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面小康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作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代表,昆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初步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条指标衡量,昆山市于2005年全面达到了目标值,按照中央党校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来衡量,则达到了105.55%。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昆山市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思路,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为率先向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昆山的有益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发展为要。追求又好又快。昆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扭住发展不放松,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他们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和服务业跨越三大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比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坚持一头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积极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一头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积极发展物流、会展、营销、商贸服务等产业,努力实现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他们把自主创新作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内资与外资、资本与技术、研发与生产的融合,增强区域经济持久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他们在集约发展方面,一抓产业向园区集中,以基地化集聚各类产业要素,不断提高集约开发水平,全市90%以上的工业产值来自各类园区。二抓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按不同区域明确每亩地投入的“门槛”:外资项目分别不得低于40万、50万、60万美元;民资项目不得低于250万元。三抓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富民为先,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昆山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们坚持多管齐下,实施富民工程。一是产业富民。通过全市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增收提供机会。二是创业富民,制定鼓励群众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建立创业基地,成立创业指导服务、农民创业担保、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三个中心,为群众创业搭建平台。三是就业富民,广开就业门路,政府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农民职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四是物业富民,发展“房东经济”,通过房屋出租、出售等方式增加收益。五是投资富民,组建了富民、社区股份、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组织,建设物业载体,让农民投资人股,不断提高群众投资性、资产性、经营性收入。六是保障富民,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使其与城镇保险接轨。从2007年1月起,昆山农村低保标准由原先的每人每年2200元上调到2880元,这在全国县级市中处于领先水平。七是财政富民,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在政策、扶持项目等诸多方面向群众生活倾斜。八是帮扶富民,出台扶持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措施,增强薄弱村的“造血”功能,实现村强民富。从而较好地改变了昆山市长期以来“强市”而“富民”相对不足的面貌。
  环境为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昆山人对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始他们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后来强调“无论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进昆山”,如今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推动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主要是推进“三大昆山”建设。一是“清洁昆山”。坚持“无论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进昆山”,在引进资金、选择项目时,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从源头上进行过滤,近五年来共有200多个项目被劝退或拒绝。同时加大治污力度,对265家排污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关停、转产100多家各种类型有污染的企业。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厂26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7%。二是“节约昆山”。积极贯彻“节约优先”的方钊,推广节能降耗、节水节材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建设节约型城市。三是“绿色昆山”。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完善水系规划,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对傀儡湖、阳澄湖等水源地和保护区进行专项治理,退塘还湖、退窑还湖、退渔还湖,加强湖堤绿化、湿地建设、湖底清淤,有效地增加了蓄水量。大规模植树造林。建设大型生态公同和公路、河流等“绿色走廊”。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仅2006年就投入资金22亿元,占GDP2.4%。
  文化为魂。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鼓舞人,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激励人,在“两个率先”实践中培植和弘扬新的城市精神。他们坚持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认为没有文化的昆山之路决不可能成为小康之路,着力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素质,激发创造精神,努力打造地区“软实力”。他们在文化上舍得投入。先后建起了昆曲博物馆、昆仑堂美术馆、侯北人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为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他们常年不断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自2003年以来,坚持开展“天天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愿望。他们注重保护、发掘和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以顾炎武等“三贤”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文化,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大闸蟹和奥运面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昆石、琼花、并蒂莲为代表的园艺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统筹为策。协调兼顾各方关系。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他们着力统筹五个关系: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加大社会事业建设的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事业,维护群众文化、教育、医疗等权益。加强 城乡社会保险统筹,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二是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整体推进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按照片区发展理念,把整个城市规划为一个中心城区和六大片区,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面加以推进,强化城市对农村的辐射,让农民也能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三是引进外资与发展民资的关系。在推进“外向带动”战略的同时,积极实施“民营赶超”计划,以外向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依托全市近5000家外企,推动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促使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核心生产体系。四是人口急剧增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对占昆山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外来人口的管理、教育和服务,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缓解因人口膨胀造成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在保障“新昆山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履行应尽义务,促进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建文明。五是巩固全面小康社会成果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在实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后,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全面小康社会成果,本着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精神,集中开展“补短、补缺、补软”工作。在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
  昆山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给人以启示。
  解放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昆山发展每一个大的突破,都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和发展理念的升华。长期以来,昆山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们敢为人先,从创办自费开发区、到兴办出口加工区、再到实现网上报关,从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全覆盖、到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再到饮用水深度处理直接饮用,都是全国首创。他们抢抓机遇,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启动了工业化进程,抓住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大发展,抓住了城镇化推动了城乡一体文明,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他们振奋精神,大力弘扬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核心内容的“新昆山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努力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昆山是台资集中投资区,吸纳了10%的台湾在大陆的投资额。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昆山把改革开放作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全方位地对外开放,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从“外向带动”到“民营赶超”再到“服务业跨越”,从“亲商安商富商”到“亲民安民富民”。从“三有工程”到“五道保障”,从“招商选资”到土地集约利用,从实行片区规划到打造“总部经济”,都是昆山全方位改革开放创新的生动体现。特别是2007年以来,他们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标杆,用全球、全国视野审视自己的不足,在寻找差距中感受压力,在压力面前增强动力,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昆山的发展也经历过追求速度的阶段。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他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追求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做到又好又快。在实践中,坚持以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的“好”,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人居条件的“好”,以节约土地、降低能耗、利用资源的“好”,促进地区发展的“快”,加快实现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他们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精心构筑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实现发展动力由依靠外资带动为主向内资外资“双轮驱动”转变,产业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转变,空间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他们尤其注重环境建设,坚持“跳出环保抓环保”,规划产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注重生态建设,精心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限度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作为第一导向,强调实现小康富民是关键,达不达小康群众说了算,衡量富不富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不断提高群众对全面小康的公认度。
  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昆山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面对“多元、多变、多样”的新形势,积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他们坚持从经济发展和谐协调、社会成员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方面人手,把社会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他们抓发展,强调发展的和谐,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力争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科技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发展路子。他们抓和谐,坚持从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加强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和社会管理等关系民生的工作,努力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政商关系、和谐的劳资关系、和谐的新老昆山人关系,协调好各类社会成员的利益。注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不和谐因素降到最低程度。他们抓人与自然和谐,特别强调环保优先,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按照生态城市的功能定位,大面积植树造林,强化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集约经营,在和谐的环境中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执笔:王同来、刘伯高、杭颖)
  责任编辑:夏玉兰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强调“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市场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老百姓的消费权益,显得愈益重要。    一、
期刊
宝应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200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有机食品基地县,并荣获国家食品安全政府特别贡献奖。跨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富民为核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培植壮大绿色经济,着力构建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努力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  突出平台建设。打造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早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指出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县域今后的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太仓是苏南重要的工业重镇,拥有一港(太仓港)两沿(沿江、沿沪)的独特发展优势。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建设江苏东大门、加快繁荣太仓港和当好苏州生力军三项任务开展工作,在又好又快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缩短政府与公众的距离,实现对公众的便捷服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成“二横一纵”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有了方便的渠道;政府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建成,公众能较全面地了解政府信息: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政府网站具备了一定的互动功能,电子政务已从政务公开为主向公共服务、公众参与方面拓展
期刊
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阐述。内涵深刻,指向鲜明,深层次的要求是调整和优化三种结构,这就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结构。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十七大报告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这一方针,不仅强调要坚持实行,而且在消费需求前加上“特别”二字,这就把调整需求结构摆到了突出地位,扩大消费需求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乡村的迫切需要。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简而言之。是指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村里的“官”自己来选,村里的事自己来管,村里的财自己来理。在我国
期刊
近年来,江苏石油分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战略,坚持服从大局,发挥整体优势,积极化解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目标,销售收入名列江苏十大企业前五位,成为江苏大企业的排头兵。  作为国有骨干能源销售企业,江苏石油分公司肩负着经营有效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近年,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公司克服了资源供应紧张
期刊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推进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凝聚人心、约束行为、导向激励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为企业树立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当前区域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如何培育和提升富有地域特点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地方的发展竞争力。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力,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