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文素养:探索童诗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丰富的儿童诗内容,让儿童能在最美的年华里,学会享受最美的文学。读诗歌、赏诗歌,在心灵的田野种上诗意的种子,从此和浪漫相伴,与希望同游。这不仅是遵从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当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诗歌语言自由,内容天马行空,很难用普通的考查方式去评价孩子是否学有所效。因此,从儿童诗意象的教学方式中寻找出一条合适的评价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抽丝剥茧,解密意象
  意象,单从字面意识而言,是指表意之象,即為了表达情感、道理、含意等抽象事物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而客观存在的艺术形象。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1)意象之迷。对于刚开始接触文学的小学生而言,由于没有深厚的文学积累,通常很难理解诗歌中出现的意象。
  儿童诗,往往是按照孩子充满想象的心理,创作的。诗歌中的各种形象应当以孩子是熟悉和喜欢的客观事物为准,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一个奇妙的世界,从而理解诗歌的主题。因此,儿童诗中的意象与一般的“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略有不同,是以儿童眼中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作为“物象”,如:“风筝”、“春天”、“鲜花”、“树苗”、“翅膀”……
  (2)意象之美。阅读儿童诗会引导孩子们去探索一个无限辽阔的天地,任由他们随性发挥想象,产生联想。以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二单元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中的《我想》为例。
  全诗共分五小节,其中“桃树枝”、“柳树根”、“风筝”、“蒲公英”可以说是这首诗歌最重要的意象。教师在执教时,需要先引导学生找到四者的共同点——都可以让人联想到春天;再引导学生寻找它们的不同点——桃树枝上的花朵是可爱芬芳;柳树根的须条可以汲取营养让自己茁壮成长;风筝在天上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蒲公英在梦想的天空中自在飞翔……这些异同点都是可以从诗歌的语言中体会。只需教师稍加引导,即便是对于缺乏人文素养和文学积累的小学生来说,也是简单易懂的。
  当然,单独的意象是体现不出诗歌之美的。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意象自身的延伸和各意象之间的组合也是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
  例如在教授《我想》这首诗的第四小节时,我们不仅要抓住“柳絮”、“蒲公英”这两个意象,同时也要把握住“小草”的生机勃勃和“小花”的鲜艳漂亮这两个意象。只有两者相互组合,才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营造出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的意境,从而领悟到自己其实也和小草一样健康,和小花一样漂亮,也和柳絮、蒲公英一样,向往着梦想和远方。
   熟悉的事物、强烈的画面感、丰富的联想共同绘成了一个个意象,组成了诗歌优美的意境,让孩子们能自由自在地享受文字带来的缤纷色彩。将儿童的感情、兴趣、愿望,寄于具体、单纯、明朗的生活场景、物象、事象之中,让儿童喜闻乐见,心领神会,这才是儿童诗的意象美。
  二、顺藤摸瓜,创造意象
  儿童诗是诗的一种。其创作构思的核心与一般的诗歌一样,都是“意象”。意象创作的好坏与否,是作品高下成败的重要一环。不过儿童诗的意象还有自己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创作高质量的儿童诗具有重要意义。
  (1)寄情于物作物象。儿童是喜欢幻想的,在儿童的心目中,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在儿童诗的意象创作时,教师并不需要担心孩子的想象力,甚至都无需说明创作时的修辞手法。因为一切都有生命,所以随手就是拟人;因为一切都是美好,所以逐句都是比喻。因此,在“意象”中的“物象”对孩子来说的很容易找到的。
  儿童因为人生阅历的浅薄,情感单纯而丰富。我们只需要指导他们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在根据情感的特点,寻找相似的事物进行创作。例如:当有孩子想要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希望父母能放手时,可以选择“小鸟”、“清风”、“白云”等物象,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2)情景交融成事象。除了“物象”,“事象”也可以作为意象的创作材料,如“放风筝”、“种花草”等,这些“事象”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情,也都是有过的经历,创作起来可以极大地降低难度。
  儿童诗篇幅短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孩子们听故事的欲望,导致无法满足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心理。因此,创作指导时,可以建议其抒写一件小事,使作品带有情节性,将主观的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的事象融合一体,呈现儿童诗意象的又一美的色彩。
  儿童诗教学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意象上的学习和评价并非它的全部。只有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认真对待,共同探索,才能充分发掘孩子们在审美情趣、人文情怀上的天赋与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让诗歌文化,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扬传承,使我们正处于花季的孩子们奔向诗和远方的田野!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一次次迷人的经历,阅读好书就好比进入一个个美妙的仙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由此可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想绘本就是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色彩鲜艳的图画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引起孩子的愉悦感。那么,如何讓学生真正喜欢上绘本,演绎出精彩?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成了广大师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各种课程教学模式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就目前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现状而言,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禁锢着我们的教学。重视学生学法指导,突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法指导案例分析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计算机课教学——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要想把赏识教育带进语文课堂,打造和谐、宽松、宽容、愉悦的课堂新时空,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赏识教育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任何优点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优点,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那些所谓“笨”学生、“没
期刊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准确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教学 课堂 课程改革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
期刊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呢?研究表明,在一节课中,初中学生真正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15分钟。这就需要教师在一节课中创造两三个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谓兴奋点,是指人在潜意识里所具有受到刺激极易引起兴奋的敏感区域。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兴奋点,不但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还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那
期刊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会像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一样渐渐地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势态。一部分学生可能表现为听力水平尚好,但口语水平不太理想;一部分学生可能表现为口语水平尚好,但听力水平不理想(极少数);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表现为听力和口语水平都不太理想。我们姑且将这些学生视作英语学习中的后进生现象。产生英语学习中的后进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思想方
期刊
要想与家长有效合作,就得先分析、了解家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了解家长、认识家长  我们不能一见到家长,就立马口若悬河的控诉学生的罪状,多年的经验,生活的实践提醒我们: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家长一来,你就诚实地,不分次序地有啥都坦言,直爽地一气呵成,采用美术上的素描法。您倒是释放了、发泄了,而家长呢?能控制自己的,给点面子的,可能会一声气不吭;袒护
期刊
摘要: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由于他们在幼龄时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然而音乐这门课程本身存在着较强的娱乐性,这就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结合音乐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情况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本文中对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出现之前,教育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是文字教材,即使在后来使用了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电教媒体,并且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过重大成果,但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学程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统治课堂。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仍然是知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斯卡金也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根据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物体、图像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多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