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家园共育概述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协同教育的原则,共同担负起培育幼儿的责任,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双向性、经常性、全面性的伙伴性质的合作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共育改变了以往幼儿教育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辅的局面①,既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途径,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基,而后所进行的一切教育取得的效果皆是在此基础上的累加。而幼儿园教育具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内容,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有同龄的儿童集体,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传授给幼儿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幼儿多元的智能和优秀的品质。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具特色,都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各有所长,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加大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与沟通并拓宽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 影响家园共育的主要因素
  
  1.家长和教师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家园共育理所当然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大力配合,但在实际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在交流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家长和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难以安排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来参与家园共育,尤其是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不仅限制了时间,还束缚了地点,对家长来说,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便。此外,教师和家长几乎一致的工作时间,使传统的互动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不仅难以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充分互动和双向交流②,而且限制和影响了家园共育的连贯性和制度化。
  2.家园共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家园共育的形式依然是以家长会为主,而且在家长会上,程序和模式也较为固定,几乎成为了园长和老师的“通报会”,内容也大体上是讲一些大道理和普遍性的问题,最后再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缺少实质性和针对性的东西,家长难以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正确模式和自觉行动③,久而久之,家长渐渐失去了对于家园共育的期望值和信任感。
  3.家园共育以幼儿园单向灌输为主,缺乏互动性
  家园共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师与家长本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然而,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确定的就近入学原则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现状,无形中巩固了幼儿园尤其是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在某一区域的垄断地位,造成了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教师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处于优势主导的地位;家长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实际情况的束缚,家园共育的主动权总是掌握在幼儿园的手里,家园共育时总是以幼儿园的单向灌输为主,教师把家长当成了自己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合作伙伴,家长很难有真正平等参与和切实互动的权利与机会。
  
  三、 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
  
  1.我们的实践
  由于家园共育必然涉及到家长和教师两方面,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强化了双方的参与意识,并保证了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注重了形式上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关通讯工具和实践平台,以共享、讨论等交互形式和活动、游戏等实践形式实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创建班级QQ群
  QQ群同时具有同步性与异步性的特点,为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与探讨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接收信息的选择,为加大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促进家园共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交流平台④。因此,我们统计了每一个班级老师和幼儿家长的QQ号,并将这些号码加入到一个由老师管理的班级QQ群中。同时,幼儿园领导以普通身份加入到相应的QQ群组中,在引领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发挥着对于分管群组的监控作用。
  通过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长可以方便地和学校老师、其他家长进行适时地沟通,即便没有添加对方为好友,只要双击群中头像,也可以通过临时会话与其进行交流;通过“群空间”功能,老师和家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也可以在相册里展示个性风采,并且在发表完成后,会在QQ群聊窗口中提示由哪位成员于什么时间发表了标题为什么的帖子和相片,以提醒大家前往查看⑤;通过“群共享”功能,老师和家长都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和存储各种格式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群邮件”功能,老师可以方便地向家长群发一些有关幼儿疾病预防、营养饮食等方面的资料;教师还可以定期在QQ群的“群公告”处发布一个与孩子成长、学习有关的话题,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讨论,达到幼儿园和家庭协同教育的目的。
  (2)创建家园博客圈
  博客圈由于具有“免费使用、系统维护、技术门槛低、在线更新”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体验分享上。据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博客圈用于了家园共育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们为每一位老师和大部分家长在网易网上创建了一个博客,将其组成家园共育博客圈,并在圈子中安排了许多个性栏目,如教学笔记、育儿日记、活动札记、生活杂记等日志区,圈子公告、圈子信息、友情链接、视频相册等公告区,还根据需要设置了讨论区、投票区、留言板等互动区。在博客圈中,家长和教师是圈子的主体,双方之间可以通过日志实现交流、还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家长可以方便的浏览圈友的日志,吸取其他家长的育儿经验,分享老师的教育随感,教师也可以在同事的博客里留言与评论,还可以从家长的育儿日志中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状况,从而为园内教育提供参考。另外,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担任圈子管理员、回答圈子成员提出的问题、解决圈子成员遇到的难题等方式关注和支持圈子的发展⑥。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也有助于幼儿在家里能够受到系统的教育和细致的照顾。
  (3)开通校园短信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幼儿园既可以方便地向家长和老师群发短信,告知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表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学校和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仅帮助了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及时捕捉到各种教育的契机,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⑦。作为学校与家庭相联系的信息化桥梁,校园公共短信平台的使用,弥补了校园网和QQ群等沟通渠道必须依赖网络和缺乏适时性的局限,使不习惯使用电脑或没有电脑的家长们也能便利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4)整合校园网、广播站、演播室等实践平台
  传统的家长会等家园交流方式,大多数时间是老师说、家长听,缺乏实质意义上的互动,难以实现期望的共育效果⑧。而将校园广播站、校园演播室等实践平台引入家园共育中来,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可以为校园广播站、校园演播室开设家园共育栏目或开展一系列亲子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来,并共同参与节目的策划及录制。通过活动平台扩展交流空间,通过交互系统实现家园共育,不仅能为家长和老师提供双向互动的便利渠道,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效果分析
  (1)交流时间更为便利:由于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传统的“幼儿园—家庭”合作交流与协同教育方式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同参与,任何一方尤其是家长如果出现特殊情况, 家园共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校园网、QQ(QQ群)、博客(博客圈)等媒体和技术的引入,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家长和老师既可以通过QQ(QQ群)、短信平台等实现即时的交流,又可以通过校园网、(博客)博客圈等实现深度的探讨。
  (2)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家园共育的氛围,畅通并拓展了双方的合作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平台,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远距离交流;通过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演播室,家长和老师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基于QQ(QQ群)和(博客)博客圈等形式的交流突破了“一位家长面向一位老师、一位老师对应一位家长”的局限,实现了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的群体互动式交流。
  (3)沟通内容更为具体: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由于时间仓促,通常缺乏实际意义的互动;或是以大话、官话、套话为主,缺乏切实有效的沟通。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既可以就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的局限,可以就某一育儿话题开展广泛的讨论而不必计较地点的桎梏,还可以就各自的育儿经验进行细致的沟通而不必顾虑情感的缺失。
  (4)共育效果更为显著:从效果上看,由于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使得家长的角色定位由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由等待者变成了倡导者,同时,消除了老师对家园联系的担心和排斥,充分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得家园共育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得到了保证。另外,由于没有了时间、地点的局限和内容、形式的束缚,加之双方之间的反馈很及时,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理解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深厚,目标更加一致,配合更加默契,效果自然更加显著。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义乌市宾王幼儿园)
  
  参考文献:
  ①黄志敏、莫立芸.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J].山东教育,2007,(5):4-6.
  ②杨卉,王陆,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47-50.
  ③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④何磊、王满华.网络教育传播的辩证式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3):39-42.
  ⑤吴晓东.家校通——远程教育小组协同学习中QQ群的应用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69-73.
  ⑥郑小军、杨满福、黄春燕.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青少年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8,(8):54-57.
  ⑦戈月.家校通 让沟通走向“无线”[J].教育信息化,2006,(8):20-21.
  ⑧叶穗梅.争取家长配合:引导与服务并重[J].学前教育研究,2008,(3):63-64.
  ⑨何磊、黄艳霞、金晓晓.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9,(1):56-59.
  ⑩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翻译了30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可谓著作等身。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本广受国内外读者欢迎的《傅雷家书》,集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的点滴教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传统的道德品质,表现的是中国人典型的教子方式和生活态度,堪称一部经典。本文即想从父爱教育这一角度谈谈他具有的三重境界,并力图挖掘其思想渊源和当代启示
期刊
一、为什么要“家校合作”    现代学校制度的运作模式使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学校与政府的之间的关系。政府的职责在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制度,培养更优秀的师资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学校中存在的问题,而学校的职责只是被动地执行政府所做出的各项决策。  问题在于,只是依靠政府和学校间的这种合作就能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吗?最近出现的江西杀师案引起来一系列的社会震动,随之而来的
期刊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说:“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却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
期刊
家庭教育是既沉重,又轻松的事。说它沉重,你看看书店里那一本本关于家教方面的书,报刊上一篇篇有关家教方面的文章,和身边一个个为了孩子教育而焦灼的父母,孩子教育学问之深奥,真是让人望而生畏。但家庭教育又是轻松的,常见有的家长不费吹灰之力,孩子一个个念了初中,进了高中,上了大学,出息了。为什么?主要是人家给孩子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有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事实上,父
期刊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明中,家训作为圣贤教子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治家教子中,不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传承与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无一不贯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线与精髓。其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达到了和谐的完美统一,因而可以成为我们当代家庭教育的切入点和主旋律。  传统家训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治家教子,如何做一个贤妻良母,如何做一个
期刊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开始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并明确规定“加大小学、初中布局调整工作力度。”①,各地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有计划地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其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撤并校点的方式实现。经过六、七年的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些措施对于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期刊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言语表达障碍、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等行为方式。”[摘自《学前心理学》]  儿童心理行为研究专家姚梅玲指出:“幼儿期(3~6岁)是纠正孤独症的最佳时期。”如果我们能在幼儿时期就能对有孤独症倾向的幼儿进行纠正,通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培养交往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我们班的杰杭
期刊
三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经历了由“锦衣纨绔,饫甘餍美”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在贫病交加的境况下,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红楼梦》问世以来,伴随着“谁解其中味”的对知音的寻觅和呼唤,引起了三百年来人们对他的探索和应答。而且这种探索和应答应读者的眼光不同而不同。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认为, “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阁友情”。余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则说
期刊
2007年8月8日晚间,我在电视新闻里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正为北京奥运倒数一年而跳跃欢呼,这群孩子的影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晚夜深人静时,心底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在今日中国迈向全世界、与国际接轨之际,我们下一代的形象会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并没有清楚的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在我们这一代父母身上:如何教育他们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新世纪主人翁?  9月,在北京,当我把自己一些想法向几个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提
期刊
1.自闭症概述及基注意力特征    1.1自闭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展障碍,是以明显的社会和沟通技能缺陷及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D.J.Cohen&Vilkmar,1997;S.l.Harris,2000)。其正式定义是1943由精神病学家Leo Kanner首次提出的,而且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描述;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他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这个孩子似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