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准则。张民平编著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新探》(2014年2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聚焦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总结了国内外德育教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动态,探索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创新路径,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少卓有成效的启发。
  该书通过具体的道德教育板块来全面引导大学生在德育方面有着更好的理解、领悟和发展,从内容上看,它共分为7个德育板块:一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着力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是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于新形势的教育需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三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和实践,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道德观,也是大学生在校内生活、校外实践和走向社会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良好品德之一;五是当代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从学校教育抓起,让大学生能够更早地正本清源、廉洁奉公,积极抵制学校或社会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六是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七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学生迈进社会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承擔起不同社会分工的岗位职能和社会责任,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教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当在充分调研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德育教学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创新路径。
  第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当在内容上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一方面,教学内容创新要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和丰富,借助新媒体渠道和平台来充分扩大道德教育的信息来源,让大学生能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开阔眼界,补充、巩固和完善正确的道德认知体系;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教学设计方案要重视帮助大学生培养信息的判断能力,让大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判断信息的真假好坏,对那些相对芜杂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对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让道德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提升。
  第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和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大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中形成平等有效的多边互动关系。不仅如此,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进步,使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和自主教学当中,给予学生更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第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传播方式应当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和创新。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络权威话语权,高校都在加快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在这些网络平台中,道德教育的传播不仅面向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传播创新能够更好地融入融媒体语境当中,让高校大学生能够更系统地在网络世界中接受专业化的道德教育和引导。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加快变革和创新步伐,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传播方式三个角度入手推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时俱进发展,让大学生道德教育在充分借助新媒体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渠道和信息平台的前提下,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大学生人才的培养能够始终在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轨道中运行。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工作对我国人才的综合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高校应当积极地引入新媒体的理念、技术、模式和平台,让大学生道德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服务。
  (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8年度课题“立德树人在药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编号:GXDJ2018B067;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药学专业‘思维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编号:Y1662-28)
  (姚妍妍/硕士,华北理工大学讲师;林雨萱/华北理工大学学生;牛静崧/华北理工大学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慢综艺”节目是适应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电视综艺形态,符合新时代精神发展的需要。尽管近两年“慢综艺”节目收视率和口碑都有不错的表现,可综艺节目常见的同质化、过度强调冲突、商业化过度等问题未能避免。借助消费文化的视角,提出深耕细作以丰富节目内涵、以“超真实”状态呈现慢生活、全景敞视“还”选择权给受众的“慢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关键词】消费文化;慢综艺;发展策略  2017年下半年,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教育改革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将网络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创新性的变革,其中,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高校教育的网络化正是当前教育改革创新中的有力举措之一。武法提编著的《网络教育应用(第2版)》(2011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当前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基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背景,网络教育应用在
期刊
新媒体环境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正随着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平台创新的时代发展趋势发生着循序渐进的变革和发展,一方面新媒体改变了专业英语教学的环境和教学课程目标,充分强调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优势和新媒体资源优势也改变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黄和斌和戴秀华共同编著的《英语语法新论》(2007年12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阐述了英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并在
期刊
【摘要】被誉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摄影家”“当今中国最有分量的摄影家之一”的吕楠,其作品将人文关怀诠释到了极致。与世无争的性格特点和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使吕楠成为中国纪实摄影师中的独行者和苦行僧。吕楠曾耗时15年拍摄了三部巅峰之作——《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缅北监狱》,这3部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吕楠在作品中对于人性本质的精神解读超越了时间与
期刊
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中,视觉文化的转向给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理念和作品开始广泛融入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旧媒介渠道和平台中,有效增强了信息传播的视觉冲击力和凝聚力,显著提升了内容传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周静编著的《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2006年9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与传播学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成果。  从整体上来说,编者条分缕析地阐明
期刊
【摘要】中华古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随着新时代脚步的加快,弘扬和传承古诗词文化的任务越发艰巨。作为面向大众的重要传播途径的诗词类电视节目,如何创新才能推动中华古诗词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华古诗词文化;电视节目;创新;传播渠道;融合  2018年新春,由中央电视台原创的一档大型诗词类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成功热播,开播次日以9.4的
期刊
当我们讨论新时期以来舆论监督成败得失的时候,一些名记者及他们的名篇自然而然跃入我们的眼帘。笔者偶然读到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郝斌生的新闻作品集《雪地日记》《郝斌生文集》等,被其中大量带有舆论监督性质的批评性报道所吸引。后来又亲闻作者讲述舆论监督背后的一些奇闻逸事,激发了笔者对郝斌生舆论监督报道的研究兴趣。研究郝斌生的新闻生涯,分析他的舆论监督作品,管中窥豹,可见中国新闻人的担当意识、职业精神乃至
期刊
文化的传播是无处不在的,它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娱乐休闲等不同场景之中,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既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文学批评、语言交际交流的传统教学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教育渠道和平台。由曹明海编著的《语文教育智慧论》(2001年12月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解读了语文教育与文化精神、人本观念、个性心理、教学策略、审美策略和传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通过语文教育智
期刊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选择学习和报考声乐专业的学生规模不断增加,文化艺术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颜五湘所著的《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2009年7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是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经典教材之一,它以较为通俗的论述方法系统化地阐释了声乐艺术中的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著者根据现代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指导的相关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了当前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条
期刊
美国的后现代小说主要是通过事实与虚构的交叉融合来构建一个新的语境,作者力求在虚构的小说创作语境中打破文学艺术的边界,更多地去思考和探讨现实的现象与问题,由此涌现出一批具有后现代现实批判意义的经典之作,其中唐·德里罗所著的《白噪音》(2013年7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便是其中杰出的一本。《白噪音》是德里罗创作于1985年的长篇小说,整个小说置身于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中,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