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浙闽地区木版画收藏趣谈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古家具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家具风格。而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历代宫廷的家具艺术,而对民间的家具艺术却甚少提及。其实民间的古家具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特点。
  “花板”指中国古典家具,或者建筑的雕花装饰部件,包括门窗、绦环板等等。而“木板画”则是以绘画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木雕装饰艺术,其画面反映的不同题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据记载,我国自古就有画在各种材质上的绘画,早在汉唐就有各类墓室壁画,如唐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都有着大型精美的壁画。至明清时代,更是上至衙门官邸、寺院宗庙、豪富深院,下至庶民居室,无不以装饰木雕及彩绘艺术为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花板以及各类板画。其数量之多,工艺之精,题材之广泛,文化之丰富,内涵之深刻,无不令人惊叹。但是由于后期的破坏,一些精品花板现已难觅踪影。
  近年来,一些古建筑和老家具上拆卸下来的花板画,被越来越多收藏者所青睐。尤其是在浙闽地区,其花板本土文化气息浓厚,地理特殊。
  而笔者在从事本职工作之余,喜好收藏和研究书画古董,并收藏了大量精美的古字画、古家具和古董钟,也包括了保存完好的各类花板画。
  说起花板画收藏,笔者最早是受大学的一位室友影响,那时他经常淘些雕刻精美的花板,上面雕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房子等,还有些是雕刻一系列的故事花板,使我受到了极大的感染,从此便喜欢上了各类花板,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我们都是学美术的,对于这类东西自然很感兴趣。后来慢慢地发现,当地一些画在木板上的老画更能让我心动。于是我便专门收藏这些花板画,如今我收藏的花板画已有许多,大都是清代的。
  据了解,花板画最重要的来源是古家具,包括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而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沿用明代的风格。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风格。首先在造型上浑厚、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其次是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雕、嵌、描金兼取,螺钿、木石并用。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这个时期社会经济日渐衰微,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因此古家具或多或少都带着西洋风格影子,也造就了一批中西结合的古典家具形式。
  对于收藏途径,我收藏的花板画来源比较广泛。有的是从古玩城淘来的,有的是从拆迁的古宅里买来的,也有一些是从网上购买的。它们一些是从门窗上拆下的,还有柜门和床板,甚至化妆盒上都有。由于清代家具富贵华丽的装饰特点,故而清代的床并不像现在这样,而是有非常奢华繁琐的雕工,又因其外形像独立的小屋子,故而被称为“八步床”。如笔者所藏的人物画《成婚图》(图1)便是从古玩市场购买的,是清代床上拆下来的一块。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虽然其表面有包浆,但色彩依然还是很漂亮。还有《大喜》(图2)的花鸟画,只见鸟儿停在枝头斜看,生动自然,笔墨清秀淡雅,也是取自清代床,上面写有“摹梅道人”,表明其技法是学元代画家梅道人吴镇的。
  就花板画的内容而言,一般包括典故、民间传说、戏剧、花鸟画、人物、宗教神话等。之所以画这些题材,首先可以欣赏美化,其次也可以起到一种宣教的作用。
  比如笔者收藏的两片《三娘教子图》(图3、图4)就是属于民间传说。它们取自门板,是从杭州一个拆迁的老宅里收过来的。那个老宅很大,应该是大户人家或者做官人家的宅子,起先人家还不愿卖,我是费了好大周折才从其手上回购过来。
  众所周知,《三娘教子图》是明代流传很广的一个民间故事,又叫“双官诰”,主要是讲士人薛广受骗被害,其三娘王春娥含辛茹苦,抚养着刘氏丢下的幼子倚哥,其间颇为典折,但最终使其成材考中状元的故事。我当时一看这花板画就喜欢上了,而且保存得这么好,画功如此精湛。
  这对花板画构图和画法都十分讲究,笔法也很精到细腻,色彩古朴稳重。你看这幅,有画中画,三娘打开一幅山水画让倚哥看,手指着画面的内容讲解,表情肃穆。画面衣纹处理精妙,一丝不苟,与后面的松树形成对比。
  再来看看第二幅,三娘一只手里抱着小孩,另一只手握起来,似要教倚哥握笔的姿态。人物神情塑造生动,整幅画面色彩淡雅沉稳。
  由于当时的颜料都是天然植物或矿物质提取,所以看起来并没那么艳丽。而这画面与这带同心锁的木框相得益彰,岂不是古代门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还有这幅《松鹰图》(图5)则属于花鸟画的范畴。古人画此类题材的画,寓意英雄长寿之意,体现力量与刚健,表现世人对英雄的赞颂之情。此幅画用水墨形式画出了树鹰的形态,细节刻画到位,尤其体现出了画面上羽毛的蓬松丰满质感。
  艺术的手法有多种多样,传统的手艺人大都是言传身教,更为可贵的是古代的手艺人心态平和,没有现代人浮躁。所以,我们看到的花板画是细腻、丰富、有动感且富有节奏的,喜怒哀乐,尽在画中。
  花板画大致可以分为漆画和水墨画。以上所表现的都带有国画类型水墨画的性质,而梳妆盒(图6)跟《仕女嬉游图》(图7)则属于漆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这个设计精巧的梳妆台,是古代女子放化妆品的盒子,为了美观,四面都画着鸟鹤等不同类型画作,旁边一幅落款写着“王冶梅写”,应该是临摹名家的作品。另一幅有关仕女题材的漆画,应属于柜子的门板,从上面的痕迹可以看出原先还有把蝴蝶锁。虽历经百年,但色彩依然鲜艳。
  浙闽地区的这类花板画整体都比较古朴典雅,且与画框相结合,跟北方那种门帘画有很大的不同,北方一般单纯画在布上,色彩较为浓艳。而南方地区都是画在木板上,偏水墨画多一些。
  我们感叹于花板画精美的同时,不禁为这些技艺精湛的画工的不留名而感到惋惜,他们大都是当地知名的画工所画,有的属于定制类型的,虽然现在我们无从知晓,但他们留在木板上的画作却为我们呈现了清朝浙闽地区民间木板画的基本面貌。
  谈到此类花板画的投资前景。笔者认为目前这类花板画属于小众收藏,可以说是收藏的偏门,大多数人都是因个人的喜好而收藏,并不讲究投资。因为相对清代的书画,它的价格并不高,收藏的门槛就降低了。尤其是精品的花板画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它既可以满足古画的需求,也具有保值属性。有些人甚至专门去寻找此类物品,用于仿古茶楼的装潢,古色古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物品必定会越来越稀少,而且加上赝品相对来讲很少,日后其价值必定会显现。
  (责编:禹默)
其他文献
偶得瓷壶一把,壶身高12厘米,壶身直径13厘米,白瓷温润,制作良正,完整无残。正面为手工画粉彩山水,背面偏右四个大字:万里青山。偏左小字:子欣鉴赏小弟叶恭绰于江西。壶底红圈款字三行:江西省景德镇五□□ (二字不清)工艺生产合作社出品。  叶恭绰(1880-1968年),广东番禺人,字誉虎、玉甫等。毕业于京师大学仕学馆,历任湖北农学堂教习、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次长、总长兼交
期刊
明代嘉靖年间,民窑瓷器上曾经突然流行起一种“卍”字云纹。这种云纹的画法并不复杂:其主体由四朵小云组成,小云的头部聚在一起,而它们的躯体对称地向四个方向展开,并在腰部统一地向左转折,从而巧妙地构成一个类似佛教“卍”字形的符号。嘉靖年间的瓷器工匠为什么偏爱这种“卍”字云纹?它的寓意与佛教信仰有关吗?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们知道,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是出名的。在嘉靖帝之前和之后的明代诸帝,或者尊崇佛教,
期刊
陶瓷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载体之一,对于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并因此被西方称之为“China”,为大众所珍视。  2019辭旧迎新之际,宜春市博物馆与江西省文物商店联合举办了“陶风瓷韵——江西省文物商店精品陶瓷文物展”。本次所展览的文物均为江西省文物商店历年来收藏的陶瓷文物精品,上溯汉唐,下至民国。展出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深藏于库房中的文物展示给广大观众,重
期刊
清代绘画,以山水、花鸟较为发达,人物画次之。安徽博物院收藏有清代诸多名家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大多为我国著名收藏家或民间收藏家的旧藏精品。如“华亭派”、“娄东派”、“扬州八怪”等画派名家作品,以及大量安徽籍画家如“黄山派”、“姑熟派”、“新安画派”的作品。下面选介一些清代山水、花鸟和人物画,与大家共赏。  清 王原祁《仿江贯道山水图》 纸本墨画 纵47.5厘米 横29.5厘米  清代的山水画,“
期刊
2016年4月28日,“汉风藏韵——金铜佛像艺术展暨李巍先生佛像捐赠仪式”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博物院隆重举行。  吉林博物院成立于1951年,是一个与新中国几乎同龄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此次《汉风藏韵——金铜佛像艺术展暨李巍先生佛像捐赠仪式》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佛造像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承办,为吉林博物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带来一个重量级的高规格展览。  这批金铜佛像以散失在青海、甘
期刊
将军罐为明清时期较为盛行的器型之一,因其盖似将军的头盔、其形似武将巍然屹立,故而得名。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始烧,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型:器型丰满,直口丰肩,腹下部渐收,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同其他以存储为主要功能的“罐”形器一样,将军罐最初为佛教寺院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的专用骨灰罐,后由于其器型端庄挺拔、丰满俊朗,较宽敞的器物外壁又可用青花、五彩、粉彩等多种手法尽情地绘制各种题材纹饰,极富装饰意味
期刊
还得感谢这个便捷的微信时代。只需轻轻一点,便可尽情地浏览、欣赏清晰逼真的藏品图片;足不出户,用不了三天两日,就能上手一件远在千里之外的心仪之物。更得感谢威海的藏界朋友,远赴日本,将这件不同寻常的瓷板慧眼拍回国内。  看上去这是一件普通的一尺二浅绛彩瓷画标准板,绘一幅《大富贵亦寿考图》也称《郭子仪遇仙图》。史载:“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唐代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郭子仪,一生功高盖世,却宽厚待人,从不居功
期刊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空前繁荣的时代,传统绘画在这一时期便进入一个发展高峰期。加之北宋朝廷对绘画艺术的大力提倡,画院及民间绘画艺术一时兴盛至极,绘画名家辈出,见于史籍记载的就有200多人。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而宋代的山水画发展得更为成熟。宋初以李成、范宽为代表,其中尤
期刊
江阴市宝壶斋茶具博物馆于2003年1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厅面积880平方米,库房及行政办公面积186平方米,是目前江南最具文化特色的民办茶具博物馆。  开馆14年来,累计接待计15多万人次,举办了“茶文化走进校园”、“陆俨少艺术展”、“李成山水画展”、“中国紫砂原矿与传统制作工艺展”、“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金石作品展”、“海上名家共刻心经印章展”、“点陶成金——新曼生十八式紫砂壶艺术展”、受邀到美
期刊
吉州窑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吉安地区,吉州窑遗址大多位于现吉安县永和镇,始于唐末五代,兴于北宋,南宋、元初达到鼎盛,元末衰落。考古发现其遗存物有内底褐彩写“公”字款碗残片、“舒家记”瓷片、“吉”字款执壶残片、褐彩“本觉”字碗瓷片、“陈家号记”瓷枕片等等。说明宋代已经形成以姓氏家族为单位的窑场或产品。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吉州窑“宋时有五窑,书公者最佳”。  吉州窑陶瓷种类繁多,以碗、盏、杯、碟、盘、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