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防医学强调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预防医学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水平,其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分析了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然后对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最后总结相应的对策,望能够促进本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预防医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模式下的教学团队是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在突出本专业办学特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是:构建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以更好的契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然而以预防医学专业来说,目前在教学队伍实现“双师型”目标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失,对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改进这一现状,促进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构建具有“双师型”特色的教学团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
  “双师型”即“双素质型”,是指教师需要在具备理论教学素质的同时掌握实践教学的素质。第一,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在“双师型”标准下要求教师既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又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与素质;第二,既要达到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专业基础知识宽泛,又要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实训技术技能,能够胜任并圆满完成实践实训指导方面的工作。同时还需要有动手示范,并于现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指导能力,能够独立帮助学生完成实践、实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具备独立编写实践、实训指导书或教材的能力。教学团队所需要打造的“双师型”模式并非是单纯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概念。简单来说,“双师型”所强调的不单单是教师个人,还突出了教学团队合力的重要作用。“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并不要求其中的各个成员均达到“双师型”的素质,更多的是侧重于整个教学团队能够科学分配教学资源,兼顾教师的“理论型”与“技能型”。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认为,让所有教师能够同时兼具丰富理论教学经验,同时又精于技能指导,这一点是难度是非常大的。但为了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必要构建一直各有所长的教学团队,将“理论型”与“技能型”的教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全面共享教学成果与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现存问题
  2.1“双师型”教师年龄偏大已有调查数据显示,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群体的年龄普遍偏大,70%以上的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上,青年教师人数非常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中有“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此项条件不利于调动本专业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最终致使整个“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不连续或发生断层。
  2.2“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当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结构的分析认为,当前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多来自于高校,仅10%左右的教师是来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局、医院、企业等单位引进。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当前高校预防专业从外面事业单位或企业引入人才的渠道尚不够畅通,技术人员中有丰富实践经验、扎实理论基础的人员多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无法补充至高校的教师队伍当中。因此,现阶段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多数教师缺乏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食药局及企业等“岗位”实战实践经验,在技能水平的掌握上与上述单位的技术人员之间差距较大,导致教师对卫生评价、药物及化学品等的安全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工作流程、技术要求缺乏一定的认识度,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上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换言之,来源单一的师资力量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指导方面的整体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3“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目前普通高校中“双师型”教师的人数还远远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符合“双师型”认证条件的教师人数不足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0%,同时也远远低于教育部对高校“双师型”教师50%比例标准的要求,再加之原有的教师无法彻底适应新型预防专业的教学需要,最终导致整个专业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除此以外,高校在针对预防专业“双师型”的教师的引进上更看重高学历、高职称及高科研能力,而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的高技能型业务骨干与之有一定差距,最终会导致高校所急需的高技能型、高素质型、专家型人才无法吸纳并为学校所用。
  2.4“双师型”教师任务繁重由于“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故在整个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目前,“双师型”教师每学期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授课任务,同时还有部分“双师型”教师兼任学校行政事务、兼任辅导员、或兼任科研任务。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社会当中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带动着预防医学专业的发展、走热。本专业发展速度加快,各大高校该专业的学生规模明显扩张,导致所配备的专业教师力量严重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加之本专业教师还面临着繁琐的教学管理工作,但薪资报酬远远无法达到教师所希望的水平;也受到工作时间局限性大、工作职称不相符合等因素影响,外面一些素质水平较高的兼職教师不愿意或无法到学校兼任教学工作,进而致使本专业专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压力。
  2.5“双师型”教师职教欠缺一方面是“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由于“双师型”教师缺少在企业及单位的实践经验,故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锻炼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能够定期参与到企业及单位实践锻炼中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长期如此将导致这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生疏且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双师型”兼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兼任教师的人员并非全部是相应单位与专业的技术骨干,在实践经验以及教学能力上均存在一定局限。除此以外,教研室一般来说不要求兼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导致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配合不足,无法形成教学团队合力。   3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3.1完善校企合作機制近来已有文件中针对地方政府引导高校创办全新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认为其中最关键性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企业与高校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享技术、共存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高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分析认为预防医学专业建设中展开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可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高度共享。一个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必须使专职、兼职教师实现教学理念上的统一,能够共同承担责任,能够共享成果,能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能够实现工作情景的共融,从而达成一致目标。预防专业专任教师可依托于校企合作的模式直接参与到现场实践中,了解本专业各个分支的前沿技术,全面扩展教师知识面以及知识构成,提高对各种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时,企业方面可指派一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制定实践、实训的计划,安排学生深入到有企业核心部门学习各种卫生检测及监测技术,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2引入教师准入制度借鉴国外各大高校对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准入制度来看:美国要求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3年或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澳大利亚要求3~5年、德国要求5年或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而我国当前在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中认为新进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2年或2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即可。因此,目前亟需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对引进教师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实施科学的转入制度,改变以往过度关注高职称、高学历的“双师型”教师准入条件,而将丰富的企业、单位实践经验纳入人才引进标准当中,使预防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准入门槛自“职称+学历”标准转变为“实践工作经历+职称+学历”标准。
  3.3构建教学团队带头人培养与选拔机制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核心是专业带头人,如何在“双师型”教学团队中加强专、兼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难点。新加坡有“专业经理”,该名称深度融合了企业与学校的特点。作为有一定特色的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做到既突破常规,又有利于人才培养;既坚持特色,又不使“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流于形式,需要更多的实践者去探讨。当然,核心理念是加强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
  4结束语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大众对于生活的质量追求更高且更加系统,相应的对健康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增高。预防医学作为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特点的公共卫生学科。该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以上分析中对预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当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望有助于促进教学团队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苗红.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1,27(3):39-43.
  [2]覃武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和特点新探[J].学术交流,2012(2):197-200.
  [3]徐芳.校企合作推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6):64-67.
  [4]王林洲.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2):75-79.
  [5]吴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6]徐哲.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1):60-62.
  [7]毛艺婷.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8]许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93-94.
  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其他文献
口腔肿瘤术是针对口腔皮肤粘膜处发生病变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病变部位存在于口腔之中,对于进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口腔肿瘤术后要格外注意,如若处理有偏差,会影响到手术的持续进行。  对于术后无法进行口食的患者,为了机体的正常代谢,有时需要给予患者鼻饲饮食来配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鼻饲饮食常常会出现反流的情况,致使患者发生误吸,进而吸入到肺中,引发肺部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
期刊
说到哮喘,我们会立即想到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息不止、胸闷、气急等症状,哮喘也被称为支气管哮喘,主要指患者气道发生慢性炎症反应,尤其在冬季,患者的病情加重,而且反复发作,再加上冬季气候寒冷,气温比较低,患者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在多种疾病因素的影响下,让患者病情更加严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哮喘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患者一旦患病后,需要精心调养,以此改善患者的病情。那对于冬季哮
期刊
肺癌属高发疾病,听到“癌”这个词,是不是吓得一哆嗦,关于癌症的说辞,各有差异,一些癌症是可控制、可治愈的,但一些癌症在确诊时就已经进入晚期,无治愈可能,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希望,只能静静看着,什么也做不了。那究竟为什么肺癌一旦被确诊就已经进入晚期了呢?不要着急,通过下面的内容你就会知道了。  肺癌的小小世界  肺癌的概述  肺是机体呼吸器官,构成成分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位于支
期刊
现在,我们经常会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看到“无痛分娩”这四个字,很多人对无痛分娩抱有怀疑态度,尤其是中老年人,认为无痛分娩违背了正常的生育过程,会对母体和腹中胎儿造成伤害。那么无痛分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安全吗?  其实,无痛分娩在国外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占比高达85%以上,这得益于无痛分娩技术的安全、成熟。  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上海电力系统职工筛查肺癌和肺结节情况,初步探讨低剂量CT筛查以及定期追踪随访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肺癌并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上海电力系统职工体检中由低剂量CT检查发现可疑并经过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的职工作为研究组,在2016-2020年上海电力系统职工筛查出肺结节并保持长期CT随访的资料里随机选择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逐渐增多,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诊疗疾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本文就对高职医学生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防治型的临床医学生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防治型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需求越来越多,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生涉及到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这就对医生要求越来越高,而要做好一名合格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2018-2020年某燃煤电厂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了解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为企业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调查方法,选取2018-2020年该电厂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640名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工作场所环境检测报告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度、性别、接害工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0年某电厂在岗期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某社区2019年下半年有详细治疗病例的脑梗死患者82人,分组,实验组采用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功能评价以及患者对于干预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临床各项功能均恢复更为良好,患者的康复状态稳定,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干预方法满意度极高。结论:社区中西医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個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电子支气管镜诊疗的患者100例。通过抽签方法将患者分组,干预组(增加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满意度、舒适度、配合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配合度与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常规组80.00%,P0.05。  1.2方法  所有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合用利培酮及奥氮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合用利培酮、奥氮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82.8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PR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用利培酮及奥氮平的治疗效果满意并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奥氮平;安全性;效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