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高年级的学生似乎认为该写的内容都已经写完,再无可写之事。静下心来,看看学生的习作:很多是虚构的、雷同的,甚至是抄袭的。这不得不使我们担忧。针对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趣味作文 令人担忧 真情实感
观察入微——观出人生百态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初学写作,同样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得学会观察。观察也很有讲究,它有粗细之分:粗略观察可写出轮廓;细致观察,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可有很多角度,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也不一样。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写出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学生都是耳闻目睹的,但是耳闻有没有“闻”进去?目“睹”有没有“睹”进去?看到听到的东西一定要在头脑中思考,抓住特征刻下痕迹,这样才行。具体如何训练呢?从小、真入手。
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生活处处有小事,就需要我们的眼睛善于去观察、我们的耳朵善于去聆听、我们的心灵善于去感受。长时间有指导性的训练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提升写作水平。
班上三个同学发试卷,其他同学静坐等待,时间这样流逝好没意思!我马上命令:观察三个同学发卷的举动,看谁能第一个发完!话音未落,教室里的空气流速加快了几倍,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三个同学的身上。有的手忙脚乱,东张西望,已经转晕了头;有的则表现得有条不紊,快速自如。映入学生眼帘的情景马上动笔入纸,历历在目的景象自然能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尝到了这样练笔的甜头,后来便搞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训练。类似的事情很多也很小,学生却很感兴趣,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
二、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你只要写5、6篇文章,写人的,写事的,写动物的……保证考试作文万无一失。”正是这些“定型化”扼杀了学生活跃的思维,禁锢了他们原本雀跃求真求异的心灵,使孩子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真话难言,灵魂丢失得一干二净,假人、假事、假情充溢于作文中。学生作得唉声叹气,老师作得愁眉苦脸。
记一次习作“照片背后的故事”,我让学生各自从家里拿了一张照片。学生都很好奇,纷纷问我:为什么要带照片?我卖了个关子,吊足了胃口。这段时间的心理活动也是写作很好的素材。我鼓励学生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看谁说得精彩。果不其然,学生们非常踊跃,常常令人开怀大笑。会说了,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还特意为这次习作做了一次展板。看着真实动人的瞬间,品味着优美的文字,学生们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一次快乐的回忆。
循循善诱——诱出写作欲望
刚开始时,我发现学生的那支笔特别沉重,写作文不知该从何下手,不知道该写什么。我索性让他们先把笔撇一边,把无意识藏在脑中的素材抽出来说个够。针对班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于是我就选了一个话题——物价上涨了,想让学生凭自己的认识说一说、写一写,希望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观察,多多关注社会现实。
果不其然,上课伊始,学生们的热情就很高涨。有的说“爸爸的旅馆快要开不下去了”,有的说“爸爸的货物都卖不出去了”,有的说“爸爸说,公司里员工都招不进来,因为工资发不了,快愁死了”……
当时我心头一热,这是多好的写作素材啊! 我让学生把这个选题当做周记的素材,期待学生能交上来一篇篇令人满意的作文。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很多孩子纷纷围着我说:“老师,老师,我爸爸说不能写这篇作文!”“为什么?”我诧异道。“爸爸说,这不是诅咒我们家破产吗?”“是的,我妈妈也说,这样写不吉利。”
带着一种更为迫切的欲望和莫名的沮丧,我阅读了学生们的周记。37本作文本看完,我当初的热情降到了谷底。
静下心来,经过一番思考,最后我得出了几点学生作文不理想的理由:一、我自己本身没有好好地、全面地了解物价上涨后所产生的后果,为什么不能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呢?二、既然是话题作文,为什么要去圈定孩子们的写作思路呢?让孩子围绕话题,放手让学生写,这是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叶圣陶先生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强势、用成人的标准去写成人关注的、喜欢的故事。在成人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也许在孩子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不懂得儿童的写作教学,往往是迷惘的。孩子的创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正常发挥,只有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感,而后文思涌动,写出一篇篇佳作。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
关键词:趣味作文 令人担忧 真情实感
观察入微——观出人生百态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初学写作,同样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得学会观察。观察也很有讲究,它有粗细之分:粗略观察可写出轮廓;细致观察,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可有很多角度,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也不一样。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写出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学生都是耳闻目睹的,但是耳闻有没有“闻”进去?目“睹”有没有“睹”进去?看到听到的东西一定要在头脑中思考,抓住特征刻下痕迹,这样才行。具体如何训练呢?从小、真入手。
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生活处处有小事,就需要我们的眼睛善于去观察、我们的耳朵善于去聆听、我们的心灵善于去感受。长时间有指导性的训练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提升写作水平。
班上三个同学发试卷,其他同学静坐等待,时间这样流逝好没意思!我马上命令:观察三个同学发卷的举动,看谁能第一个发完!话音未落,教室里的空气流速加快了几倍,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三个同学的身上。有的手忙脚乱,东张西望,已经转晕了头;有的则表现得有条不紊,快速自如。映入学生眼帘的情景马上动笔入纸,历历在目的景象自然能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尝到了这样练笔的甜头,后来便搞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训练。类似的事情很多也很小,学生却很感兴趣,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
二、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你只要写5、6篇文章,写人的,写事的,写动物的……保证考试作文万无一失。”正是这些“定型化”扼杀了学生活跃的思维,禁锢了他们原本雀跃求真求异的心灵,使孩子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真话难言,灵魂丢失得一干二净,假人、假事、假情充溢于作文中。学生作得唉声叹气,老师作得愁眉苦脸。
记一次习作“照片背后的故事”,我让学生各自从家里拿了一张照片。学生都很好奇,纷纷问我:为什么要带照片?我卖了个关子,吊足了胃口。这段时间的心理活动也是写作很好的素材。我鼓励学生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看谁说得精彩。果不其然,学生们非常踊跃,常常令人开怀大笑。会说了,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还特意为这次习作做了一次展板。看着真实动人的瞬间,品味着优美的文字,学生们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一次快乐的回忆。
循循善诱——诱出写作欲望
刚开始时,我发现学生的那支笔特别沉重,写作文不知该从何下手,不知道该写什么。我索性让他们先把笔撇一边,把无意识藏在脑中的素材抽出来说个够。针对班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于是我就选了一个话题——物价上涨了,想让学生凭自己的认识说一说、写一写,希望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观察,多多关注社会现实。
果不其然,上课伊始,学生们的热情就很高涨。有的说“爸爸的旅馆快要开不下去了”,有的说“爸爸的货物都卖不出去了”,有的说“爸爸说,公司里员工都招不进来,因为工资发不了,快愁死了”……
当时我心头一热,这是多好的写作素材啊! 我让学生把这个选题当做周记的素材,期待学生能交上来一篇篇令人满意的作文。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很多孩子纷纷围着我说:“老师,老师,我爸爸说不能写这篇作文!”“为什么?”我诧异道。“爸爸说,这不是诅咒我们家破产吗?”“是的,我妈妈也说,这样写不吉利。”
带着一种更为迫切的欲望和莫名的沮丧,我阅读了学生们的周记。37本作文本看完,我当初的热情降到了谷底。
静下心来,经过一番思考,最后我得出了几点学生作文不理想的理由:一、我自己本身没有好好地、全面地了解物价上涨后所产生的后果,为什么不能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呢?二、既然是话题作文,为什么要去圈定孩子们的写作思路呢?让孩子围绕话题,放手让学生写,这是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叶圣陶先生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强势、用成人的标准去写成人关注的、喜欢的故事。在成人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也许在孩子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不懂得儿童的写作教学,往往是迷惘的。孩子的创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正常发挥,只有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感,而后文思涌动,写出一篇篇佳作。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