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说》谈为师之道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针对唐朝后朝“师道之不传久矣”的社会现象和“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著《师说》,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教师的任务、标准、师生关系等。社会发展至今,国民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家庭的重视。尊师重教,已经与当年的“耻学于师”天壤之别。从教师的视角再读《师说》,对我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不乏启示。
  为人之师,应将育人放在首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为大家所熟知。这是韩愈界定的教师三个方面的职责和任务。那么,在韩愈看来传道、受业、解惑这三者孰轻孰重呢?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从中可以看出,在韩愈看来,授业是“小”,传道、解惑是“大”,重授业,轻传道、解惑是不明。韩愈所讲的“传道受业解惑”,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教书育人。其中,教书是授业,育人就是传道解惑。这告诉我们在处理教书与育人关系时,应当将育人工作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这与我们现代教育思想是相契合的。而今,教师是从师而学的主渠道和主要承担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综合功能的实践者。我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为什么要将这个职业摆在如此位置?其实,职业真无所谓崇高与低贱。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掌握的技能不同,在社会分工中从事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合法劳动,取得合法收入,这都体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存在。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是从其特殊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来讲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
  为人之师,应当教有所长,教有所专。《师说》中,韩愈所言之师,其外延是较为宽泛的。其中,有学堂中的专职教师,类似我们今天在各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有我们今天讲的各行各业技能技术的掌握者、传授者,即民间称呼的“师傅”,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有学问悟道比我高深、比我更早的人,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从中可以看出,不管何种意义上的师,但之所以能为师,必定是在“道”或“术”上先于我,高于我之人。这是为师的基本条件。那我们如何理解《师说》中另外一句看似与此相矛盾的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呢?应当说,弟子不如师,师贤于弟子,这是一种常态。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有限制条件的。教师所任学科之外的知识,可能不及学生。学生今天青出于蓝而将来胜于蓝,也属正常。但在当下,在你任教期间、在你所任的学科范围内,你应当是“贤于弟子”,而你的绝大部分学生应当是“必不如师”的,否则,你就是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
  为人之师,应当做从师而学的表率。韩愈作《师说》的目的,就是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以从师为耻、相师为耻的社会风气。我们教师已为人师,在我们为他人之师时,也应当以他人为师。我们既为人师,就应知道从师而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应以师自居,不愿从师。“闻道有先后”,我们应当向比自己经历、阅历、教学经验比自己丰富的同行前辈学习;“术业有专攻”,我们应当向其它学科的老师学习,尤其对自己所任学科所涉及的其它专业知识虚心向他们请教;现实中,很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创造条件,采用观摩、比赛、晒课、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拓宽教师从师而学的渠道。但部分老师认识不足,敷衍塞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圣人无常师”,成为“师圣”的孔子尚且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又有何理由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呢?
其他文献
贵州松桃县第三高级中学   一、一些现状   1、翻开一些教案设计看到这些教案的目标设计,让我有些疑惑。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和兴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是诗中出现的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手法是有必要,但是这首
期刊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并强调要创设情境使学习者进入情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发现一个突出问题:学习无兴趣、学法简单、效果不理想,甚至个别学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少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理,真是处于 “学后知不足,教后有所困”的窘境。俗话说:有病不能乱投医,对症下药有疗效。教与学的方法不改进,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排解,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吕叔湘先生曾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
期刊
一、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语文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教师可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对学生提出阅读行为要求,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作品和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的名家配乐朗诵,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利
期刊
广东清远市佛冈县水头中学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总是提不起兴趣,视其为“拦路虎”,惧怕、厌烦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教学也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原动力,是决定能否自主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初中文言文学习
期刊
我校地属城乡结合部,农村家庭多,无稳定职业家庭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学习基础较薄弱。作为一名初三语文老师,深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当务之急,怎样才能处理好“激励”和“效率”的关系,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学有所获,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允许学生持有教学辅导资料,教师应及时主动下发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课中,我允迕学生持有教学辅
期刊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应该得到发扬。可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少人对这一基本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一是认为它已不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而将它摒弃;二是从应试的需要出发,说客观性试题分值减少,主观性试题分值增多,背诵已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中小学,几乎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就连课本中指令背诵的内容也被置之不顾了。课堂上有的只是对课文内容“碎尸万段”的分析,语文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学生在校几年
期刊
一、转变角色,营造氛围  传统的语文课少不了语文教师的自我表演展示,老师们都不愿意从神坛走下来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当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提升,接受的知识逐渐广博时,也许你的表演就不再让学生感兴趣,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极为被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绝不能再是教师居高临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管理学生服从的关系,我们必须要转变角色,努力构建一种互相帮助,和
期刊
《登上地球之巅》选自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郭超人先生的长篇通迅《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虽然我对攀登珠峰的消息早有所闻,但从看到它的第一眼起,我还是对珠峰北坡――这条死亡路线的艰难和凶险而感到震惊,更被文中登山英雄那激越淋漓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了。我惊异于郭超人这位心灵捕手的巨大魅力,更惊叹于文中那动人心魄的舍生忘死。基于文本的特点和内心的震撼,我设计了这个情感体验式课堂,力求在课堂上拨响学生的情感之弦,
期刊
一、探析素材的缺失原因  1.无我,何以趣写?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于2013年05月21日在广州日报发表评论《语文学不学无所谓,症结在哪里?》一文,他认为当前在高考指挥下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种种问题,如急功近利搞“提前量”,教学失去“梯度”,不让学生读“闲书”等等。他特认为要改变高考作文阅卷“趋中率”严重的趋势。“趋中率”畸高,很难高分,而马虎应对却有40分左右的二等,这也导致语文学不学无所谓的
期刊