭路的地方源起,并遗存下塔前街、翰林街、楼前街3条最古老的历史街区。
历经沧海桑田,支撑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这3条历史街区,如今却陷入了去留两难的窘境:翰林街消失,楼前街瘫痪,塔前街命运未卜。
老街还能否保得住
“我房子拆不拆还是个问号。”与岳阳市岳阳楼区“慈氏塔”数米之隔的一栋老房子里,女主人杜秀英向《望东方周刊》介绍,她的房子已经换过几拨主人,这栋西式老洋楼有百年历史,曾是教堂,服务过岳阳第二医院,后来又转给天津纸厂。2000年,杜花了9万元钱将其购下。
杜秀英回忆,婚前,家穷得筷子都没有一双;婚后,为供两个孩子读书,她提篮小卖,做过烧烤,摆过地摊。买下这栋老房子后,杜举家搬进了岳阳最老的塔前街,这条因慈氏塔而得名的老街,连通洞庭路,往北可到汴河街、楼前街和岳阳楼。
慈氏塔位于洞庭湖边西南,砖石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通高39米,“巴陵胜状”之一。
从慈氏塔说到塔前街,杜颇为忧虑,她担心这条老街还能否保得住。
尽管如此,杜还是把这栋老房子翻新了。她说,前不久几个外地的画家找到她,聊起老街的历史,都劝她好好地保护这栋老房子,说这可是文物。她说自己想法很简单,能住就行。
住在杜秀英屋后一栋的唐姓老人告诉本刊,他在这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已经习惯没有障碍的走家串户。让他有些不安的是,“早就听说这一带要拆了。”
从出生就没离开过这里
日晒雨淋,位于塔前街旁的慈氏塔总会不时掉下石头碎砖。塔上冒出的草木,威胁着塔上的一砖一瓦。慈氏塔的第3层,一棵胳膊粗的树被砍断,留下了突兀的树根。
唐姓老人告诉本刊,在他家斜对面,曾经住了几十户,现在只剩下几户人家。这条街,老人想留,年轻人想走。他的儿孙都住在“带电梯”的新小区。
“慈氏塔,麻石板路,洞庭湖……还有一起过来的邻居。”塔前街49岁的李姓居民说自己“从出生就没离开过这里”。
李姓居民说,祖辈都生活在这里。当年祖父祖母用糯米拌泥,再浇上石灰拌匀,粘在砖瓦上,来保护这座古塔。古塔也照应了一代代后人,“慈氏塔保佑一方平安,八九十岁的老人特多,身体好得很。总之,这里的人都算平安。”
鸟瞰岳阳,岳阳楼、君山公园和塔前街,呈三角形,彼此呼应。近些年,塔前街渐渐萧条衰败,“我们曾经想修好自己的房子,但又不知道房子会不会拆。”
2011年末,当地文物部门在慈氏塔下搭了一个网架,以防坠物伤人。杜秀英说,“塔里的6个菩萨被‘请’走了,可能是拿去修复。”
当地的一位年轻人告诉《望东方周刊》,“现在,新汴河街已经朝我们这个方向修来,那里才是好去处!”
与萧条衰败的塔前街形成鲜明反差,从慈氏塔通往岳阳楼的途中,新的汴河街正气势恢宏地光鲜迎客。
据官方资料显示,这条全长300余米的新汴河街,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其对外称,这条街以岳阳楼文化、洞庭文化、巴陵文化为基础打造,是目前国内仿古建筑最逼真,设计功能最全,面积最大的一条传统风貌商业街。
“这就是一个仿制品。”岳阳一位文物保护专家向本刊表示,“新汴河街很漂亮,但毕竟是一条新街,没有了岳阳的记忆!”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塔前街就像一个即将离去的老人,而一旁的新汴河街像个青年人,正在一步步扩充它的领地。
消失的翰林街
新汴河街的斜对面,是一条300多米长的老街。老一辈的岳阳人,对这里是再熟悉不过了。顺着这条老街走下去,就可到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岳阳文庙。
老街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就是当地人熟知的翰林街,又称郭亮街。
这条街因为清朝岳阳籍翰林学士曾在此居住得名,街北为富人大户住宅。1920年代,大革命时期,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郭亮曾在此居住。
在这里,“郭亮带兵抓郭亮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郭亮,翰林街被改名郭亮街。之后,中共长沙地委与专员公署和中共岳阳县委机关先后迁入园内办公。当年岳阳许多重要决策都是在这个地方诞生。
但是,这些过往的故事都成为了记忆,这条老街也在几年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本刊记者在这条街的原址上看到,明清时期的房屋已被现代化混凝土结构楼房所取代,青石板路面也改建成了沥青路面。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2003年以来,岳阳市着手岳阳文庙特色文化景区策划与调研,规划以保护和弘扬翰林街历史文化为主题,将翰林街建成颇具仿古特色的湘北古文化街。
后因种种原因,这个规划调整了。岳阳市将包括翰林街在内的近11万平方米土地整体规划开发,交由保利集团开发建设,建设内容包括翰林街和文庙的扩建修复等。
如今,翰林街原有建筑和街道被全部拆除,一条新的翰林街已拔地而起。唯有一段10多米的断城墙,被新建的“保利西街”小区重重包围。商业街上,零星开张的商铺,少有人气,一位女老板正在商铺里打盹。
“后来,保利公司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干预下,退让了一点,把外墙做成了仿古式样。”岳阳文庙一位管理人员告诉《望东方周刊》,2006年,处于房地产低迷时期的岳阳,均价每平米2000左右,“保利西街”的房价达到每平米5000多元,成了岳阳当时的“楼王”。
蜿蜒于规模庞大的“保利西街”小区,本刊记者终于找了文庙,这个曾经拥有着千年历史的庙宇,如今孤零零地蜷缩新小区一侧。
在郭亮街社区居委会,本刊记者试图寻老翰林街的依稀踪迹,一位女办事员说,“你要看老街?就只有汴河街了。”
楼前街往事
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相传为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自宋朝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名闻天下,历代岳州官员争相仿效,留下了不少“重修记”。
1980年代岳阳楼再次重修。时任岳阳市常务副市长的殷正高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的岳阳市委书记储波为完善岳阳楼景观,弘扬岳阳历史文化特色,提议在岳阳楼对面,同时复建宋代文化艺术鼎盛时期的楼前街(又称仿宋街)。
殷正高告诉《望东方周刊》,复建楼前街,就投入了380多万元,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可见其重视程度。
1985年秋,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弟子郭黛受邀主持设计楼前街。
多年后,郭黛教授在她的一篇回忆文章里写到,“设计楼前街,当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现代化的百货商场,一种是传统风貌街。经过研究讨论,最后决定,采用后者。”
其主要理由是,“该街所处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所处地段又正好紧邻文物建筑(岳阳楼)。”
“该街兴建之前,这一地段仍保留着岳阳古城一隅的风貌,一批传统形式的房屋,已濒临倒塌,虽然建筑质量不高,但这种简朴的风格,对岳阳楼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要建新房子,首先应当考虑与岳阳楼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楼前街与岳阳楼的关系,应属于同一文化体系的建筑。”
在设计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时任市委书记储波力主要用琉璃瓦来建造整条街。对此,郭黛持不同意见,(“楼前街若也盖上琉璃瓦,势必将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局面,这对文物建筑岳阳楼的保护将产生破坏作用。”郭甚至说,如果坚持盖琉璃瓦她宁可放弃主持设计。最终,郭黛的意见被采纳。
1988年,楼前街以其鲜明的仿宋民居风格,众星拱月般映衬着刚刚重修过的岳阳楼,为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4年,岳阳被国家评为首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渐行渐远的古城
楼前街的声名伴随着岳阳楼,与日俱增。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多年后,楼前街却意外遭遇了一场生死劫。
2002年底,楼前街被岳阳市纳入《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作为历史街区进行保护。2003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岳阳市政府《关于要求审批〈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请示》报告,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对规划的重大变更及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变更,必须按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可没过多久,2006年4月5日,当地党报登出一则《岳阳市房屋拆迁公告》,楼前街被列入拆迁对象。此公告一出,引起社会各界哗然。
郑协平、李占卿、刘昆、洪琪等岳阳一批专家学者联名呼吁,“如果拆除重建仍然是一种仿古建筑,且不一定能超过清华大学的水平,这种重复建设是否确有必要,必须慎之又慎。”
《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楼前街前看到,街道部分楼房还保存着原样,其中两栋正对岳阳楼东门的房子却已被夷为平地。
楼前街居民张志文向《望东方周刊》介绍,自楼前街复建以来,他家门口,经常是国内外游客合影留念的景点。但从2006年后,楼前街风光不再,渐至瘫痪。张志文说,2007年,岳阳市相关部门以卫生大检查为名,说被拆门面影响岳阳楼整体效果,将大多门面砌墙封堵。
拆迁的目的,据说是要在此地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楼前广场”。
这个要在“岳阳楼正后方修建楼前广场”的亿元项目,被岳阳市一些人讥讽为“连基本常识都错了!”岳阳楼面朝洞庭湖。
岳阳相关部门又提出,在楼前广场用地范围复建岳州府衙,再次受到来自民间的质疑。
“清府衙门如贪腐宗庙,将玷污岳阳名楼,扼杀优秀的本土文明,关系岳阳传统文化的荣辱兴衰。”在楼前街住了20多年的陈正泉对《望东方周刊》说。
濒临消失的街区,让岳阳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呼声不断升温。
“楼前街被拆掉两栋房屋后,就被中止了。这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介入是分不开的。”陈正泉说,时任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多次批示,要求建设、规划部门慎重考虑,请权威专家商讨,重新规划。
来自各界的呼吁,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2010年3月,国家住建部针对岳阳楼前街拆迁问题进行调查。随着事情的深入,发现岳阳历史街区保护问题,已不限于楼前街一处。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批准机关应当将其列入濒危名单。”
翰林街消失,楼前街瘫痪,塔前街破败,构成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三条历史街区已支离破碎,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危在旦夕。为此,岳阳市有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启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再次修编。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岳阳,重新修编之际,究竟何去何从?
原岳阳市规划局局长欧阳政伟向《望东方周刊》表示,“岳阳楼就是岳阳的根,文物和古建筑都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载体,我不反对城市开发,但希望听听专家的意见,让文化传承下去。”
“一个城市特有的几条街消失了,失去了不只是一块招牌,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文化和它的DNA。”一位长期从事岳阳历史文化研究的人士对本刊说,“在城市化的当下,尤其要警惕商业利益对地方历史的偷梁换柱。”
本刊记者在岳阳采访期间获悉,一个总投资400亿元、规划面积5400亩的洞庭新城项目,在岳阳楼以南区域即将启动。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岳阳历史文化街区的塔前街,就在洞庭新城项目的规划范围内。
历经沧海桑田,支撑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这3条历史街区,如今却陷入了去留两难的窘境:翰林街消失,楼前街瘫痪,塔前街命运未卜。
老街还能否保得住
“我房子拆不拆还是个问号。”与岳阳市岳阳楼区“慈氏塔”数米之隔的一栋老房子里,女主人杜秀英向《望东方周刊》介绍,她的房子已经换过几拨主人,这栋西式老洋楼有百年历史,曾是教堂,服务过岳阳第二医院,后来又转给天津纸厂。2000年,杜花了9万元钱将其购下。
杜秀英回忆,婚前,家穷得筷子都没有一双;婚后,为供两个孩子读书,她提篮小卖,做过烧烤,摆过地摊。买下这栋老房子后,杜举家搬进了岳阳最老的塔前街,这条因慈氏塔而得名的老街,连通洞庭路,往北可到汴河街、楼前街和岳阳楼。
慈氏塔位于洞庭湖边西南,砖石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通高39米,“巴陵胜状”之一。
从慈氏塔说到塔前街,杜颇为忧虑,她担心这条老街还能否保得住。
尽管如此,杜还是把这栋老房子翻新了。她说,前不久几个外地的画家找到她,聊起老街的历史,都劝她好好地保护这栋老房子,说这可是文物。她说自己想法很简单,能住就行。
住在杜秀英屋后一栋的唐姓老人告诉本刊,他在这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已经习惯没有障碍的走家串户。让他有些不安的是,“早就听说这一带要拆了。”
从出生就没离开过这里
日晒雨淋,位于塔前街旁的慈氏塔总会不时掉下石头碎砖。塔上冒出的草木,威胁着塔上的一砖一瓦。慈氏塔的第3层,一棵胳膊粗的树被砍断,留下了突兀的树根。
唐姓老人告诉本刊,在他家斜对面,曾经住了几十户,现在只剩下几户人家。这条街,老人想留,年轻人想走。他的儿孙都住在“带电梯”的新小区。
“慈氏塔,麻石板路,洞庭湖……还有一起过来的邻居。”塔前街49岁的李姓居民说自己“从出生就没离开过这里”。
李姓居民说,祖辈都生活在这里。当年祖父祖母用糯米拌泥,再浇上石灰拌匀,粘在砖瓦上,来保护这座古塔。古塔也照应了一代代后人,“慈氏塔保佑一方平安,八九十岁的老人特多,身体好得很。总之,这里的人都算平安。”
鸟瞰岳阳,岳阳楼、君山公园和塔前街,呈三角形,彼此呼应。近些年,塔前街渐渐萧条衰败,“我们曾经想修好自己的房子,但又不知道房子会不会拆。”
2011年末,当地文物部门在慈氏塔下搭了一个网架,以防坠物伤人。杜秀英说,“塔里的6个菩萨被‘请’走了,可能是拿去修复。”
当地的一位年轻人告诉《望东方周刊》,“现在,新汴河街已经朝我们这个方向修来,那里才是好去处!”
与萧条衰败的塔前街形成鲜明反差,从慈氏塔通往岳阳楼的途中,新的汴河街正气势恢宏地光鲜迎客。
据官方资料显示,这条全长300余米的新汴河街,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其对外称,这条街以岳阳楼文化、洞庭文化、巴陵文化为基础打造,是目前国内仿古建筑最逼真,设计功能最全,面积最大的一条传统风貌商业街。
“这就是一个仿制品。”岳阳一位文物保护专家向本刊表示,“新汴河街很漂亮,但毕竟是一条新街,没有了岳阳的记忆!”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塔前街就像一个即将离去的老人,而一旁的新汴河街像个青年人,正在一步步扩充它的领地。
消失的翰林街
新汴河街的斜对面,是一条300多米长的老街。老一辈的岳阳人,对这里是再熟悉不过了。顺着这条老街走下去,就可到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岳阳文庙。
老街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就是当地人熟知的翰林街,又称郭亮街。
这条街因为清朝岳阳籍翰林学士曾在此居住得名,街北为富人大户住宅。1920年代,大革命时期,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郭亮曾在此居住。
在这里,“郭亮带兵抓郭亮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郭亮,翰林街被改名郭亮街。之后,中共长沙地委与专员公署和中共岳阳县委机关先后迁入园内办公。当年岳阳许多重要决策都是在这个地方诞生。
但是,这些过往的故事都成为了记忆,这条老街也在几年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本刊记者在这条街的原址上看到,明清时期的房屋已被现代化混凝土结构楼房所取代,青石板路面也改建成了沥青路面。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2003年以来,岳阳市着手岳阳文庙特色文化景区策划与调研,规划以保护和弘扬翰林街历史文化为主题,将翰林街建成颇具仿古特色的湘北古文化街。
后因种种原因,这个规划调整了。岳阳市将包括翰林街在内的近11万平方米土地整体规划开发,交由保利集团开发建设,建设内容包括翰林街和文庙的扩建修复等。
如今,翰林街原有建筑和街道被全部拆除,一条新的翰林街已拔地而起。唯有一段10多米的断城墙,被新建的“保利西街”小区重重包围。商业街上,零星开张的商铺,少有人气,一位女老板正在商铺里打盹。
“后来,保利公司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干预下,退让了一点,把外墙做成了仿古式样。”岳阳文庙一位管理人员告诉《望东方周刊》,2006年,处于房地产低迷时期的岳阳,均价每平米2000左右,“保利西街”的房价达到每平米5000多元,成了岳阳当时的“楼王”。
蜿蜒于规模庞大的“保利西街”小区,本刊记者终于找了文庙,这个曾经拥有着千年历史的庙宇,如今孤零零地蜷缩新小区一侧。
在郭亮街社区居委会,本刊记者试图寻老翰林街的依稀踪迹,一位女办事员说,“你要看老街?就只有汴河街了。”
楼前街往事
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相传为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自宋朝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名闻天下,历代岳州官员争相仿效,留下了不少“重修记”。
1980年代岳阳楼再次重修。时任岳阳市常务副市长的殷正高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的岳阳市委书记储波为完善岳阳楼景观,弘扬岳阳历史文化特色,提议在岳阳楼对面,同时复建宋代文化艺术鼎盛时期的楼前街(又称仿宋街)。
殷正高告诉《望东方周刊》,复建楼前街,就投入了380多万元,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可见其重视程度。
1985年秋,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弟子郭黛受邀主持设计楼前街。
多年后,郭黛教授在她的一篇回忆文章里写到,“设计楼前街,当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现代化的百货商场,一种是传统风貌街。经过研究讨论,最后决定,采用后者。”
其主要理由是,“该街所处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所处地段又正好紧邻文物建筑(岳阳楼)。”
“该街兴建之前,这一地段仍保留着岳阳古城一隅的风貌,一批传统形式的房屋,已濒临倒塌,虽然建筑质量不高,但这种简朴的风格,对岳阳楼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要建新房子,首先应当考虑与岳阳楼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楼前街与岳阳楼的关系,应属于同一文化体系的建筑。”
在设计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时任市委书记储波力主要用琉璃瓦来建造整条街。对此,郭黛持不同意见,(“楼前街若也盖上琉璃瓦,势必将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局面,这对文物建筑岳阳楼的保护将产生破坏作用。”郭甚至说,如果坚持盖琉璃瓦她宁可放弃主持设计。最终,郭黛的意见被采纳。
1988年,楼前街以其鲜明的仿宋民居风格,众星拱月般映衬着刚刚重修过的岳阳楼,为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4年,岳阳被国家评为首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渐行渐远的古城
楼前街的声名伴随着岳阳楼,与日俱增。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多年后,楼前街却意外遭遇了一场生死劫。
2002年底,楼前街被岳阳市纳入《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作为历史街区进行保护。2003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岳阳市政府《关于要求审批〈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请示》报告,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对规划的重大变更及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变更,必须按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可没过多久,2006年4月5日,当地党报登出一则《岳阳市房屋拆迁公告》,楼前街被列入拆迁对象。此公告一出,引起社会各界哗然。
郑协平、李占卿、刘昆、洪琪等岳阳一批专家学者联名呼吁,“如果拆除重建仍然是一种仿古建筑,且不一定能超过清华大学的水平,这种重复建设是否确有必要,必须慎之又慎。”
《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楼前街前看到,街道部分楼房还保存着原样,其中两栋正对岳阳楼东门的房子却已被夷为平地。
楼前街居民张志文向《望东方周刊》介绍,自楼前街复建以来,他家门口,经常是国内外游客合影留念的景点。但从2006年后,楼前街风光不再,渐至瘫痪。张志文说,2007年,岳阳市相关部门以卫生大检查为名,说被拆门面影响岳阳楼整体效果,将大多门面砌墙封堵。
拆迁的目的,据说是要在此地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楼前广场”。
这个要在“岳阳楼正后方修建楼前广场”的亿元项目,被岳阳市一些人讥讽为“连基本常识都错了!”岳阳楼面朝洞庭湖。
岳阳相关部门又提出,在楼前广场用地范围复建岳州府衙,再次受到来自民间的质疑。
“清府衙门如贪腐宗庙,将玷污岳阳名楼,扼杀优秀的本土文明,关系岳阳传统文化的荣辱兴衰。”在楼前街住了20多年的陈正泉对《望东方周刊》说。
濒临消失的街区,让岳阳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呼声不断升温。
“楼前街被拆掉两栋房屋后,就被中止了。这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介入是分不开的。”陈正泉说,时任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多次批示,要求建设、规划部门慎重考虑,请权威专家商讨,重新规划。
来自各界的呼吁,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2010年3月,国家住建部针对岳阳楼前街拆迁问题进行调查。随着事情的深入,发现岳阳历史街区保护问题,已不限于楼前街一处。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批准机关应当将其列入濒危名单。”
翰林街消失,楼前街瘫痪,塔前街破败,构成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三条历史街区已支离破碎,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危在旦夕。为此,岳阳市有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启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再次修编。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岳阳,重新修编之际,究竟何去何从?
原岳阳市规划局局长欧阳政伟向《望东方周刊》表示,“岳阳楼就是岳阳的根,文物和古建筑都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载体,我不反对城市开发,但希望听听专家的意见,让文化传承下去。”
“一个城市特有的几条街消失了,失去了不只是一块招牌,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文化和它的DNA。”一位长期从事岳阳历史文化研究的人士对本刊说,“在城市化的当下,尤其要警惕商业利益对地方历史的偷梁换柱。”
本刊记者在岳阳采访期间获悉,一个总投资400亿元、规划面积5400亩的洞庭新城项目,在岳阳楼以南区域即将启动。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岳阳历史文化街区的塔前街,就在洞庭新城项目的规划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