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自由活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y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个平稳过度的阶段,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一个重大转折,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小衔接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作为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个台阶的坡度趋减,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
  而自由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自由活动是以“以幼儿发展为本”为理念,强调幼儿的自由、自主,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通过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材料和开放的空间,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经验,获得充分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能力、个性健康发展的活动。由于自由活动在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可以轻松地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但自由活动时存在这些问题:大声喧哗、争抢玩具的现象较多,常规较差,规则意识较薄弱。问题是根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幼儿自由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我的小妙招:
  操作三部曲:
  第一步:丰富材料,激发興趣,体验快乐。
  丰富的游戏材料不仅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更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专注性。我们除了引导家长支持幼儿自带玩具外,还提供各种低结构的玩具,如:绳子、橡皮筋以及开放性的区角材料等,并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民间游戏融入到自由活动中,和幼儿互动游戏。
  成效: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游戏材料,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要。同时,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也让孩子们更投入游戏中,使幼儿在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第二步:多元场所,满足需要,提高能力。
  幼儿园活动室的每一个空间(室内的墙面、地面、桌面、橱面等,室外的走廊等)都应成为自由活动的场所,使幼儿在宽敞的空间里自由愉快地活动。针对我园活动室空间有限,幼儿人数多的问题,老师们想法设法拓展活动空间,除了开放区域活动的场地以外,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还将活动场所拓展到了教室外走廊等,将一些需要较大空间的游戏(如:跳橡皮筋、造房子等游戏)转移到走廊,既满足了幼儿对空间的需求,又避免了游戏间的互相干扰。
  成效:
  幼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场地,从空间上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度,同时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等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三步:共建规则,解决问题,培养意识。
  自主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活动中老师应该要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只有师生共同协商建立起来的规则,幼儿才会在过程中更自觉地去遵守和执行。如:当活动室里因为游戏而争抢场地时,老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使每个游戏都能进行,又不影响同伴?于是在大家的讨论下达成共识,可以做一些游戏场地的规定,孩子们制定的规则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很快解决了争抢场地的问题。接着又针对“区域中人太多了怎么办、怎样玩才算是文明玩、怎样拿取、整理玩具更方便快捷”等问题制定了规则,游戏中每个人都共同遵守规则,并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成效:
  活动规则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保证幼儿自由活动愉快、宽松、有序地进行。
  我的启示:
  1.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
  教师观念上的变化带来了行为上的转变,教师们从过去自由活动中的单一的观察者,成为了现在自由活动中的材料的提供者、环境的创设者、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和行为的支持者。如今教师与幼儿间的交流互动更多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能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们一起协商制定规则、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二期课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通过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思维在碰撞、思想在交流、智慧在闪现,能力在提高,促进了教师自由活动的组织能力、反思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课程指南》中提出:“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我们教师不一定要教会幼儿怎么做,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协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教师充当一个欣赏者、观察者、指导者,在必要时做出正确的指导。围绕“幼小衔接”工作精神,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老师应该要敢于放手,给幼儿更多自主的机会,让幼儿在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习惯。”3--6岁的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领路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习惯 养成 行为  一、生活习惯  每个家庭不同,每位家长不同,每位孩子也不同,所以孩子们有性格差异的同时,也存在着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们常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看你怎样在这张白
期刊
家乡是幼儿熟悉的,家乡的这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让幼儿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活动让幼儿通过学习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但因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平时还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发现,把他们的知识经验升华成为一种爱家乡的力量和行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和利用
期刊
回首自己的教育生涯,我一直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时时刻刻用自己的爱去呵护学生。十几年来,我始终对教育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几多汗水,幾多艰辛,对每一个学生都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关爱,我做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每天看着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倾心关爱,和风细雨润心田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的心理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从生活、身体、物质方面关心学生,更要从思想、精神、心灵上鼓
期刊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简称,是指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目前群文阅读大多还停留在众多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其理论基础还不成熟,蒋军晶在群文阅读方面有着大量成功的实践,对其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并与群文阅读概念相结合,我们可以总结出群文阅读的四个要素,即议题、多文本、集体建构和共识。  议题是群文阅读开展
期刊
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三年级的孩子们由低段的写话刚过度到习作就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而教师对于习作的教学更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  首先,我们应该降低要求,以激发和培养兴趣为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乐趣。”  1.对于刚迈入中段的学生来说,应该化难为易,重视句子
期刊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中,尕布龙、马复兴、守护可可西里的英雄人物,玉树地震中的“香港之子”黄富荣,两弹一星中的科学专家们等等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身边也有好多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每天早早到校,一心在学生上,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不耻下问,把好教学质量关。我每天也是在做一位老师该做的事。  我从1995年7月参加工作,刚开始上班时我是不自愿的,因为我性格内向而且自卑,不愿在人前说话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那么如何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才能有效地培养运动兴趣?经过实践,我感到幼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何为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呢?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提供不同的运动器械,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这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彼此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论述,确定了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性地位,既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新要求,也是突破现行评改瓶颈的新
期刊
我叫卢松师,是广西省贺州市一个边远山区任教的老师。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幻想着有一天脚踩着这方小小的土地为孩子们画上梦想的蓝图,给他们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助推孩子们平安健康成长,做他们人生道路起点上的指引牌。孩子们身上总有一股消耗不完的精力,他们犹如一条条小鱼儿们一般鲜活地蹦跳着,这股子精神似乎在源源不断地涌来,时刻感染着我,让我也在工作生活中充满着向上的力量。  我以为在新工
期刊
通过本次外出教育培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收获实在是太多了。  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这两天收获的是什么?我感觉我收获的是差距,是我个人跟那些名师之间的差距,自身有一种知耻而后勉的感觉,两天的学习让我真正能够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让我真正体会到重视技巧的重要性。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